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立  唐罗生 《眼科研究》2007,25(5):332-335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生长及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立3种浓度(10^-3mol/L、10^-6mol/L和10^-7mol/L)ATRA分别作用于Rb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ATRA作用后,Rb细胞增生率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而S期比例相对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Cx43蛋白表达上调。上述效应均呈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通过将Rb细胞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促进凋亡而抑制其生长,同时可诱导细胞Cx43分子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电穿孔转染技术将构建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正义表达载体DOLRB和反义表达载体DOLRBAS分别导入Rb基因完全失活的乳腺癌细胞MDAMHB468、肝癌细胞SMMC7721和Rb基因正常的人胚肺纤维母细胞HEL内。Rb基因使MDAMB468细胞生长速度下降约50%,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完全受抑,裸鼠体内致瘤性部分受抑;同时该细胞在G1期的比例明显增加。Rb基因导致了大部分肝癌细胞的死亡。HEL细胞在Rb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的同时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不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  相似文献   

3.
运用PVR-VNTR技术结合银染色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肝癌组织Rb基因进行了检测,发现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有4例(44.4%),42例肝癌组织中有8例(19.04%)存在Rb基因的缺失。认为PCR-VNTR技术结合银染色是一种快速灵敏检出Rb基因缺失的方法,适于在临床运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2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凋亡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四君子汤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四君子汤(1.725 g·kg-1·d-1)和生理盐水灌胃,用药7 d后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提取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冻存备用。细胞实验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过氧化氢组(300 μmol·L-1过氧化氢作用4 h)、空白血清组(300 μmol·L-1过氧化氢作用4 h后加入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作用12 h)和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300 μmol·L-1过氧化氢作用4 h后加入体积分数20%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作用12 h),流式细胞仪检测HLEC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HLEC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过氧化氢组G1期细胞比例为(67.127±2.615)%,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为(24.603±2.547)%、 G2期细胞比例为(8.270±1.149)%,均较阴性对照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G1期细胞比例为(41.517±20.008)%,较过氧化氢组明显减少,S 期细胞比例为(38.423±10.213)%、G2期细胞比例为(20.060±11.004)%,均较过氧化氢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胞膜完整,各细胞器结构正常;过氧化氢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染色质凝集成块分布于核膜下,核膜欠完整,细胞质内可见溶酶体;空白血清组细胞质内空泡增多,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仍可见;四君子汤含药血清组胞膜完整,细胞质内可见少许空泡,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清晰。结论 四君子含药血清能有效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HLEC凋亡,这可能是四君子汤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外源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在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的基础上,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流式细胞仪检测RB移植瘤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的表达使RB移植瘤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DNA指数及S期百分比值有所降低。 结论 外源性Rb基因可部分抑制RB移植瘤细胞周期的进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0)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基因)是一个搞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缺失、突变或失活。我们成功构建了Rb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DLORBAS并用电穿孔技术将DOLRBAS导入人胚肺纤维细胞(HEL细胞),转染后72小时测定发现HEL细胞的Rb蛋白表达降低,同时生长速度加快,但不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这表明正常的Rb基因可以抑制HEL细胞的分裂,但单纯的Rb基因失活还不足以导致HEL细胞的恶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98-2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制Akt信号通路活性能否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RB)SO-Rb50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O-Rb50细胞株。方法 CCK-8法检测卡铂作用于细胞的IC50值;蛋白印迹法检测Akt、p-Akt、caspase 3、bax、p21蛋白在药物作用前后表达量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改变。主要指标 IC50值,蛋白表达量,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百分比。 结果 卡铂作用于SO-Rb50细胞48小时的IC50值为(30.1±5.9)mg/L;分别用5 μM和10 μM的LY294002抑制细胞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后,卡铂作用于SO-Rb50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3±0.83)mg/L和(8.64±0.11)mg/L。用卡铂(30 mg/L)、LY294002(5 μM和10 μM)单独或联合作用于SO-Rb50细胞48 h后,细胞Akt活性随LY29400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spase-3蛋白生成增加,bax蛋白生成增加,p21蛋白在卡铂作用下生成显著增加;LY294002对细胞周期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卡铂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从(57.89±2.16)%下降至(12.11±2.87)%,G2/M期细胞从(0.34±0.34)%增加至(43.62±11.01)%,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并未改变卡铂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 抑制Akt信号通路可提高SO-Rb50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抑制Akt信号通路可能是提高RB化疗疗效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8.
TGF-β1基因转染可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TGF-β1基因(pEGFP-TGF-β1)转染对人品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B3(HLEC-B3)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pEGFP-TGF-β1转染HLEC-B3,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乍长曲线法、噻唑蓝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改变;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变化、分析细胞周期改变(DNA 倍体法).结果:pEGFP-TGF-β1成功转染后,HLEC-B3逐渐变圆、脱壁.转染后24~48h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细胞比例(转染24h为(21.0±1.7)%,转染48h至(43.6±1.4)%明显升高,与相应对照组[24h为(0.42±0.06)%,48h为(0.6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出现G1期阻滞现象,表现为G1期细胞比例[转染 24h 为(72.0±1.9)%,转染48h为(74.7±2.2)%]增加和S期细胞比例[转染24h为620.4±2.2)%,转染48h为(19.4±1.4)%]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GFP-TGF-β1可成功转染HLEC-B3,诱发细胞G1期阻滞,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体系(HSV-tk/GCV)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的抑制作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体外培养N/N1003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的转染效率.重组病毒rAAV2/HSV-tk转染体外培养的N/N1003A细胞为实验组,以没有转染重组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HSV-tk/GCV体系对细胞作用的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旁观者效应;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不同浓度GCV对两组细胞的作用结果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rAAV2载体能介导EGFP基因稳定高效转染N/N1003A细胞.GCV对两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F=13 076.239,P<0.001);实验组N/N1003A-tk细胞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 947.119,P<0.001).实验组GCV的IC50为2 mg/L,而对照组IC50为524 mg/L.GCV的杀伤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N/N1003A-tk细胞在GCV作用下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的凋亡率7.18%±2.04%,与对照组(3.50%±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期细胞比例:t=3.55,P<0.01;G0/G1期细胞比例:t=4.29,P<0.01).结论 GCV可有效杀伤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SV-tk转染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O-Rb50细胞系瘤细胞Rb基因突变的动态变化。方法:1.用Southern blot杂交法分析SO-Rb50细胞系第327代瘤细胞DNA。2.用PCR-SSCP法对SO-Rb50细胞系第415代及第713代瘤细胞的Rb基因27个外显子和1个启动子逐个筛查。3.将SO-Rb50细胞系的第775代克隆出3个细胞株:MC2、MC3及MC4。用PCR-SSCP-HA法对MC2、MC3及MC4第11代细胞和MC3第138代细胞的Rb基因的27个外显子逐个筛查。结果:SO-Rb50细胞系第327代细胞DNA缺失3.5Kb、2.9Kb及1.0Kb的三条带,证明SO-Rb50细胞系瘤细胞Rb基因缺失。第415代瘤细胞Rb基因第23外显子少一条单链;第713代第25外显子发生新的突变。SO-Rb50细胞系第775代的3个克隆株MC2、MC3及MC4的第11代细胞,只有MC4第24外显子突变;而MC3第138代第24外显子突变,提示MC3经多次传代后第24外显子发生新突变。结论:SO-Rb50细胞系在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瘤细胞的Rb基因突变有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证实表皮生长因子(EGF)不影响培养人眼视网膜色常上皮(RPE)细胞cAMP的基础水平,但促进异丙肾上腺索激活β2受体后诱导cAMP水平升高的效应,井呈量效信赖关系。EGF对腺嘌呤核苷A2受体激动剂NECA诱导cAMP水子升高的效应没有明显影响.细胞增殖分析表明,EGF刺激人眼RPE细胞增殖,而DibutyrylcAMP和异丙肾上腺素抑制RGF刺激增殖的效应。结果提示,在人眼RPE细胞EGF和β2受体之间存在受体间交互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5-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缺氧视网膜Müller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 EDF)表达的影 响。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印 迹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10-7、10-6、10-5 mmol/L)雌二醇 (E2)作用于缺氧Müller细胞后,细 胞内 PED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缺氧24 h后PEDF mRNA及蛋白表达明 显降低, 10-7、10-6、10-5 mmol/L E2作用于Müller细胞后可明显缓解 由于缺氧引起的细胞内PEDF mRNA及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与E2的浓度有关。 结论:雌激素可以调控PEDF的表达 ,其可能在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SO-Rb50细胞中提取出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相应的抗原。 方法 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SO-Rb50细胞中初步分离抗原,并利用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以dot blotting鉴定抗原,然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出抗原目的蛋白条带,用Westein blotting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 从SO-Rb50细胞裂解液的总蛋白中分离出一条抗原目的蛋白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3×103。 结论 从SO-Rb50细胞裂解液中能够提取出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对应的抗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52-155)  相似文献   

14.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与Ki-67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生的抑制及其与Ki-67表达的关系。 方法 用180μg/L柔红霉素作用培养的人RPE细胞12h,之后24 h用氚-标记脱氧胸苷(tritium-labelled thymidine deoxyribose,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定量分析观察Ki-67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培养人RPE细胞DNA合成抑制率与柔红霉素剂量成正比,对照组和柔红霉素组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9.3%和45.6%(P<0.01),两组中阳性细胞胞核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8.1±6.2和27.3±5.5 (P<0.01)。柔红霉素组G2期细胞比例由8.9%增至29.5%。 结论 柔红霉素使培养人RPE细胞阻滞于G2期,抑制了细胞增生;Ki-67表达可以反映RPE细胞的增生抑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0)  相似文献   

15.
环孢霉素A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抑制玻璃体内细胞增生的有效药物,用3H-胸腺嗜啶核苷(2H—TdR)掺入及液体闪烁技术,观察了环孢霉素A(CsA)(0.125"μg/ml~4.0μg/ml)对体外培养的加或不加巨噬细胞培养调理液(MCM)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影响。CsA在0.125μg/ml时细胞的抑制率为-3.8%~4.1%(P>0.05);在0.25μg/ml~4.0μg/ml时为8.4%~95.1%(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r=0.9413)(P<0.001),ID50为1.49μg/ml。加MCM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3d,26%;5d,34%;P<0.05),CsA对细胞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有提高(1.0%~13.9%).表明CsA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2-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新型裸鼠脉络膜恶性黑色素 瘤原位移植瘤模型。 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 质粒pEGFP-N1转入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OC-1),新霉素、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GFP的细胞克隆。将2 μl细胞浓度为4.5×107~5.5×107个/ml的细胞悬液注射到麻醉后的40只裸鼠右眼视网膜下间隙,左眼不注射作为对照眼。手术后利用带荧光的体视显微镜连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别于肿瘤生长的眼内期、眼外期及衰竭期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观察裸鼠视神经、颅底、肺、肝、肾的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肿瘤组织的G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手术后10~12 d肿瘤开始生长,血管扩张、扭曲,新生血管形成;手术后20~22 d肿瘤占满玻璃体腔;手术后24~26 d肿瘤生长至眼外;眼外期后,迅速进入衰竭期,衰竭期嗅球、肾、肺、肝脏有转移灶。移植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类似于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GFP染色阳性。 结论 以GFP基因标记的OCM-1经裸鼠视网膜下间隙移植建立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自然状态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45-248)  相似文献   

17.
亚硒酸钠对微波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Na2SeO3)对微波致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按加入培养液Na2SeO3浓度分为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30 mW/cm2 微波辐射1 h,测定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指标及硒浓度,末端脱氧核甘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甘三磷酸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1×107mol/L Na2SeO3即可使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较未加硒组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凋亡细胞数量减少,1×106 mol/L组和1×105 mol/L组在抗氧化能力方面优于1×107 mol/L组,但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Na2SeO3对微波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97-99)  相似文献   

18.
Zhong X  Li Y  Ning B  Yan J  Li Y  Luo G  Lin J  Ying F  Feng G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91-694,I006
目的 研究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制备的抗人R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的抗原特性。方法 利用手术中获得的新鲜Rb组织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并将其注射入3呈BALB-C小鼠腹腔中,免疫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瘤细胞融合,以抗原的性质进行检测,观察McAb相应抗原蛋白在R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经反复单细胞克隆化操作及抗体特异性筛选,共获得3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人Rb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3C6株杂交瘤细胞在体外经≥2年反复冻存,传代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体,为IgG1亚类。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McAb3C6相应抗原蛋白在Rb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其他肿瘤及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McAb3C6相应抗原蛋白相分子质量约25000。结论 采用新鲜的实体瘤细胞制备的抗人Rb McAb 3C6在Rb组织中呈高度特异性表达,与其他肿瘤及正常眼组织无交叉反应,其所针对的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提示可能有新的基因参与Rb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光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 机制。 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去势+雌激素组,每组各10只大鼠。 接受12h亮、12 h暗(12∶12)的循环光照射,光照强度(600.0±35.4) lx,共14次。所有 大鼠摘除 右眼球,测量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 L)法检测视网膜外核层凋亡的感光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视网膜 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光照后去势组外核层薄于去 势+雌激素组。去势 组、去势+雌激素组外核层被TUNEL法标记的阳性凋亡细胞数分别为 (0.0275±0.0069)、 (0.0162±0.0054) 个/μ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0,P=0.0012)。去势组及去势+雌激素组视网膜内核层NOS阳性着色细胞的积分吸光度[A,旧称 光密度(OD)]值分别为0.3675±0.0662、0.2941±0.03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85,P =0.0031)。 结论:雌激素可通过调控NOS的合成、抑制感光细胞的凋 亡而对视网膜光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