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银宏  傅国胜  唐欧杉  陈钟良  秦丰明 《浙江医学》2011,33(9):1263-1264,1268
目的 评估对于未行血运重建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未行血运重建的NSTE-ACS患者68例,均在常规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其中34例(强化组)予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后20mg/d维持;另34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至少6个月。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行血脂、肝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严重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强化组治疗后6个月TC、LDL-C、hs-CRP均明显改善(P<0.05)。住院期间强化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3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强化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而且强化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于未行血运重建的NSTE-ACS患者,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安全性和低剂量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原发病变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经单一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并予长期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长期随访中的各种不良事件及平均14个月冠脉造影判定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88例患者105处病变共植入131枚支架,术后1年内有3例患者复发心绞痛住院,复查造影2例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其中2例患者非心源性死亡,2例心源性死亡,无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的血栓事件发生;31例(35%)患者(45处病变)术后平均14个月接受冠脉造影复查,定量冠脉造影测量4处靶病变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8%。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病人12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状动脉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分别予体表超声及X胸片检查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结果 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是预测冠心病的有效指标,随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病变血管数增加.三者相比,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最高,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最高,而主动脉弓钙化往往与多支病变有关.当三者共存时,冠心病的发生率高达94.8%.结论 颈、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低位房间隔起搏导线定位方法,评价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病窦综合征患者48例,以X线及心电图特征定位,主动固定心房电极于低位房间隔,观察起搏后P波时限的变化及房颤的发作频率。结果:所有患者经房间隔起搏后,P波时限均显著缩短,118.00±24.00ms比93.00±16.0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有心房内传导延缓者,起搏后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而心房内传导正常者,房颤发作无明显减少。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能明显缩短左、右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对伴房间传导阻滞者,房间隔起搏能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5.
50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方法96例50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58例,常规予Judkins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并结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瓣膜病的病因、病变部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冠心病11例,总发生率11.5%。其中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82例,合并冠心病7例,发生率8.5%,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14例,合并冠心病4例,发生率28.5%,两组相比P<0.05。多危险因素组46例,合并冠心病9例,发生率19.6%,少危险因素组50例,合并冠心病2例,发生率4%,两组相比P<0.05。主动脉瓣病变者合并冠心病2例,二尖瓣病变者合并冠心病3例,联合瓣膜病变者合并冠心病5例,各组相比P>0.05。结论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率不高且合并冠心病者多为非风湿性病因,其中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不同瓣膜病变在合并冠心病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劳力性胸闷气急1年,伴黑蒙1天于2001年2月18日入院。胸闷气急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可缓解,无胸痛及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无晕厥。有吸烟史20年,有磺胺类及青霉素过敏史。入院体检:T36·3°C,P62次/分,R18次/分,BP120/66mmHg,神志清,呼吸平,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叩诊心界无扩大,腹部无殊,神经系统无殊。三大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胆固醇6·47mmol/L,甘油三酯2·29mmol/L,心肌酶谱正常;胸部X线呈主动脉心型,心胸比约0·54;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心动过缓,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障碍,左心室…  相似文献   
7.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4 8岁 ,农民。因“反复意识不清 1年余再发 1d”入住本院神经科。每天休息状态下突发胸闷、心悸、黑 ,随即意识不清 ,伴小便失禁 ,四肢抽搐 ,持续 5~ 6min后自行清醒 ,醒后乏力明显 ,共发作 4次 ,发作间歇期如常 ,未做诊治。入院前夜睡眠状态下类似发作 2次 ,门诊头CT检查示枕大池区巨大蛛网膜囊肿 (4cm× 6cm)伴第四脑室、脑干及右侧脑室后角受压推移并两侧脑室、第三脑室明显扩大 ,两侧基底节小斑片脑梗死灶 ,脑电图示慢α节律 ,故以“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癫痫”收住。既往体健 ,其母 4 0岁时于工作时不明原因猝…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无胸痛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因及心功能情况。方法 对79例66岁以上无胸痛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或后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分析其病因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病因以心肌病最常见(37.9%);孤立性原因次之(22.8%);冠心病发生率仅为11.4%,但多合并较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且显示随着QRS时间延长,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径均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6min平均步行距离减少。以QRS时间≥0.16ms组最明显,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老年无胸痛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心肌病最常见,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不高,但患者的收缩舒张功能均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用于治疗失同步的心力衰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能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左心室逆重构,改善远期预后。CRT起搏器的植入有别于常规起搏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冠状静脉窦,传统方法是先将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术中十极电生理标测电极寻找冠状静脉窦,笔者采用Amplatz left1导管代替冠状窦电极寻找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电极,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低位房问隔起搏导线定位方法,评价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病窦综合征患者48例,以X线及心电图特征定位,主动固定心房电极于低位房间隔,观察起搏后P波时限的变化及房颤的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