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归纳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医发病机制。IPF的致病因素概括为虚、痰、瘀、毒4个方面;IPF的病理机制是本虚标实,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以肺为著;痰、瘀、毒为标。本虚和标实互为因果,相互为病,痰瘀毒互结也可直接致病。  相似文献   

2.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3.
重点论述了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肺启动"的中医发病机制,"毒"是MODSE发生的重要因素,"瘀"是发病的重要环节,"虚"是病重难复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上宜毒、瘀、虚并治,孰多孰少,适其度而行之。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中医证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代文献资料的记载 ,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的实践及体会 ,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形式与“虚”、“痰”、“瘀”、“毒”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分为四个方面 ,“虚”是肿瘤发生的基础和结局 ;“痰”可致瘤 ,瘤也常表现为痰证 ;“瘀”可致癌 ,癌可致瘀 ;“毒”是癌之因 ,又是癌之证 ,分别说明“虚”、“痰”、“瘀”、“毒”不但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成为肿瘤的致病因素 (即病因 ) ,也是肿瘤临床发病过程中常见的证 (即证型 ) 。表明“虚”、“痰”、“瘀”、“毒”作为癌因时的致病方式及途径和它们在癌症临床中的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痰瘀被视为胸痹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毒邪学说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痰瘀毒互结是胸痹心痛的关键病机所在,认为痰瘀毒互结,壅滞气血,损伤心络,络虚毒伏,发为心痛。在治疗方面,既要注重痰瘀毒三者并治,还要分清主次先后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范畴。对于该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该文通过对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内在因素,热毒炽盛、痰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闫咏梅认为,临床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主,而虚之日久可生痰、瘀,痰浊、瘀血虽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单独的致病因素,但二者常相兼为患,痰瘀胶着,阻滞经脉血络,发为本病。临床从痰、瘀论治,提出“痰瘀毒损”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改变,善用丹参、蜈蚣、僵蚕等活血化瘀,涤痰祛毒,止颤通络以走窜经络,通利血脉,并重视心理调摄。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层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立  陈宝廷 《国医论坛》1998,13(3):19-20
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虚是中风病发病的内因,以脾肾亏虚为根本;痰、瘀是因虚而致的病理产物、虚、痰、瘀共存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虚、痰、瘀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贯穿于中风病的始终;火、热是中风病发病及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产物。气机失调是中风病诸多致病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气相逆乱是中风病发病初期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致病因素、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等的改变,毒的物质基础已然发生了变化,从毒论治相关疾病有了较大发展.高血压发病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高血压,为临床提供新思路,且疗效显著.我们认为痰瘀毒作为高血压毒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以活血化痰为基础,佐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通腑泄浊为基本治疗原则,在顽固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病机发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历代医家对肺痿的病机认识。结合络病理论和肺络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阐述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的病变机制。其中"肺虚"以肺阴亏虚为本,络虚不荣为枢;"络瘀"以痰瘀伏络为本,痰热毒瘀互结为要。  相似文献   

12.
卢红蓉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23-1428
作者为总结现代以来中医诊治冠心病的基本规律和各家特点,提炼和阐明中医诊治冠心病的基本理论框架,开展中医诊治冠心病的学术调研。作为调研内容之一,首先就2012年以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诊治冠心病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进行文献调研。文献调研的初步结果表明:有相关科技成果33项,期刊论文149篇。关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代表性学说有血瘀说、瘀毒从化说、痰瘀互结说、心脾痰瘀相关说、脾胃相关说、络病说等。其中,血瘀说又有气虚血瘀、阳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血瘀等不同类型。上述病机学说,有侧重正虚、邪实的差异,共同点是均强调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并据此开展了不同角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肿瘤抑郁症是在原发肿瘤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加之患者情志不遂所导致的病症,主要累及肝、脾、心、肾多个脏腑。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血瘀、痰气郁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为其主要病机,其中肝郁气滞贯穿病程始终。治疗肿瘤抑郁症在疏肝解郁的同时,也要注重虚、瘀、痰、毒等根本病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医病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中医病名及诊断标准,阐明其发病机理,为规范MODSE的中医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患者176例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衰竭前期正虚为主及邪盛为主比例差别不大,而衰竭期则以正虚为主。正虚为主的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其次为阳气衰竭。邪盛为主的具体证型中瘀毒内阻最多,其次为痰热壅盛。结论该综合征发病机理为内外因合而为之,遇有外邪侵袭,正气难以抵御,迅速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严重紊乱而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脏问乘侮而致几个脏腑相继出现脏气耗伤之极,发为脏器衰败的逆转危候。“正气虚”是发病的基础,贯穿于病程始终,衰竭期正虚尤为突出。扶正是干预治疗的重要环节。正虚为主有气阴两虚、阳气衰竭、阴阳两虚、阳脱阴竭四个证型;邪盛为主有痰湿内蕴、痰热壅盛、热毒内盛、瘀毒内阻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中医证候特点,为建立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传统的阴阳辨证为基础,结合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多为"阳虚"体质,探讨阳虚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痰和瘀,阳虚是痰瘀化生的基础,痰瘀又使阳虚更甚,同时影响病情的发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高血压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毒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根据顽固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日的通过文献分析,总结近年来有关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研究概况,探寻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98~2011年《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有关帕金森病中NiiE~和方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统计主要证型和常用药物。结果①帕金森病中医证型10个,其中肝。肾亏虚(18.1%)、气血不足(15.4%)、气血瘀滞(14.3%)、。肾精不足(13.5%)、阴虚动风(11.6%)等5种证型最为常见,占总频次的72.9%。②归纳出15个病因病机要素,实证以痰、瘀、风为主,虚证以肾虚及气血两虚为主。③处方39首,常用方剂有大定风珠、导痰汤、天麻钩藤饮、大补阴丸、人参养荣汤等。④用药110种,按功能归为15类,补益药为第1位,活血药、安神药次之,此3类使用频次共占60.5%,再次为开窍药、化痰药等。结论帕金森病以心、肝、脾、肾四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临证可从肝、从肾、从风、从痰、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19.
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开龙  卢健  焦扬 《中医杂志》2007,48(10):923-92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症状、证候特征。方法制定COPD中医证候调查表,对99例患者进行横断面临床调查。结果急性加重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表寒肺热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缓解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结论急性加重期是外邪诱发而病情急性加重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病机复杂的时期。缓解期是以肺、脾、肾三脏气虚、阳虚为主,伴有血瘀、痰热等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的病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