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阳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雪梅  白杉 《职业与健康》2011,27(3):316-318
目的掌握沈阳市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51.83/10万;城区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78.11/10万,农村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27.41/10万(P<0.01);6—9月发病数占全年的69.79%,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58.55/10万,女性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44.95/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33:1;散居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3项职业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59.39%,职业高峰明显;0~4岁年龄组占25.35%,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该市应进一步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和灭蝇工作;加强疫情报告,有效控制痢疾流行。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海淀区7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流行特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染病保障工作提供基础本底资料,为细菌性痢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海淀区1999~2005年细菌性痢疾传染病疫情报告作描述性分析,对2004年60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1999~2005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波动在134.05/10万~353.98/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在234.0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5~9月份为主,发病最高峰在每年的8月份;0~4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达93.8.15/10万;不同职业发病数前三位是学生、干部职员、散居儿童。志贺菌60株分型,福氏志贺菌37株占61.67%,宋内氏志贺菌23株占38.33%,福氏37株以福氏4为主(15株,占40.52%)。结论海淀区近7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始终占据法定传染病发病首位。夏秋季为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期;0~4岁组、学生、干部职员为重点防治对象。以福氏志贺菌、宋内氏志贺菌两型为流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灵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灵山县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 013例,年均发病率9.95/10万;2004-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0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10月发病占82.0%,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年均发病率较女性高,性别比1.7∶1;散居儿童(包括幼托儿童)、农民、学生分别占72.6%、17.3%和6.9%;0~4岁组占67.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 2004-2010年灵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先升后降,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应针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泽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41-4942
目的 了解南宁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2004~2010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南宁市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35.4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发病,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27∶1,5岁以下儿童组病例数构成比和发病率均居首位,分别为51.78%和281.36/10万.散居儿童病例数构成比最大,其次是农民和学生.结论 南宁市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工作应以儿童、农民、学生和流动人口为防制重点,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2003—2008年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方法对6年上报的菌痢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8年朝阳区共报告菌痢病例43 713例,死亡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65.11/10万,年均报告病例死亡率0.05/10万。〈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579.44/10万,尤其1岁以下婴幼儿报告发病率高达3415.56/10万,其次是≥8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为798.12/10万。当地居民报告发病率为316.65/10万,高于当地常住外埠人群报告发病率(233.09/10万)。结论菌痢仍然是影响朝阳区当地居民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1岁以下婴幼儿和85岁及以上人群是预防菌痢危害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李悦  李春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7):776-778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2.341 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为1.48∶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1.76/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67/10万,男女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岁年龄组报告发病占31.00%,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学生职业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6.62%。结论该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呈典型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及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该区应加强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管力度,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规范诊治细菌性痢疾,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做好疫点疫区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8.
1998-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顺义区1998-2008年间2 61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98-2008年间累计报告2 615例,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37.3%。年平均发病率为37.16/10万,死亡26例,年均死亡率为0.36/10万,病死率为0.9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总体发病趋势呈逐年下降。发病率最高峰在1999年,为127.92/10万,以后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和戊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肝无论发病率还是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型肝炎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份。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仁和镇、其次是南彩。乙肝、丙肝及肝炎总发病率城市地区高于其他乡镇地区。2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农民、工人。甲肝以学生为主,乙肝学生发病减少,而农民、工人、干部的比重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在人群中广...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2000—200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福建省发生的细菌性痢疾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9.28/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7.16/10万。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高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0~5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409.74/10万;在不同职业中,发病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分离的志贺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及头孢噻酚高度敏感。临床诊断总符合率为81.82%。结论全省菌痢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流行菌型不断变迁,志贺菌耐药日益严重,给菌痢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慈溪市1996-2008年细菌性痢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6-2008年菌痢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慈溪市13年间共报告菌痢5 2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19/10万-33.14/10万之间,整体呈下降趋势;0-9岁组人群高发,占29.25%;发病高峰在7-10月份,呈单峰型。结论慈溪市是菌痢好发地区,发病与该市居民饮食习惯、卫生意识等因素有关,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菌痢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报告和监测点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全省菌痢发病率4.31/10万~9.28/10万,年均发病率6.5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0~5岁组发病率最高(41.20/10万);发病顺位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5年监测总检出率为2.5%,仅发现福氏志贺菌(B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97例确诊病例中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例较少;分离的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噻肟高度敏感。[结论]福建省菌痢发病率有些地区仍较高,患者症状较轻,易造成误诊漏诊,流行菌型不断变迁,耐药日渐严重,菌痢防治工作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预测北京市宣武区(现更名为西城(南)区)2009年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进行预测.结果 2003-2008年痢疾发病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趋势呈平稳下降趋势;求得北京市宣武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测模为:Y=1778.35-1206.678x+367.730x2-34.141x3,痢疾单因素曲线拟合方程,P>0.05,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9年北京市宣武区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合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合肥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合肥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 4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91/10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5~10月份,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且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合肥地区的主要疾病,由于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在高发地区和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将是合肥市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军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60+2809-F0002,F0003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开封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开封市细菌性痢疾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开封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最高为12.09/10万,最低为7.72/10万,呈下降趋势;5-10月份为高发季节;地处城区中心位置的龙亭区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50 ~80岁年龄组的农民发病最多.结论在高发季节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和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菌痢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周口市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下的传染病发生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合计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1种、158040例,死亡974例,年均发病率为293.76/10万,病死率为0.62%。年发病率(/10万),2004年为217.68,2005年为274.65,2006年为278.48,2007年为333.52,2008年为362.79。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种为病毒性肝炎(131.90/10万)、肺结核(90.42/10万)、痢疾(32.44/10万)、流行性腮腺炎(10.01/10万)、麻疹(5.29/10万)。[结论]实行网络直报的2004-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