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通地区HBV-DNA阳性者200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89例,重型肝炎(FHF)26例,肝硬化(LH)30例,肝细胞癌(HCC)27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200例中B型51例(25.5%),C型141例(70.5%),BC混合型8例(4.0%);C基因型在FHF组、LC组、HCC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ASC组(P<0.05)。B型、C型、BC混合型HBeAg阳性率分别为49.0%、53.2%和37.5%,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和BC混合型HBV-DNA载量显著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血清HBV-DNA高载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地区HBV感染者共125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5例.应用实时PCR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FAM波长检测B型HBV,JOE或HEX波长检测C型HBV;部分结果进行基因测序验证;以3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结果:3例非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DNA、HBV B、C基因均阴性.6例患者双份标本荧光PCR法、基因测序检测HBV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均为HBV C型.125例HBV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的104例标本HBV基因型显示:B基因型25例(24.0%),C基因型74例(71.2%),B+C混合基因型5例(4.8%),未检出非B非C型;其中ASC组HBV-DNA定量阳性患者中以B型为主90%(9/10);而其余3组感染者中以C型基因居多:CHB患者中C型为80.43%(37/46),LC患者中C型为69.57%(16/23),HCC患者中C型为80%(20/25).结论:荧光PCR法可特异性检测HBV基因型;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和少量B+C混合基因型.HBV基因C型与B型各有显著的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以及各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山西省HBV阳性病例128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8例,肝硬化34例,急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患者8例.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存在B型、B+C混合型和C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的均值水平为2×108,显著高于其他型(p<0.05);C型HBeAg阳性率较B型和B+C型高(p<0.05);混合型及C基因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结论 山西省地区基因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水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型;混合型及C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在上海及周边地区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和HBV携带者中的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及亚型在HBV相关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多重PCR对462例肝细胞癌患者(HCC组)、2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110例HBV病毒携带者(ASC组)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的鉴定.结果:与CHB组相比,HCC组C型比例增高(P=0.009),B型比例下降(P=0.045),可见少量A、D型;基因型B均为B2亚型;基因型C以C2亚型为主(98.5%),可见少量C1亚型(1.5%).B2和C2型患者中,HCC组比CHB组HBeAg阳性率低(P=0.005,P=0.008),而抗HBe阳性率高(P=0.003,P=0.001).HCC组内混合型HBeAg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B2型(P=0.016).在40~60岁的HCC患者中,HBV DNA载量B2型<C2型<混合型(B2型vs C2型,P=0.029;B2型vs混合型,P=0.021;C2型vs混合型,P=0.041).结论:上海及周边地区HBV基因亚型以C2型为主,B2型次之,HCC、CHB及ASC人群中的基因型构成不同;混合型感染比单一基因型引起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高,更容易导致HCC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FQ-PCR)法,检测3 40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并对1 380例病毒复制大于103copies/ul者,进行ALT、AST、HBV M、HBV基因型检测。结果 1 380份血清中共检出C型1 108例(80.3%),主要分布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B型247例(17.9%),主要分布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中;B+C混合型25例(1.8%)。不同HBV基因型在HBV-DNA载量、HBe Ag、HBe Ab上存在显著性差异,ALT、AS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武威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C型HBV-DNA、HBe 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且与较严重的肝脏损伤有关,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以及各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法随机收集山西省HBV阳性病例128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8例,肝硬化34例,急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患者8例。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存在B型、B+C混合型和C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的均值水平为2×108,显著高于其他型(p〈0.05);C型HBeAg阳性率较B型和B+C型高(p〈0.05);混合型及C基因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结论山西省地区基因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水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型;混合型及C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疾病谱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者中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和肝硬化(LC)患者、17例肝细胞癌患者(HCC)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基因分型,同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ALT、TBIL、血清HBVDNA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94份血清标本中,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44例(42.6%)和54例(57.4%),未发现其它型和混合型;CHB组和HCC组病毒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CHB患者中B型多于C型,而HCC患者中C型多于B型;C型和B型患者性别和HBVDN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年龄、ALT和TBIL的差异显著,C型患者都高于B型患者。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HBV主要基因型是B和C;C型感染引起较重的肝脏损伤,同时C型与较严重的肝病有关。HBV基因型是影响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与肝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汉族HBV感染者DNA含量104以上者410例,煮沸法提取HBV基因组模板,PCR扩增S区基因,应用自动测序仪测定目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C型占91.95%,B型占6.83%,B、C混合型占0.24%,D型占0.98%.疾病进展研究分4种情形对基因型C、基因型B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慢性病毒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统计显示,感染基因型C后CHB更易发展为LC和(或)HCC,有统计学意义,但两基因型之间LC发展为HC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C vs.(CHB+HCC)统计显示:两组在基因型方面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从Means Plots可以看出感染基因型C向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方向发展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中国西部、北部汉族HBV感染者中以感染基因型C为主,且感染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容易发展为严重的肝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宁夏回族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宁夏回族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人共120例,其中病毒携带者(ASC)17例,慢性肝炎(CH)34例,肝硬化(LC)58例,肝细胞癌(HCC)1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120例患者中B型12例(10%),C型101例(84.2%),D型5例(4.2%),C、D混合型2例(1.6%).结论 宁夏回族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为C型、B型和D型,基因型C为优势基因型并与严重肝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型特异性引物PCR的基因分型方法,了解武汉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98例HBV感染者,分成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重型肝炎(S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6组,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BV的基因型;并对4份血清HBV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98份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97例(66.1%),BC混合型68例(22.8%),C基因型33例(11.1%);B基因型在ASC、AH、CH、SH和HCC组患者中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63.6%、71.9%、68.7%、89.5%和65.9%,C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混合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各基因型在ALT水平、HBeAg阳性率及HBV DNA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可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武汉地区HBV感染者中,优势基因型为B型,其次为BC混合型和c型,BC混合型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