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中西医结合就是给某位患者治疗开中药处方时,完全的用中医的理论,这时必须忘掉西医的理论;开西药处方时,完全的用西医的理论,这时必须忘掉中医的理论,而不是同时用中西医的理论混合在一起给患者来开处方。1无论什么病用中药必须辨证1.1比如中医用中药治疗感冒时,用西医的理论来指导开中药,也不管寒热虚实、气虚血虚,用西医的理论去治疗感冒,效果未必见效。如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会收到很好的疗效。1.2又比如治疗癌症,一见到癌症患者,医生就先想到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把中医的理论简单化,就用这三条理论作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比较中西医结合的几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医理论及思维方式入手,比较了当前中西医结合最常见的几个方向: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以中药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及以西医治疗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等,认为中西医结合,应当是运用西医的手段明确诊断,了解患者预后评估乃至西医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便识别西医治疗疗效不确切或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并为之制定出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案,使中西医结合达到最优疗效,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论述“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中,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我国目前主要有西医、中医,还有中西医结合医学。长期以来,对于中西医结合曾有不同的认识和争论。一是认为中西医结合将导致异化,使古意顿淆,移橘变枳而丢失中医特色甚至西化。二是认为中药加西药、中医诊断后用西药、西医诊断后用中药就是中西医结合。其实这都是不全面的,经过广大医务界数十年的实践证明:理论上宏观观察微观化,微观分析整体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中西医各自特色,发挥优势,互补结合,才是…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六十余载成绩斐然,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等自身特征丧失等问题,并且中药西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中西医结合研究模式饱受争议,以上问题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中西医两种范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解读方法、中药研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临床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范式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临床疗效是决定中医学延续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中医面临新的挑战,适应市场变化,革新思路,提高中药疗效,是解决中医人目前生存问题的根本途径。由于中西医各自所具有的特色,使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诊疗理念已被中医界、中西医结合界和病人普遍接受,这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理论上我们需要的是精通中、西医理论,通晓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医生,但是,由于一个医生一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这些慢性、难治病病人实际需要的是在某领域,卜精通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的医生。因此,发展中西医结合专病专科,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生,有利于发现更加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本文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谈谈如何组方以提高中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组,每组50例。西医组口服氧氟沙星和替硝唑加盆腔注射,中医组口服中药加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用中药和西药治法,3组均配合微波理疗。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64%,中医组总有效率78%,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8%,3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多数患者通过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得到缓解,尤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CUC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搜集近5年相关文献,对中、西医治疗CUC的优缺点分别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中成药、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推拿及针灸结合西医治疗CUC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论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西医学术思想的推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西医学术思想的推动沈自尹中医和西医在我国同时并存,是我国医学的特点,而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共同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更是我国的一大创举。三十多年的努力展示了累累的科研成果,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中西医结合是在中、西两种医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眼科是一门把中医优势和西医优势结合在一起的现代眼科学。中医的治疗手段有中药、针灸、推拿或按摩、气功等,这些独特的治疗方法是西医不具备的;而西医眼科的优势在于病因病理、检查诊断、解剖生理、手术疗法以及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是将各自优势之有机结合,如高血压眼底出血,西医针对高血压,中医针对出血的吸收用药。1中西医结合眼科学范围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法。其原则是中西医结合治法必须优于西医疗法或中医疗法;用现代科学方法不断地探讨,阐明中药的药理,阐明针灸、推拿、按摩和气功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共存,三种医学模式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虽然三种医学模式共存,但是中西医之争已经百年。这百年来,在人类医疗活动中,中医的所占份额逐渐缩小,西医所占比例逐渐加大,中西医结合在中西医相争的环境中出现。那么,这三种医学模式到底哪种更适合为人类健康服务?中西医能否结合?怎样结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中医、西医的哲学观、方法论、药物理论等进行思考,对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现状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久病必瘀”,临床上活血化瘀的治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丹参补血活血兼擅,活血而不伤新血,补血而不留瘀血,堪称活血化瘀之良药。裴正学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善用活血化瘀药从瘀论治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病,丹参为其常用之品,临床疗效颇佳。本文就裴正学教授应用丹参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能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关系。方法:采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挖掘中西药系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结果:丹参、黄芪、柴胡、虎杖、甘草、苦参、天冬、茵陈、栀子是中医复方配伍治疗乙肝的核心药物;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分别是治疗乙肝的最常用西药和中成药;干扰素、拉米夫定、胸腺肽、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常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益肝灵、护肝片、肝苏颗粒等常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提高了临床疗效。已有许多学者从整体、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中西医有机结合进行了临床研究,说明在控制高血糖、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耐量低减、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治疗高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用西药和单用中药治疗,展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的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结合重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及防治,探讨中西医结合"微环境"论,认为微环境作为一种反应场,内有中医质和西医质,是中、西药物汇通处.此理论启示治疗疾病可双途径来调控微环境,微观辨证是中西医内在有机结合的核心环节,调控细胞生物特性的研究对细胞学研究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翠英  任伟光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2):2413-2419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和复方来源之一,基于体内药动学研究是阐述药对配伍增效减毒机制的1个重要内容。该文全面总结整理丹参-红花(君臣配伍)和丹参-冰片(君使配伍)2类经典丹参药对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报道,评价其阐释药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药对配伍的药动学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基于药对的药效组分"标识成分"的药动学比较研究,基本上考虑了中药的复杂体系存在背景、未脱离与其天然共存的化学体系,可以较好阐述药对配伍的君臣、君使增效机制,佐证了中药的"药辅共生"理论,这种药动学研究思路能较好地诠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而基于单体化学成分、脱离中药复杂化学环境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阐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尚存在一定空间,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英平系列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方法:按中医辨证组合使用中成药,结合血疗、钙疗、免疗等治疗患者105例,疗程1年。结果:显效70例(66.67%),有效25例(23.81%),总有效率达90%。结论:辨证组合使用中成药是本治疗方法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原则,综合治疗更具优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药材多基原现象较普遍,给药材准确鉴定带来了困难,易导致临床用药品种发生混淆。秦艽作为传统中药材,在治疗风湿关节病方面具有良好功效。秦艽为多来源植物,变异幅度较大,与秦艽组内物种间差异不明显,容易导致市场用药品种混乱。本文重点对中药材秦艽的鉴定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综述各类鉴定方法在中药材秦艽中的研究进展;通过比较传统的生药学4大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与各种现代鉴定方法(DNA条形码分子鉴定、色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X衍射图谱),阐述各鉴定方法的特点及其优缺点,为传统中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提示客观评价中药材质量时,需将传统与现代鉴定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金玉琴  江照云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407-2407
为了改进中西药联用的服药方法与提高药效,经查阅相关文献,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利与弊进行列表比较,同时简述药物之间发生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中西药同服是弊大利小。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时,需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分先、后服用,一般情况间隔时间1~3 h,防止药物在胃里发生理化反应或出现毒性作用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周曼  周春祥 《环球中医药》2014,(10):813-816
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达成共识: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周期的调控依赖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其调控机制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对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能够将肿瘤细胞阻滞于不同的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本文将对中药阻滞肿瘤细胞周期的研究做一综述。细胞周期的调控依赖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其调控机制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的调控主要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DKIs)进行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主要分为Cyclin A、B、C、D、E、F、G、H、I、K十大类。随着对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能够将肿瘤细胞阻滞于不同的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抗肿瘤中药在细胞周期中主要阻滞细胞于G0/G1期、S期及G2/M期。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综述近10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提出中药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中药配伍减毒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集成为支撑,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运用,从不同角度来阐释中药配伍减毒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