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面肌痉挛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0 d,根据《面瘫与面肌痉挛》判定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状况。将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面肌痉挛术后患者中发生迟发性面瘫6例(8.57%),未发生迟发性面瘫64例(91.4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较长、责任血管数≥2、面神经存在压痕是面肌痉挛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危险因素(■=6.264、12.222、27.000,P0.05);围术期使用尼莫地平是发生迟发性面瘫的保护因素(■=0.071,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主要与疾病病程、责任血管数、面神经压痕及围术期尼莫地平的使用密切相关,因此应重点关注以上因素,并予以积极干预,预防迟发性面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发病率、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阿拉善盟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10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均采用lichtenstein氏法,其中54例患者放置网塞,迟发性感染4例,感染率0.98%,56例患者未放置网塞,均无迟发性感染。结论:采用lichtenstein氏法并放置网塞,补片迟发性感染较多,网塞积血是引发lichtenstein氏法补片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全部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取出后疝不复发。  相似文献   

3.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因其高致死率及致残率而受到重视。目前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填塞效应解除及微血管功能障碍两种假说,而术前颅内压增高、中线结构偏移及颅骨骨折等则是迟发性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进行早期预测、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帮助,但是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有待建立前瞻性研究和实验模型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4.
分析11例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内固定物取出、清除积液和包裹膜、术中冲洗和术后灌洗引流及应用抗生素等处理措施。结果 :感染治愈,窦道愈合。随访6-24个月无感染和炎症复发。认为金属蚀损和低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金属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内固定物取出和辅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迟发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彰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16-3817
目的探讨迟发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7例迟发性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1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膈疝复发。结论迟发性创伤性膈疝应结合患者既往致伤病史、症状、体征应用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式及早作出诊断,避免延误诊治,一旦确诊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上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加强体位护理,从而减少其并发迟发性出血、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用于反复住院的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间476例上尿路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或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URL)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或强化体位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式对预防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238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98例、感染60例,平均住院日15天.观察组238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9例、感染6例,平均住院日5天.结论通过对上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加强体位护理,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随之降低.不仅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亦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44例患者,观察术后急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44例患者并发感染8例(5.6%),其中急性切口感染3例,迟发性感染5例。治愈7例,仅1例患者出现劳累后腰腿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均是影响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感染的机会;对于高龄患者、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和术前并发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早期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手术的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28例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手术的患者,死亡2例,植物生存3例,重度伤残2例,中度伤残2例,恢复良好1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及时动态头颅CT,尽早清除迟发性血肿,提高患者的预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后迟发性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P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3例的诊治方法和取得的经验。结果3例P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患者均通过高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病因,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彻底止血而痊愈。结论高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栓塞是P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探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发生的7例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迟发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迟发性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7例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均提示手术创面感染,创口愈合欠佳。予以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48 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抗感染治疗(2.0 g,2次·d^-1)5 d。其中4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另外3例患者经二次鼻腔填塞及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在鼻内镜下行双极电凝止血术后得以痊愈。随访1个月7例患者均未再出血,下鼻甲创面完全愈合。结论:下鼻甲创面感染、愈合不良是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详细的出院指导、门诊回访是预防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关键。前鼻孔填塞、抗感染及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瑛  周佩如  佘文莉 《广东医学》2006,27(1):142-14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前瞻性病情观察、护理方法及最佳观察时期。方法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对术后迟发性血肿的高危人群置专科ICU进行监护,发生病情变化即行CT检查及处理。结果1023例急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发生迟发性血肿43例,其中再次手术32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32.5%。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中,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者均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血肿。首次手术后24h至2周内加强预见性病情观察,可以及早发现迟发性血肿,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2019,(4):866-869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D治疗的340例单个结直肠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中21例(6. 17%)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明显出血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无术中明显出血患者,术中抬举征阴性迟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阳性征患者(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明显出血(P=0. 012,OR=4. 536,95%CI 1. 396~14. 744)、抬举征阴性(P=0. 014,OR=3. 571,95%CI 1. 289~9. 895)是结直肠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病变患者ESD抬举征阴性、术中有明显出血时,术后易发生迟发性出血,且术后应至少观察5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壮医水蛭疗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以反复腰痛伴双下肢乏力及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手术部位深部感染,采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序贯治疗后腰痛仍反复发作,考虑患者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为定植感染,给予两个疗程壮医水蛭疗法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腰椎MRI提示感染病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DTIH组),35例未发生(NDTIH)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寻找再出血原因,对迟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并随访行GOS评分。结果:与NDTIH组比较DTIH组有如下特征:术前GCS评分<8分(p<0.05);术前头颅CT提示多有多发脑挫伤,对冲伤,合并颅骨骨折等,并予及时再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行GOS评估≥4分18例。结论:根据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时发现迟发性脑出血,并清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中迟发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地震中迟发性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病例1为创伤性迟发性膈疝伴发休克,经及时的诊断和手术处理后康复;病例2为创伤性迟发性肝破裂,经两次手术止血引流后好转;病例3为创伤性迟发性肝破裂,经手术和介入治疗出血减少,并发腹腔感染死亡。结论 在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迟发性损伤,积极合理的处理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发生迟发性出血的106例患者为出血组,未发生出血的3856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962例患者中,106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出血构成比为2.68%,89.6%的迟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3d以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息肉大小、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阿司匹林用药史、华法林用药史在出血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09、0.028、0.001、0.023)。【结论】息肉大小,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可能是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3d内,根据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可预测患者迟发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陈杰强 《海南医学》2010,21(3):68-6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血肿原因,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洽戏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的原因。结果85例患者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在首次手术骨窗对侧57例,同侧(原骨窗及骨窗周围)2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及术中止血不彻底是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主要原因,另外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也有一定关系;术中止血彻底有助于减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可能性,对冲性颅脑损伤需注意严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许毅  胡曦  刘科  邓永兵  肖虹 《重庆医学》2013,42(13):1473-1475
目的探讨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再次开颅手术后病情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一次开颅手术262例为对照组,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SD)增多,部分凝血指标出现异常,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及酸中毒,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继发感染更多,感染更重。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再次开颅术后病情加重,针对其病情特点需要在术中纠正低血红蛋白、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加强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