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69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组25例(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治疗2组16例(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均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三组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帧数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PCI后末次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ES)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连续的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院前急救中给予替罗非班,后者常规治疗,两组入院以后即刻行PCI术,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 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和对照组CV的TIMI血流分级、CK-MB值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152例拟行PCI术的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术前口服氯吡格雷600mg+替罗非班0.4μg/(kg.min)静脉注射30min,继以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至术后36h者72例为观察组,术前仅口服氯吡格雷600mg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 2级以上发生率(87.5%)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校正TIMI计帧数(24.70±6.60)小于对照组(27.33±6.42)(P<0.05);2组PCI术后病变血管血流TIMI 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7%)低于对照组(23.8%)(P<0.05),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减少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ACS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业组和常规治疗亚组,PCI组术前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 μg·kg-1,3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继而以0.15 μg·kg-1·min-1持续泵入24~36 h.药物保守治疗组(负荷量0.4 μg·kg-1·min-1× 30 min,维持量0.1 μg·kg-1·min-1×48 h).采用成组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比较各亚组间住院期间及随访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出血的发生率及PCI治疗组术后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及心肌Blush分级(MBG).结果 各亚组间一般资料相似,药物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 d MACE发生率较常规治疗亚组显著降低(12.0%vs.36.4%;P<0.05),PCI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CTFC低于常规治疗亚组[(23.5±5.1)帧和(31.4±5.2)帧,P<0.01],Blush 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亚组(64.3%和29.0%,P<0.01).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及心肌灌注,减少缺血事件发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发病<12小时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7例.早期组入急诊室PCI前即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晚期组在PCI开始时应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用法为10 μg/kg 静脉推注,继以0.15 μg·kg-1·min-1维持至PCI后36小时.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6%、33.3%,晚期组分别为 12.3%、14.0%;PCI后早期组分别为96.5%、75.4%,晚期组分别为 94.7%、57.9%,两组PCI前TIMI 3级、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90天早期组3例发生MACE,占5.3%;晚期组9例发生MACE,占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325例年龄≥60岁的ACS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210例)和对照组(115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支架植入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血流(TIMI)3级的比例,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 d和12个月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心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9.05%比94.78%,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47%比2.61%,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和12个月病死率、心梗和TV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 d:0、0.47%、0.47%比2.61%、3.48%、2.61%;12个月:0、0.47%、0.47%比2.61%、5.22%、5.22%,P<0.05或P<0.01);替罗非班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比4.35%,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病例;替罗非班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0.95%比0,P>0.05).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状况,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减少术后30 d和12个月的病死率及心梗和TVR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与经导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行急诊PCI治疗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患者52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各26例。维拉帕米组将微导管置人靶血管远端,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替罗非班组直接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达到TIMI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达到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myocardialperfusiongrades,TMPG)3级的百分率,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时间,血流恢复至TIMI3级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3级时间,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手术结束时维拉帕米组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3级百分率高于替罗非班组(P〈O.05),2组冠状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所需时间较替罗非班组长(P%0.05),冠状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3级时间较替罗非班组短(P〈O.05),2组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置人微导管于远端血管注射维拉帕米逆转无复流现象优于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然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1-24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过程中经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的收集了2008-03-2011-12140例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所有患者的替罗非班负荷剂量均为10μg/kg经过冠脉内或静脉内给药,随后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内泵入36h。按照1∶1比例每组各70例分别入选冠脉内给药(IC)组和静脉内给药(IV)组,比较心肌酶峰值,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管重建)。统计学方法包括:Fisher's精确检验,Yates卡方检验,非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病史等基线特征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MACE发生率(IV组5.7%∶IC组10.0%,P=0.45)。两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组(55±30)U/L∶IC组(61±27)U/L,P=0.51)。结论:在行直接PCI的STEMI的患者中,经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同静脉内给药相比较并不能减少MACE事件发生率,有待于更大规模的关于大剂量替罗非班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于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并维持36h,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前TIMI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LVEF相似(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较高,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其中主要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减少),同时LVEF较高和NYHAI级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并发症较多见(P〈0.05),但主要为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均无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试验组无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降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右侧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MI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30rain、对照组于术后30min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后,继以0.15μg/(kg·min)微量泵维持24h。比较2组手术前、后TIMI血流情况、血小板相关补体1(platelet associated complement1,PACl)及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阳性表达率、脂联素水平,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短轴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随访1个月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5.6%)高于对照组(82.2%)(P〈0.05);2组术后1dPACl、CD62P阳性表达率和脂联素水平及术后7dLVESD、FS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PAC1、CD62阳性表达率、脂连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LVESD、FS和LVEF及术后1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组30例,对照组28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组PCI术中即刻静脉予负荷量0.4ug/kg·min^-1×30min,维持量0.15ug/kg·min^-1×36h。两组患者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000~10000U。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 术中出现NRP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行直接PCI术前均采用氯吡格雷片3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顿服。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2组术中出现NRP时,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5 min注射完毕。观察2组患者PCI术中出现NRP前(D0)、PCI术结束前末次(D1)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 0级、1-2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0级、1-2级和3级),校正TIMI 帧数(cTFC)、ST 段回落幅度(STR)及术前,术后12、24和48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的情况。结果2组D0、D1时TIMI 0级,D0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3级,D1时TMPG 1-2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D1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0级、TMPG 1-2级、TMPG 3级与D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D1时TIMI 1-2级,D0、D1时TMPG 0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D1时TIMI 3级、D0时TMPG 1-2级、D1时TMPG3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STR<3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24和48 h 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CI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未能减少术中NRP的发生。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NRP 出现后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NRP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中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比较两组术后即时造影检查结果、术后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术后2h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90 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0 d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给予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