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病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P<0.05);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为60.0%,对照组为30.0%(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中出现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配合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心电图ST-T的改变以及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病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0.0%(P<0.05);心电图的改善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7%(P<0.05);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20.0%(P<0.0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心绞痛并高尿酸水平患者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饮食调节、戒烟、戒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常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50mg/d治疗半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尿酸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者6例(30.0%),治疗组1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于控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通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服用自拟黄芪通脉汤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总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变化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CSF)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6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 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组在治疗前后进行冠状 动脉造影,观察冠脉血流速度,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冠脉造影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 <0. 05),hs-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痹风痛汤治疗热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热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痹风痛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例(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热痹患者的治疗,采取痹风痛汤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脉发生慢血流现象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性分析.方法:非典型冠心病症状的464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前选用Zumy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为A组(焦虑抑郁状态组)82人及B组(非焦虑抑郁状态组)382人皆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组冠状动脉慢血流21例(25.6%),B组冠状动脉慢血流37例(9.7%),A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结果以及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患者病情改善优于对照组: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36.4%(P<0.05);冠脉血流改善率治疗组为47.1%,对照组为18.O%(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炎利胆止痛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方案进行干预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炎利胆止痛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B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相比,治疗组(95.12%)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胆囊B超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炎利胆止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行葛根芩连汤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治疗中,葛根芩连汤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遗传因素在CSF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分组为慢血流组(143例)和对照组(71例),应用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检测患者C677T基因表型,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CSFP的关系.结果 慢血流组MTHFR基因(TT+TC)基因型和T等位基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 2%、49.3%,Х^2=8.05,P<0.01;42.7%、29.6%,Х^2=6.87,P<0.01),慢血流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94%、36.6%,Х^2=9 90,P<0.01),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慢血流组叶酸(F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TT+TC)基因型[OR=1.962,95%CI(1.049~3.669),P<0.05]、Hcy水平升高[OR=1.087,95%Cl (1.012~1.168),P<0.05]、男性[OR=2.507,95%CI (1.347~4.664),P<0.01]和UA水平升高[OR=1008,95%CI(1.003~1.013),P<0.01]患者CSFP发病风险增加.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CSFP发病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病1号方,连用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和Tp-e/QT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检查确诊为CSFP的患者73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67例冠脉血流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相关参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额面QRS-T夹角及Tp-e/QTc比值对CSFP的预测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额面QRS-T 夹角、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体重指数(BMI)、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肌酐(Cr)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 = 1.137,P = 0.014)、Cr(OR = 1.048,P = 0.004)额面QRS-T夹角(OR = 1.020,P = 0.003)、Tp-e/QTc 4分位(IQR)等级(OR = 1.960,P < 0.001)是影响CSFP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额面 QRS-T夹角对CSFP的最佳截断值为45.5度,曲线下面积为 0.70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56.2%和80.1%;Tp-Te/QTc 比值的CSFP的最佳截断值为0.22,曲线下面积为 0.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6%和69%。  结论  额面 QRS-T夹角和Tp-e/QTc比值与CSFP存在相关性,对CSFP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芦珊 《中外医疗》2014,(27):4-5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脉贮备功能(CF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伐他汀20 mg/d,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及CFR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5.22,4.86;P〈0.05);bCF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hCFV和CFR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5.56,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经过阿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贮备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方口服,每次1袋(200mL),1日2次。治疗4周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1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常规治疗(15例).选取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匹配而冠脉血流正常的22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③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胸痛等不适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存在血流缓慢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基础TFC值观察组分别为50.1±15.6、60.2±12.4、55.9±13.8,常规治疗组分别54.1±11.6、58.2±10.4、61.9±14.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1±10.6、20.2±13.4、22±13.8;观察组治疗后TFC值分别下降至34.1±12.6、36.2±16.4、33.9±15.8(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FC分别下降至42.1±10.5、45.2±14.3、39.9±11.6(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5),但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5).④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6.2%,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142例,采用心肌梗死溶栓(TI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TIMI帧数大于27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对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CSF组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28)mmol/L vs.(1.29±0.33)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4.46±2.54)mmol/L vs.(11.81±2.80)mmol/L]、体质指数[(25.91±1.72)kg/m2 vs.(22.82±1.53)kg/m2]、吸烟量[(374.24±182.48)支年vs.(198.68±116.53)支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升高(OR=I.38,95%CI:1.0246~1.8278,P=0.031)、大量吸烟(OR=1.0067,95%CI:1.0025.1.0109.P=0.00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I.12,95%CI:1.1023~1.1291,P=0.0014)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体质指数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大量吸烟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盐、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尔硫卓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