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奇霉素在中国健康人体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在健康中国人体中的血浆药动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500 mg后,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F检验结合AIC法判别房室模型,DAS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W_i=1/C~2,AIC=-7.48),主要的药动学参数:α为(0.29±0.13)h~(-1),B为(0.02±0.003)h~(-1),Ka为(0.72±0.22)h~(-1),t_(1/2β)为(38.93±7.74)h,t_(max)为(2.60±0.49)h,C_(max)为(434.74±47.65)μg·L~(-1),AUC_(0-144)和AUC_(0-∞)分别为(12179.42±3001.11)μg·h·L~(-1)和(13338.35±3062.56)μg·h·L~(-1)。结论:阿奇霉素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血浆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朱征  金悠  龙利红  顾军  刘瑞丽  陈建国 《中国药师》2006,9(12):1086-1089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格列美脲口腔崩解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格列美脲受试片与对照片4mg,采用柱前衍生化 HPLC-紫外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受试片与对照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t_(max) 分别为(3.00±0.73)和(3.25±0.85)h,C_(max)分别为(313.1±99.3)和(303.2±104.5)μg·L~(-1),t_(1/2Ke)分别为(7.337±2.190)和(8.239±2.631)h,AUC_(0-t)分别为(1767.2±598.3)和(1714.1±528.3)μg·h·L~(-1),AUC_(0-∞)分别为(1956.3±598.1)和(1945.4±682.0)μg·h·L~(-1)。受试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1%±18.2%。结论:两种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口服复方氨氯西林胶囊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按拉丁方设计随机分组,分别口服复方氨氯西林胶囊0.5,1.0和2.0 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给药后的血药浓度,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复方氨氯西林胶囊0.5,1.0,2.0 g,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权重采用I/C/C。氨苄西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0.99±s 0.15)、(1.03±0.15)、(1.2±0.3)h;AUC_(0~t)(18±4)、(31±10)、(44±11)mg·h·L~(-1)。氯唑西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1.1±0.3)、(1.12±0.27)、(1.08±0.14)h;AUC_(0~t)(2.3±0.6)、(5.1±1.1)、(10.2±2.0)mg·h·L~(-1)。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各剂量组药动学参数除c_(max)、AUC_(0~t)、AUC_(0~∞)外,t_(max)、t_(1/2)、Ke、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_(max)、AUC_(0~t)、AUC_(0~∞)均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P<0.01)。结论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复方氨氯西林胶囊后,在0.5 g~2 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人体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家兔血浆中甲磺酸酚妥拉明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甲磺酸酚妥拉明溶液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家兔的给药方式采用溶液灌胃;血药浓度分析采用HPLC内标法。结果甲磺酸酚妥拉明血药浓度测定的线性关系为:y= 0.006 6ρ-0.013 3(r=0.999 7,n=3),线性范围为:5~250μg·L~(-1)。6只家兔药动学参数分别为:ρ_(max)(110.78±24.35)μg·L~(-1),t_(max)(11.67±2.58)min,k(0.46±0.13)h~(-1),t(1/2)(1.60±0.47)h,AUC_(0→6h)(104.50±15.13)μg·h·L~(-1),AUC_(0→∞)(119.12±19.10)μg·h·L~(-1)。结论我们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以用作甲磺酸酚妥拉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采用随机开放二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分别口服依那普利片5 mg、非洛地平片5 mg或依那普利片5 mg+非洛地平片5 mg。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用SPSS 18.0软件对主要药动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服依那普利片和同服依那普利片+非洛地平片血浆中依那普利的t_(1/2)分别为(1.08±0.59)和(1.17±0.72)h;ρ_(max)分别为(44.27±13.30)和(43.15±8.38)μg·L~(-1);AUC_(0-72h)分别为(84.90±19.50)和(82.70±16.50)μg·h·L~(-1);AUC_(0-∞)分别为(85.80±19.80)和(83.30±16.50)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_(1/2)分别为(14.73±3.29)和(17.35±5.56)h;ρ_(max)分别为(37.61±15.01)和(34.07±11.78)μg·L~(-1);AUC_(0-72) h分别为(372.60±84.60)和(361.00±90.70)μg·h·L~(-1);AUC_(0-∞)分别为(400.60±84.60)和(361.00±90.70)μg·h·L~(-1)。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的所有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MS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测定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试验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血药浓度测定;非洛地平对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药动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在不同CYP2D6*10基因型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分为CC组、CT组、TT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CYP2D6*10基因型。受试者均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CC组、CT组、TT组的t1/2分别为(1.78±0.34)、(1.51±0.64)、(2.05±0.37)h,cmax分别为(3.20±0.82)、(3.29±0.74)、(3.13±0.79)mg/L,AUC0-12h分别为(11.18±3.94)、(11.37±4.66)、(14.31±4.77)mg·h/L。通过t检验,t1/2、cmax、AUC0-12h3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药动学在个体间的差异与CYP2D6*10基因型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复方替米沙坦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复方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的药动学特性。方法本试验为开放、单一中心的设计。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片复方替米沙坦(含40 mg替米沙坦与12.5 mg氢氯噻嗪),用LC-MS/MS法测定健康受试者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的血药浓度,评估它们的药动学特性。结果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替米沙坦的AUC_(0→t)为(793.73±709.22)μg·h·L~(-1),AUC_(0→∞)为(1014.82±939.61)μg.h·L~(-1),ρ_(max)为(88.14±28.16)μg·L~(-1),t_(max)为(1.40±0.61)h,t_(1/2)为(17.00±10.14)h,MRT_(0→t)为(10.23±7.16)h,MRT_(0→∞)为(20.22±13.34)h,K_e为(0.06±0.04)h~(-1),V/F为(1 139.2l±466.49)L,CL/F为(61.07±34.27)L·h~(-1);氢氯噻嗪的AUC_(0→t)为:(420.72±76.73)μg·h·L~(-1),AUC_(0→∞)为(481.68±89.47)μg·h·L~(-1),ρ_(max)为(66.67±11.05)μg·L~(-1),t_(max)为(1.80±0.54)h,t_(1/2)为(9.04±0.90)h,MRT_(0→t)为(6.65±0.54)h,MRT_(0→∞)为(10.47±1.35)h,K_e为(0.08±0.01)h~(-1),V/F为(349.35±74.52)L,CL/F为(26.89±5.73)L·h~(-1)。结论单剂量给予复方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差异不大,而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普利酮片单次及多次给药后的人体药动学。方法 3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三组,分别服用依普利酮片50、100、200 mg,其中100 mg组为多次给药组,连续给药7 d;采集24 h内动态血标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依普利酮的浓度,并采用DAS 3.2.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50、100和200 mg依普利酮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_(max)分别为(723.20±203.59)、(1 212.47±249.52)、(2 053.32±394.06)μg·L(-1),t_(max)分别为(1.8±0.7)、(2.1±0.9)、(1.9±0.4)h,t_(1/2)分别为(2.6±0.4)、(3.0±0.7)、(3.4±1.3)h,AUC_(0-24h)分别为(3 621.29±1 1 17.37)、(7 492.68±2 031.58)、(13 796.25±4 594.37)μg·h·L(-1),t_(max)分别为(1.8±0.7)、(2.1±0.9)、(1.9±0.4)h,t_(1/2)分别为(2.6±0.4)、(3.0±0.7)、(3.4±1.3)h,AUC_(0-24h)分别为(3 621.29±1 1 17.37)、(7 492.68±2 031.58)、(13 796.25±4 594.37)μg·h·L(-1),AUC_(0-∞)分别为(3 710.53±1 144.47)、(7 592.98±2 082.12)、(14 074.54±4 870.39)μg·h·L(-1),AUC_(0-∞)分别为(3 710.53±1 144.47)、(7 592.98±2 082.12)、(14 074.54±4 870.39)μg·h·L(-1)。多次给药100 mg后的药动学参数ρ_(max)为(1 231.83±209.99)μg·L(-1)。多次给药100 mg后的药动学参数ρ_(max)为(1 231.83±209.99)μg·L(-1),t_(max)为(1.7±0.9)h,t_(1/2)为(3.0±0.8)h,AUC_(0-24h)为(7 043.78±1 818.54)μg·h·L(-1),t_(max)为(1.7±0.9)h,t_(1/2)为(3.0±0.8)h,AUC_(0-24h)为(7 043.78±1 818.54)μg·h·L(-1),AUC_(0-∞)为(7 131.65±1 840.84)μg·h·L(-1),AUC_(0-∞)为(7 131.65±1 840.84)μg·h·L(-1)。结论在50(-1)。结论在50200 mg给药剂量范围内,依普利酮片在体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两种磷酸川芎嗪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两种磷酸川芎嗪胶囊1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磷酸川芎嗪浓度;用DAS 2.0生物等效性软件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荆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分别为(0.82±0.37)和(0.97±0.42)h;C_(max)分别为(2.12±0.62)和(1.96±0.52)mg·L~(-1),t_(max)分别为(0.33±0.09)和(0.36±0.10)h,AUC_(0-1)分别为(1.84±0.38)和(1.75±0.39)mg·h·L~(-1),AUC_(0-∞)分别为(1.86±0.40)和(1.78±0.39)mg·h·L~(-1),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C_(max),t_(max),AUC_(0-1),AUC_(0-∞)均无统计学差异,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5%。结论:两种磷酸川芎嗪胶囊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替加色罗LC-MS/MS测定法,进行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测定24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单剂量、多剂量)后血浆中替加色罗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替加色罗(4、6、12mg)后药动学参数:t(1/2)β为(2.92±0.89)、(3.81±0.84)、(3.3±0.47)h;t_(max)为(1.06±0.28)、(1.00±0.26)、(1.00±0.18)h;ρ_(max)为(1.23±0.47)、(2.34±0.60)、(4.24±1.71)μg·L~(-1);AUC_(0→12)为(3.04±0.91)、(5.21±1.13)、(9.29±3.37)μg·h·L~(-1);MRT为(3.57±0.81)、(3.91±0.65)、(3.34±0.48)h;替加色罗多剂量(6mg,bid)药动学参数t_(max)为(0.96±0.10)h,ρss_(max)为(2.60±0.53)μg·L~(-1),pss_(min)为(0.07±0.01)μg·L~(-1),ρ_(av)为(0.51±0.11)μg·L~(-1),AUC_(0→12)为(6.13±1.3)μg·h·L~(-1)。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替加色罗在大部分人体内的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内外文献相近。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