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生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66-1166,1168
[目的]了解全县22年间黑热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求传染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84-2005年黑热病疫情资料。[结果]环县东南部属于山区型黑热病疫区;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季为高;10岁以下儿童及婴幼儿多发。男多于女;病犬为主要传染源;传播媒介以中华白蛉为主。[结论]目前流行趋势平稳,加强杀灭病犬。消灭白蛉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和消除黑热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九寨沟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1年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的黑热病病例资料,并于2016年起开展黑热病主动监测工作,对相关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九寨沟县累计报告黑热病病例4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4.6/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最小发病年龄为11个月,最大75岁,发病集中在0~5岁。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和农民居前位。全县13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前4位分别是永乐镇、永和乡、安乐乡和郭元乡。黑热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至5月为高发月份。2016-2021年6年间共检测394人,发现并确诊黑热病新病例2例;犬只阳性率为3.4%。结论 九寨沟县黑热病流行风险因素依然存在,黑热病仍在当地低度传播。当地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时诊治患者,持续开展杀灭病犬、灭蛉、防蛉工作,防止黑热病爆发流行,巩固黑热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黑热病是由媒介昆虫白蛉传播的寄生虫病,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曾是河南省黑热病的严重流行区,20世纪初的年发病率在1‰以上,经积极防治20世纪60年代后未再发现病例,但在其后的监测中有媒介白蛉残存,表明黑热病传播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2003及2004年在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三门峡市疾病控制中心组织对陕县当前的白蛉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河南黑热病媒介白蛉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掌握我省基本消灭黑热病后传播媒介白蛉的残存情况。方法:在有代表性地区采用人工捕捉白蛉,解剖鉴定蛉种。结果:在河南京广铁路以西丘陵、山区媒介中华白蛉持续存在,如有病例输入,黑热病仍有潜在传播的危险;在铁路以东平原地区,白蛉基本绝迹,即使有病例输入,也似无潜伏期传播的危险。结论:应重视对中华白蛉的防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静脉吸毒人群(IDUs)人际网络特点,分析其与HIV传播的关系,以更好的在该人群中开展防制艾滋病工作。[方法]以“滚雪球”方式抽样;采取定性调查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资料收集方法。[结果]IDUs社会网络的特点:网络中存在“小圈子”并活动频繁;多数“小圈子”有“核心人物”且对圈子成员有重要影响;部分IDUs与家人、朋友保持往来获得经济及生活帮助;IDUs的AIDS高危行为不仅是共用针具,性活动同样值得注意。[结论]IDUs社会网络的特点必然影响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并可能使HIV传播曲线呈“S”形。这对制定针对该人群的防制AIDS策略有参考意义。IDUs社会网络特点也要影响HIV从吸毒人群向非吸毒人群的传播;对这种传播途径存在的实际可能性不能低估,且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方法]调查沦州市居民3 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 [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95.8%之间,其中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82.5%~90.7%之间,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53.8%之间,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69.6%~86.1%之闻. [结论]被调查者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各知识点的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工矿企业员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安徽省工矿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和指导依据. [方法]分别整群抽取3个工矿企业中一个矿(厂)区的员552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 [结果]淮南某工矿企业员工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高危行为相对较高;3个工矿企业员工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病人的认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误区.三矿区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普遍偏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于非传播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和宣传栏、广告栏. [结论]各工矿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南市性病门诊就诊者性行为及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方法]2004年9~10月,对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性病门诊342名就诊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42人,236人有配偶或固定男(女)友,其中55.9%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继续与之存在性生活,坚持每次用安全套者占15.2%;245人有商业性性伴侣或临时性伴侣,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继续与之存在性生活者占43.2%,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10.4%;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全部答对者仅占5.8%。[结论]该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无保护的危险性行为,存在着传播性病艾滋病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控制效果及存在问题,为今后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该园所有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首例患儿因家长在外打工,回家后将病毒传播给孩子而得病;一个潜伏期内陆续发病22例,考虑为在园传播;其后发病26例,考虑原因为患儿在家隔离不彻底接触健康儿童而使其得病。患儿以小年龄组为主,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的隔离措施、重症病例筛查及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医学科普报刊进行健康传播的方法。[方法]分析现阶段医学科普报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科普报刊存在多元媒介的冲击,读者需求提高及优质稿源不足等问题。对策有: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势栏目;提高编辑记者素质和提高作品的通俗性等。[结论]医学科普报刊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西尼罗热传人我国的各种风险因子,并对其进行监测;提出在国境口岸预防控制西尼罗热的措施。[方法)了解国内外对西尼罗热的研究进展,分析和监测影响西尼罗热传人我国的各种风险因子。其包括候鸟迁徙,可传播西尼罗热的蚊类的分布,疫区入境人群等。[结果]鸦科的鸟类对西尼罗热特别易感,我国共有鸦科鸟类11属27种,并且是常见鸟类。我国有3条候鸟迁徙路线,传播西尼罗热的风险较高。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等我国常见蚊种可以传播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的乙型脑炎病毒存在交叉免疫反应。[结论]目前尚未发现我国存在西尼罗病毒的证据,但存在传入风险,国境口岸可以采取分级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林州市农村居民黑热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茶店乡西峪村与合涧镇木纂村村民189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林州市农村居民对"黑热病通过白蛉传播"、"感染黑热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肚子大"的知晓率分别为32.28%、43.39%;71.96%的农村居民愿意参加统一组织的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40.74%和38.10%的农村居民认为"面对面讲解"和"听广播"为最易接受的宣传途径;89.95%的农村居民认为应"发热一周之内就医";70.90%的农村居民认为"夏天应尽量避免被白蛉叮咬",但仅有6.88%夏季经常使用蚊帐。结论林州市农村地区居民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防治态度和行为有待转变;居民对黑热病防治知识需求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黑热病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3.
高危孕产妇对HBV母婴传播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04-4505
[目的]了解高危孕产妇对HBV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56名高危孕产妇进行HBV母婴传播知识认知情况、知识获得途径、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等调查。[结果]456名中有62.1%认知阻断母婴传播的预防方法,但实施预防措施只有27.0%(P≤0.01),其知识来源于多种途径,电视、广播、网站占53.2%,医务人员只占27.7%,调查结果表明,预防措施一对一咨询是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高危孕产妇对HBV母婴传播知识情况的掌握存在不足,有待于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乙肝病人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犯罪青少年HIV/AIDS的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犯罪青少年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信息。[方法]选取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犯罪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HIV/AIDSKAP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对血液、性、母婴三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2.8%、83.8%、84.8%;有62.8%的人不能区别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34.8%的人没有“窗口期”的概念,30.3%的人认为蚊虫能够传播艾滋病。[结论]犯罪青少年对艾滋病有一定了解,同时也存在不足。虽然近90%的人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宣教活动,但仍有一些人对艾滋病的歧视存在。建议将同伴教育模式引入对犯罪青少年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并加强艾滋病可预防性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邢海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61-146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等常见传染病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86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性病知晓率的前3位分别为艾滋病、梅毒和淋病,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为41.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仅9.9%,听说过结核病的占78.9%,正确认识传播途径的占72.5%,知晓结核病全部症状的比例仅为2.1%;结核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高,不到50%。[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结核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知识掌握不够。建议相关部门以社区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企业一线工人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2004年,对上海市徐汇区某企业从事铝制品加工的一线职工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24人份,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为(18.62±5.45)分,其中<60分的占40.12%;93.21%知道艾滋病/性病是传染性疾病,96.29%知道艾滋病/性病可以通过性传播,对于其他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知道艾滋病/性病主要症状的不足57.0%;54.63%对性病患者表示同情和关心;33.64%认为不应隔离艾滋病病人,43.21%使用过安全套;未婚者中23.48%有婚前性行为,已婚者中13.53%有婚外性行为;流动人口中有2个以上性伴者占14.92%。[结论]一线工人的艾滋病/性病知识缺乏,存在传播的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查明顺昌县人体虱寄生的种类、范围及传播因素。[方法]收集县级医疗单位门诊以阴痒为主诉的男、女病人阴毛上疑似寄生虱(卵囊)标本281份,置75%酒精固定后鉴定。[结果]传播不受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在外来人员和当地居民(打工、采购、经商、迁居)夫妻间、性伴间以性交方式传播,男、女患者人数相近;患虱率0.28%。[结论]1989年来我县人群有耻阴虱流行,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全球基金艾滋病(AIDS)项目县镇安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掌握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镇安县所有医务人员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低于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态度比较消极,部分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结论]医务人员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老年艾滋病病例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专题调查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省2002~2010年50岁及以上老年艾滋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0年,山东省累计报告老年艾滋病病例166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8例;已婚有配偶者占71.08%;50~60岁占75.30%;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1.93%;农民占66.47%;93.98%病例为本省病例;166例分布在全省15个市,其中菏泽市50例、济南市19例、潍坊市14例;异性传播占57.23%,其中有非婚性行为者占37.89%;54.82%的病例由医疗机构报告。[结论]异性传播已成为山东省老年人艾滋病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对老年的影响逐步显现,需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在该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报告 ,至1999年底 ,全球报告的艾滋病病人达5 40万例 ,专家估计HIV/AIDS人数达3 430万。我国至 1999年 9月 30日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15 0 88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 477例[1] ,专家估计 ,至 1999年底 ,全国实际HIV感染者已超过 5 0万。艾滋病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 :经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在我国经血传播主要途径有 :经静脉注射毒品传播 ;意外输用HIV阳性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此外我国尚存在第三种情况 ,即非法组织采集血浆引起的HIV感染与传播[2 ] 。及时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