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郑俊  张谷  何晓燕  骆利康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15-1316
目的探讨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液的配制方法及显色液中DAB和H2O2含量对免疫组化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以抗体公司提供的DAB显色液配制方法作基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两种配制方法,分别用三种不同浓度的显色液显色。结果抗体公司提供配制方法的显色液,免疫组化结果存在不同程度非特异性染色。稀释以后的DAB显色液,背景清晰,不存在非特异性染色。结论DAB显色液中DAB和H2O2的含量对免疫组化抗原检测存在影响,选择适合浓度的DAB显色液可以减轻非特异性染色,增加背景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显色方法对免疫细胞化学显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不同显色方法对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S P法 ,显色剂分别为 3 氨基 9 乙基咔唑 (3 amino 9 ethyl carbazole ,AEC)、二氨基联苯氨 (Diaminobenzidin ,DAB)和硫酸镍铵 DAB (Nickelammoniumsulfate DAB ,N DAB)。结果 在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N DAB显色法灵敏度最高、反差强 ,AEC显色效果也较好 ,DAB效果最差。结论 N DAB显色敏感性较DAB高 8~ 12倍 ,特别适合于难以显示的抗原。其操作简单 ,仅需在显色时加入少量硫酸镍铵即可 ,所需抗体浓度大大降低 ,并可结合DAB或AEC进行双重标记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免疫细胞化学显色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显色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显色剂分别为3-氨基-9-乙基咔唑(3-amino-9-ethy1-carbazole,AEC)、二氨基联苯氨(Diaminobenzidin,DAB)和四氯萘酚(4-Choro-Naphthol,4-CN);复染剂分别为苏木素(hematoxylin)、甲基绿(methy green)和核快红(nuclear fast red).结果:在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AEC 苏木素和4-CN 核快红显色系统灵敏度最高、背景清晰,DAB 苏木素系统背景有非特异性着色,效果最差.结论:在常规免疫组化DAB显色系统难以显示抗原或背景干扰严重时,应考虑选用AEC、4-CN系统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王萍  宋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32-2332
免疫组化主要有三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用荧光素标记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酶标记抗体加显色底物显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金银及铁标记技术,用胶体金标记抗体,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由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存在非特异性染色,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免疫金法操作中注意事项繁琐,所以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试验一般选择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显色是免疫酶组化技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显色剂一般选择DAB(3,3-二氨基联苯胺),因为DAB呈色反应产物为棕色,敏感度高,定位清晰,且可以经过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适于长期保存[1]。但是DAB有致癌潜在可能,所以在实验室操作中应尽量减少DAB的污染。本文简单介绍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浓缩型DAB显色剂减少污染的方法。1专用操作台以及实验用具免疫组化显色操作有固定的操作台并且尽量减少操作面积,操作前在工作台上铺好一次性台布,最好是白色塑料台布,这样不容易污染工作台并且易于观察染色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利于及时中止反应。用一次性EP管配备和混匀DAB,有固定的放置EP管的试管架以及放置移液器的架子。用显微镜观察DAB显色结果时,滴加DAB较多或调节镜头时DAB...  相似文献   

5.
DAB显色液配制与使用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  言  DAB(3,3-四盐酸二氨基联苯胺)作为免疫组化染色最为常用的显色物质,一般多为现配现用,其显色浓度为0.05%。但在免疫组化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DAB显色液的现配现用不仅造成试剂的浪费,而且还增加了DAB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致癌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我们也发现0.05%DAB的这一显色浓度,并不适合所有抗体的显色。有些抗体显色极快,难以掌握,会造成背景着色过深。我们通过对DAB显色液配制及使用方法的改进,不仅节省了试剂消耗、减少了污染和缩短了时间,而且还保持了DAB显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GCDFP-15在大汗腺免疫组化染色中的最佳表达方法,从而更好地判断腋臭微创手术大汗腺残余.方法 收集20例腋臭微创手术刮出物标本,每例切6张免疫组化片,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不修复、微波高压修复、EDTA修复进行前处理,且每例2张切片分别用DAB显色3min和6min,比较染色效果.结果 微波高压修复且显色3min者显色最佳,阳性对比强烈,定位明确,背景清晰.结论 GCDFP-15采用微波高压修复,DAB显色3min,在大汗腺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达最佳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曲利明  杨凯  龚晓瑾 《农垦医学》2012,34(3):234-235
目的:显色时选用不同的显色剂可以使终产物形成不同的颜色,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EC和DAB.[1],通过实验比较为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同一块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分别用草酸脱色后DAB或AEC显色,及不脱黑色素DAB或AEC显色4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4组组织切片均呈现不同效果的阳性表达.结论:组织不脱黑色素经AEC显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广泛应用医学科学实验之中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多数是经过 DAB显色后用苏木素复染 ,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 ,细胞核呈蓝色。但在皮肤组织及富有黑色素细胞的病变中 ,其阳性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与黑色素颗粒及某些棕褐色或棕黄色的外源性和内源性色素 ,在光镜下均可呈棕黄色颗粒与免疫组化的阳性颗粒色泽相似 ,难于区别 ,往往给实验结果的判断造成较大困难。因此 ,我们在免疫组化过程中采用蓝色 DAB显色剂显色 ,阳性表达呈紫蓝色与色素棕黄色颗粒区别对比明显 ,效果满意 ,可广泛应用于皮肤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之中。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广泛应用医学科学实验之中,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多数是经过DAB显色后用苏木素复染,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细胞核呈蓝色.但在皮肤组织及富有黑色素细胞的病变中,其阳性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与黑色素颗粒及某些棕褐色或棕黄色的外源性和内源性色素,在光镜下均可呈棕黄色颗粒与免疫组化的阳性颗粒色泽相似,难于区别,往往给实验结果的判断造成较大困难.因此,我们在免疫组化过程中采用蓝色DAB显色剂显色,阳性表达呈紫蓝色与色素棕黄色颗粒区别对比明显,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皮肤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化技术中对显色剂的要求是现用现配。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将配制好的显色剂冷冻存放后使用并不影响显色效果。无论是浓缩型试剂盒还是粉剂溶解配制的显色剂都要求现用现配。谢锦玉等将DAB粉剂溶解为0.05%溶液后分装冻存,但与1%过氧化氢混合则仍要求临用前按比例混合。而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将用剩下的DAB工作液冻存在冰箱内,再次使用并不影响显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中三种显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于科研中以来 ,有许多不同的显示抗原的方法 ,直接用荧光标记抗体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1] ;用酶标记抗体加显色底物显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 ] 。通过这些方法可达到对组织或细胞内多种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但较常用的方法是酶加底物显色即亲和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许多学者为了各自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显色剂 ,使最终产物形成不同的颜色 ,如 :氮蓝四唑 / 5 溴 4氯 3 吲哚基磷酸酯 (NBT/BCIP)为蓝紫色 ,二氨基联苯胺 (DAB)为棕褐色等 ,其中以DAB应用为多。但DAB的敏感性不是很高 ,对此…  相似文献   

12.
丁敏  邢晓秋 《安徽医学》1994,15(5):53-54
<正> 本文通过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U免疫组化标记,对大肠腺瘤癌变发生进行研究。 材 料 与 方 法 我科1971~1985年收到大肠癌根治切除标本454例,检出肠癌并存腺癌112例。选取1980年后手术摘除腺瘤85例及残瘤27例行MC_5(抗血清由四军大提供)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双PAP法,DAB显色,苏木素复杂。 结果判断:深棕色强阳性(+ + +),棕  相似文献   

13.
<正>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趋普及,随之发展的免疫酶标染色与常规特染及组化染色的套染技术亦屡见报道。我们在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中,除制做免疫组化染色外,还需做HE染色、网状纤维、Pollak’s三重染色、弹力纤维染色、普鲁氏蓝铁反应、AB—PAS染色等多种染色。我们取其需要观察的切片,应用免疫酶标的常规ABC法,在其第六步DAB显色后,对上述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经醛类固定的主动脉用碱醇化学消化制成内膜单细胞片后,进行刀豆素A(conA)受体的辣根酶标记;探讨了影响动脉内膜组织细胞消化离散的因素,以及ConA、HRP浓度、DAB显色时间对ConA受体酶标记染色的影响.本法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泡沫细胞的形态、组织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DAB显色试剂盒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方法按DAB试剂盒不同分为A、B、C 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进行检测.结果 C组阳性细胞信号强、数量多、背景清晰,染色效果优于A、B组.结论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DAB试剂盒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DAB法显示脊髓微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 DAB染色法显示大白兔脊髓微血管形态 ,发现用 1 0 %甲醛磷酸盐缓冲液固定的标本血管显色好 ,并在 4℃下经过 7~ 1 0天后仍能正常显色 ,标本直接冰冻切片显色效果差 ;切片后直接贴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染显色不易产生皱折 ,节省染色剂。本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可用于脊髓组织微血管形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简便,敏感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人乳头瘤病毒6B和11型基因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57例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同时用免疫组化ABC法做对照检测。探针标记选择地高辛随机引物延伸法。原位分子杂交的主要步骤包括:石蜡切片的预处理;杂交;免疫检测及显色。结果显示:在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率为94.4%;免疫组化核壳抗原检测阳性率为47.2%;假性湿疣杂交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比免疫组化方法敏感,提高了阳性率。本实验过程中遇到并试图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有:(1)防止脱片;(2)蛋白酶K的浓度;(3)显色时间的掌握;(4)左旋脒唑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电镜观察霍乱毒素业单位B结合辣根过氧化酶(CB—HHP)最理想的显色方法。方法将CB—HRP引入侧脑室,分别使用二氨基联苯胺(DAB)法、CoCl2-DAB法、TMB—ST法、TMB—ST结合DAB—CoCl2法显色CB—HRP,电镜下观察CB—HRP标记阳性神经冗显色情况。结果DAB法、CoCl2-DAB法以及TMB—ST法显色后,电镜下均未见有CB—HRP标记阳性神经元;TMB—ST结合DAB—CoCl2法显色,见有夫量CB-HRP标记阳性神经元,且超微结构清晰,标记物明艟。结论TMB—ST结合DAB—CoCl2法是用于电镜观察CB—HRP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理标本切片三重标记免疫组化的方法。方法:采用非同源第一抗体Ki-67、Net-1和CD34,选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不同底物显色AEC和DAB,运用pH2.2甘氨酸-盐酸缓冲液作阻断剂,配合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作第一标记的方法分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结果:镜下观察在肿瘤组织中,Ki-67定位于细胞核呈蓝黑色, Net-1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CD34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鲜艳,对比鲜明。结论:该法对于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原位显示3种抗原及其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及各实验环节分析.方法 采用MDA-MB-231细胞制备细胞蛋白,应用不同印迹膜[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乙烯二氟(PVDF)膜和阳离子尼龙膜]分别采用快转法和慢转法进行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和DAB化学显色法检测,并对Western blotting的各实验环节进行了分析.结果 (1)在快、慢转法中硝纤膜的蛋白预染marker条带略强于尼龙膜,而尼龙膜又略强于PVDF膜;PVDF膜和尼龙膜的正反面易于混淆,而硝纤膜的正反面不易混淆.(2)在快、慢转法中,PVDF膜的DAB化学显色法图像略强于尼龙膜和硝纤膜,而尼龙膜和硝纤膜无明显差异;与慢转法相比,快转的硝纤膜和尼龙膜中的蛋白条带略呈波浪状.(3)在慢转法中三种膜化学发光法的图像无明显背景,但在快转法中尼龙膜的背景较明显,而硝纤膜和PVDF膜亦无明显背景.结论 应根据实验需要选用不同的印迹膜;慢转法通常优于快转法,增强化学发光法优于DAB化学显色法;增强化学发光法特异胜强、灵敏度高,是分析蛋白质表达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