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介眉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病位虽在肠腑,但亦为脾胃所主,其基本病机在于脾胃升降协调失衡,治疗上张教授尤其推崇仲景诸泻心汤制方之意,主张运用辛开苦降法为主以协调脾胃升降,随证灵活施用不同方药,扶脾升,助胃降,畅肠腑,止下利,总以复脾升胃降之协调平衡为务。  相似文献   

2.
高明利教授承传路志正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经验,在病机上,强调脾胃失调为其病机之本,湿热痹阻为其病机之要;在治疗上,运用健脾和胃、升降、燥润之法调理脾胃且贯穿始终,宣肺、补脾、温补脾肾之法以扶正,而苦温、清化、理气、活血、芳香、淡渗之法以祛湿,且扶正祛湿并用,随证配伍调肝理脾、活血通脉之法,谨遵其经验,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胃病证治的关键。方法:根据脾胃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阐述脾胃病辨治要点。结果与结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通补结合,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法,从而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智强教授认为,对于胆石症的中医治疗,应当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其病因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体质及禀赋、虫积损伤等有关,其病机以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为发病之本,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为致病之标,并注重对并发症病机的认识,治疗以疏肝利胆排石治其本,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治其标,以柴芩五金汤为基础组方,药用柴胡、黄芩、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金铃子散等品,并佐以顾护脾胃之药物,针对不同兼症,施与清化湿热、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法,灵活用药。若出现并发症,则需随症治之,重新辨证,不可拘泥于原法。  相似文献   

5.
阳虚体质是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之一,脾胃阳虚是阳虚体质的一种主要证型,在临床多种脾胃病证治中广泛出现。历代医家或以中阳统称脾胃阳气,或重脾阳而略胃阳,但是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各不相同。叶天士倡导脾胃分治,且尤其注重体质。本文从阳虚体质角度,对叶天士以经方辨治胃阳虚不同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医案详细阐释了阳虚体质胃阳虚不同层次的治法,如"通补胃气"的大半夏汤法,"通补胃阳"的附子粳米汤法等。从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对胃阳虚证辨治规律进行总结,以供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借鉴。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脾胃系疾病的立法处方多法于《内经》,崇仲景、东垣、丹溪而又多有发挥,在脾胃疾病中重视润养胃阴,根据脾胃生理特性而提出“脾胃当分析而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根据疾病发展提出“初病在经,久痛入络”等理论,对整个中医学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脾与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并以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种相反相成的特性,维持其生理功能。任何一方出现偏颇,都会影响对方。当脾或胃出现病变时,应根据其特性加以调整。苦辛通降法是运用苦寒和辛温两种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有寄开于泄,寓通于降,相反相成,互制互济的效果。临床上脾胃病中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时当以苦辛通降法治之。王少华取法张仲景治疗痞证之苦辛通降法,将其从治疗少阳误下痞证,发展为治疗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广泛用于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范忠泽教授认为肺癌主要由于正气内虚,痰、瘀、毒蕴结于肺所致,病位在肺,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提倡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当以滋阴生津、益气养阴为主,并重视顾护脾胃。临床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此。脾病辨治时,不仅要考虑到本脏的病理变化,尚须注意其与其他脏腑的联系,其中尤与胃、肝、肾关系甚密。 脾胃同居中焦,有经脉相互络属。脾虚易湿滞,湿盛反困脾,用药宜略刚燥;胃燥易化热,燥热反损胃阴,用药宜偏柔润。临诊所见,脾病多虚,胃病多实,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阳明病的白虎、承气之类系从胃为治;太阳病的理中辈却是从脾为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互为转化。胃实而攻下太过,脾阳受损,可转为虚寒;脾虚渐复,饮食不慎,又能转为胃实、故虚实之间,必须详察,以免误治。  相似文献   

10.
马骏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不足等;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实各有侧重,实证以湿热蕴肠、损伤肠络为主,虚证以脾虚湿盛、运化失健多见;该病病位在大肠,涉及小肠、脾、胃、肝、肾、肺诸脏;治疗当分活动期与缓解期,消补兼施,尤其久泄宜先消后补,以通为治。  相似文献   

11.
李杲脾胃观重视脾胃元气在人身的主导地位;强调阳气当升,阴火糟粕当降;病因病机重视元气虚损为病;症以倦怠乏力、纳呆食少及阴火上冲诸症为主;治疗要点在于益气升阳,重视脾胃阳气的上升,脾胃多同治。叶桂脾胃观在李杲的基础上,重点阐发了脾宜升而胃宜降,脾以气为主而胃以阴为要;病因病机着重阐发了脾胃阴阳病证之异同;明确胃阴不足之典型表现为饥而不欲食;治疗要点在于甘凉濡润以养胃阴、降胃气,力主脾胃分治。  相似文献   

12.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机复杂且不易治愈,临床以腹胀,胃痛,胃酸,呕吐等症状为多见。陈以国教授潜心医学三十余载,勤研岐黄,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在临床上辨证诊断善从舌脉入手,在症脉不符时往往舍症从脉。临床上将脾胃病分为肝脾失和、肝胆胃郁热、脾胃虚寒、脾胃不足、肺胃积热、瘀血络阻6型。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重在调肝,从肝论治,主要有调肝运脾、调治寒热、调和气血,强调肝之疏泄条达,脾之升清,胃之和降的特性,以和缓为准绳,时时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3.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朱莹教授对《黄帝内经》中“土得木而达”理论内涵的理解以及从“土得木而达”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为脾胃失调,胆气不利,心火上炎,肾水失约。治疗当以疏肝利胆,协调脾胃升降,清心解郁,敛降燔燥胃火,扶脾济肾,培补萎靡之木为治则治法,其关键在于恢复木土二行生克制化之常态。  相似文献   

14.
李培生先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疗重在实效,辨证灵活,见解独到。笔者侍诊李老左右数年,蒙受教诲,对先生之经验所知者百不逮一.兹将其教言整理如下。1胃院痛病机突出一个滞字 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这。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叶天士认为,“牌以升则健,胃以降则和。”胃和的关键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人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雍滞成病。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的特征,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才能奏纳食传导之功。 胃为空囊,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  相似文献   

15.
探讨小儿厌食的辨证论治,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湿食内滞、肝胃不和五型,体会到在辨证论治时还应遵循“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并可选择应用针灸、推拿和捏脊疗法。  相似文献   

16.
脾胃互为表里,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所以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异常.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失健运则便溏,腹痛,倦怠,消瘦等,胃失受纳则胃痛,痞满,便秘结.胃失和降则嗳气呕吐,呃逆,噎嗝等,临床以脾胃为本,以通立论,通补结合,知常达变,证病结合,寒湿并用,辩证施治.但在临床中往往欲速则不达,疗期绵绵延长.针药并举、辨证论治,结合经络穴位的性质双管齐下,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健教授在治疗皮肌炎时重视病因、病机的分析,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认为病因以热为主,有实热、虚热之分,常兼湿邪为患,热、湿、气、血为其病机四端;辨证用药具有湿热当清肺胃、兼顾肝经,洁净府、从小便去湿热,气阴双补重调肺脾,活血化瘀、不忘理气通滞等特点。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8.
唐喜玉教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识深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精准的辨证用药技巧.她认为,脾胃病有两大病因病机特点,一是多虚多寒,二是多心脾(胃)同病,因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注重健脾温中,和胃安神等治法,用药遵《内经》、法李杲与叶天士,处处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络脉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络脉的通畅及渗布功能是心血得以正常运行和发挥营养作用的基本保证;阳气受损或气机痹阻导致的络脉失和是心绞痛的病理基础;血因气病、久病人络是心绞痛的病理转归。治疗上主张以通立法,提出以辛通为主、以润为辅、润补缓通的治则。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临床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治之不当,或失治误治,则贻误病机。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处理为主,如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施治,则可明显缩短病程,迅速缓解症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以中医药辨治本病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浅述如下。1急性期宜疏肝利胆,泻热利湿,通降为顺本病起因多为情志不畅,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或肝气横逆犯胃克脾,使脾胃升降失调而发病。或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特别是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损伤脾胃,湿滞于中,蕴而化热,而致湿热互结于中焦或肝胆湿热。因而此期患者临床辨证多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