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检测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细胞培养,TRP-1染色观察壬二酸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变化观察壬二酸的脱色素作用。结果 壬二酸作用于人表皮黑素细胞后,可见细胞树突明显减少;壬二酸作用于B16细胞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壬二酸抑制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细胞黑素合成减少,而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壬二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可临床应用于治疗色素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茶、玫瑰花及玳玳花提取物(祛斑因子A、B)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功能及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培养体系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4-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ull-down法检测黑素细胞GTP-RhoA和GTP-Rac1蛋白的表达;建立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细胞体系中黑素转运的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祛斑因子A、B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祛斑因子A可显著降低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祛斑因子A中、低剂量可抑制树突结构蛋白的表达。祛斑因子A高、中、低剂量及祛斑因子B均可抑制黑素小体的转运。[结论]为祛斑因子用于色素性疾病的保健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熊果苷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美白化学物熊果苷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添加熊果苷5d后,采用苔盼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生长情况,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对熊果苷的细胞生物学效应进行评价,以RPMI 1640培养液培养同期B—16黑素细胞作正常对照。结果 加入不同剂量(10、30、50、70、100μg/ml)熊果苷后,可使LDH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黑素合成减少,但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结论 熊果苷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其美白机制与酪氨酸酶活性改变的关系不大,可能与损伤细胞膜和抑制黑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人表皮共培养体系(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490nm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75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 0.5μmol/L、0.75μmol/L和1μmol/L木犀草素对于黑素细胞及共培养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增强作用,0.75μmol/L及1μmol/L木犀草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木犀草素对于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对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1)当归对黑素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其最佳促增殖浓度为1 g/L;(2)当归可增强黑素合成能力,其最佳促合成浓度为1 g/L;(3)当归对酪氨酸酶亦具有激活作用,其最佳激活浓度为1g/L(P<0.05)。结论当归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可能是当归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大豆异黄酮清斑软胶囊对小鼠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其对黄褐斑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小鼠B16黑素细胞作为受试细胞,选择氢醌作为阳性对照物,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学方法检测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NaOH溶解法测定黑素含量. 结果 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清斑软胶囊对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 结论 大豆异黄酮清斑软胶囊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7.
杨柳  邓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4,24(9):1040-1041,1044
目的 观察中药紫河车对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Hunt法测定黑素合成,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1)紫河车对黑素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其最佳增殖浓度为0.1g/L(P<0.01);(2)紫河车可增强黑素合成能力,其最佳增强能力为0.1g/L(P<0.01);(3)紫河车对酪氨酸酶亦具有激活作用,其最佳激活浓度为1g/L(P<0.01)。结论 紫河车能激活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经黄芩苷和窄波紫外线(NB-UVB)理后细胞黑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为白癜风的新疗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正常黑素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黄芩苷组、不同剂量NB-UVB组及黄芩苷和NB-UVB联合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黑素细胞增殖率,应用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水平,应用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0-4 mol/L黄芩苷及30 mJ/cmNB-UVB组黑素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NB-UVB组及联合组黑素水平及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5或P<0.01);与黄芩苷组和NB-UVB组比较,联合组黑素水平和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1)。结论:黄芩苷与NB-UVB联合应用较2种方法单独应用具有更好的促黑素合成效果。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中波紫外线(UVB)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黑素细胞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UVB(55 mJ/cm2)对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用NaOH处理后比色法测定黑素的含量.结果:浓度为10-7~10-10mol/L的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同时黑素含量也有增加,其中以10-7mol/L 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黑素细胞作用最为明显.UVB照射与1α,25-二羟维生素D3共同作用于黑素细胞时也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但二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UVB能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可用于治疗白癜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良姜提取物指纹图谱,考察其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影响,并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 HPLC法建立高良姜醇提物(G1)、G1水沉物(G2)、G2大孔树脂纯化物(G3)、G3聚酰胺精制物(G4)指纹图谱;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量的影响;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1浓度为1.00~5.00 μmol/L、G2浓度为 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G4浓度为0.25~10.00 μmol/L,能显著促进B16细胞增殖(P<0.01);G1、G2浓度为0.50 μmol/L,G3、G4浓度为0.50~1.00 μmol/L,能显著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P<0.05、0.01);G1浓度为0.50、5.00 μmol/L,G2、G4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时,促黑素合成作用显著(P<0.05);在相同浓度下,G4促B16细胞增殖和增强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最强。谱效关系分析表明,与药效关联度最高的是高良姜素(7号峰)。G1、G2、G3、G4含高良姜素分别为27.61、88.72、348.53、693.35 mg/g,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在0.25~10.00 μmol/L均有显著的促B16细胞增殖、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素量升高的作用。结论 随着高良姜素量的增加,高良姜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作用逐渐增强,表明高良姜素是高良姜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ominis placenta on melanocytes and tyrosinase activity in vitro.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roliferation of melanocytes treated with Hominis placenta. Hunt method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melanin synthesis and the oxidation rate of DL-dopa to evaluate the tyrosinase activity. RESULTS: Hominis placenta promoted melanocyte proliferation (P<0.01)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ell number (P<0.01), melanin synthesis (P<0.01), with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0.1g/L (P<0.01), and also enhanced tyrosinase activity (P<0.01) 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1 g/L (P<0.01). CONCLUSION: Hominis placenta promotes proliferation, melanin synthesis and tyrosinase activity of the melanocyt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K-52E,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A-Na刺激细胞,每组设6个复孔,孵育24 h。透射电镜观察NRK-52E细胞的超微结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A对NRK-52E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RK-52E细胞的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A对NRK-52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检测不同时间段(12、24、48 h)马兜铃酸对NRK-52E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内皮素-1(ET-1)mRNA和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结果:①AA浓度低于10μg/ml时对NRK-52E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0~40μg/ml浓度的AA可明显抑制NRK-52E细胞的增殖;②较高浓度的AA(40μg/ml)可明显刺激细胞凋亡;③AA5、10、20、40μg/ml均可刺激NRK-52E表达α-SMA,其中AA10μg/ml对α-SMA表达较强;④AA刺激NRK-52E细胞24 h后TGF-β1mRNA、ET-1 mRNA表达最多,48 h时表达水平下降,而COL-I的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上调,呈时间依赖性。结论:AA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其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α-SMA,即有促转分化作用,且其对NRK-52E细胞的损伤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桂木凝集素对Jurkat T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博  曾麒燕 《广西医学》2011,33(4):410-413
目的 研究红桂木凝集素(ALL)对Jurkat T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ALL单独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株,WST-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变化;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IL-2、IL-10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 ALL(0.36~360 μg/ml...  相似文献   

15.
周琼  雷铁池  徐世正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6):1142-1144
目的 比较观察熊果苷分子苯环侧链上的糖苷基团α和β-构象对共培养小鼠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体外melan-a小鼠黑素细胞(MC)与SP-1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共培养体系,两种细胞的初始接种比例为1:5.共培养细胞分别用含有0.04、0.2、1 mg/ml的α-熊果苷、β-熊果苷、烟酰胺及10、50、100 μmol/L的甲氧沙林(8-MOP)新鲜培养基换液,药物处理共4 d.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表型的改变;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用放射性核素L-[14C]-酪氨酸底物标记法测定酪氨酸羟化酶与多巴氧化酶活性;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胞总黑素含量.结果 除8-MOP能明显促进共培养细胞(主要是MC)发生增殖外,其他3种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率均无影响.两种熊果苷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1 ms/ml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同等浓度的β-熊果苷强(酪氨酸酶活性:37%±4%vs54%±9%,P=0.034).经两种熊果苷(1 mg/ml)处理的MC树状突延长纤细,黑素产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以α-熊果苷更为明显.相反,100 μmol/L 8-MOP处理组的MC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树状突增加,胞质与树状突内有大量黑褐色黑素堆积.结论 α-熊果苷能明显抑制共培养小鼠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体内实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并及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75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10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氧化苦参碱对于黑素细胞及共培养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500μmol/L及1000μmol/L氧化苦参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于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 ng/mL TNF-α、20μmol/mL虫草素、40μmol/mL虫草素、20 ng/mL TNF-α+20μmol/mL虫草素、20 ng/mL TNF-α+40μmol/mL虫草素作用24 h,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MS法确定VSMCs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VSMCs中syndecan-4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s的增殖(P〈0.05),而虫草素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大鼠VSMCs的增殖均无明显作用(P〉0.05)。TNF-α联合虫草素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增殖均显著减少(P〈0.05)。(2)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P〈0.05),而虫草素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更多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TNF-α联合虫草素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虫草素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增殖及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