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CD16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中CD168的表达情况;根据CD168表达分为阳性组(n=30)和阴性组(n=62),分析CD16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侵犯、血管侵犯等)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68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CD168阳性表达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及血管侵犯呈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D168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68表达阳性、淋巴结侵犯、浸润深度,为影响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D168阳性表达与胃癌侵袭性及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yclin A的表达情况,对比Cyclin A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结果 Cyclin A阳性表达者78例,阴性表达者47例。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病理分化类型较差、肿瘤直径较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晚,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0.8%,明显低于阴性组的72.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Lauren分型、分化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和Cyclin A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Cyclin A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肿瘤恶性度较高,病期较晚,预后较差;Cyclin A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胃良性疾病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以CD34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Ang-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75%,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Ang-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Ang-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50.00%及18.75%,P〈0.05);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MVD分别为33.69±11.60、10.65±3.00和17.2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无相关(P〉0.05);MVD≤33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33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45.45%及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Ang-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Ang-2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CD44v6及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对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肿瘤组织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6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6/60)和58.3%(35/60)。②SCT图像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30HU、〈30HU组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26/34)和38.5%(10/26),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2/34)和50.0%(13/26))。③浆膜侵犯有、无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41.7%(10/24),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7/36)和33.3%(8/24)。④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30/44)和37.5%(6/16),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30/44)和31.3%(5/16)。结论CD44v6的表达与SCT显示的肿瘤强化幅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的表达与SCT显示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材料取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1994年10月~1997年10月手术切除标本73例.小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与小鼠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肿瘤组织中的VEGF蛋白和微血管(MV).结果 73例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52.1%(38/73).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的微血管计数(MVC)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C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远处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VEGF阳性表达者复发率高于阴性者,VEGF阳性者预后较阴性者差.Cox's比例危险模型分析表明:VEGF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VEGF通过刺激新生血管生成,进一步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TEN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89例胃癌组织中PTEN和PCNA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31.5%(28/89),与肿瘤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显著负相关.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62/89),与肿瘤大小、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显正相关.胃癌组织中PTEN与PCNA表达显著负相关,与病人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TEN高表达者术后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CNA阳性表达者术后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CNA,PTEN与胃癌侵袭转移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两者是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TEN和PCNA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R-3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内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对VEGFR-3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内MVD以及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VD明显增高;VEGFR-3阳性组和高MV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R-3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3可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VEGFR-3阳性、MVD增高可作为胃癌淋巴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C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在正常胃黏膜中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1.7%(33/46),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 VEGF-C 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VEGF-C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nm2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nm2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期有关。且nm23蛋白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大于阴性驵组(P<0.05)。提示nm23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及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对胃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黏着斑激酶 (P1 2 5F AK)表达与老年人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方法检测 6 2例老年人胃癌手术标本中 P1 2 5FAK的表达情况。 结果 老年人胃癌表达阳性率为 82 .2 6 % ,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5 3.33%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1.4 9% (P<0 .0 1) ,P1 2 5FAK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胃壁深度和 p TNM分期呈正相关 (P<0 .0 1)。 P1 2 5FAK表达阳性者术后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 0 .83% ,12 .2 7% ,而阴性者为 10 0 % ,5 7.14 % ,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P1 2 5FAK在老年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D)的表达并探讨C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胃癌组织CD的表达 ,并分析与胃癌临床因素、临床病理分期间的关系。结果 CD阳性表达率 72 % (36 / 5 0 ) ,CD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组 (2 3/ 2 6 )明显高于分化组 (13/ 2 4) ;浆膜侵犯组 (2 0 / 2 2 )明显高于未侵犯组 (16 / 2 8)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2 1/ 2 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15 / 2 6 ) ,且随着病理分期的提高 ,CD阳性率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CD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 ,CD是评估胃癌预后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P73、P53蛋白在胃组织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胃组织标本中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正常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标本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P73、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55.0%(22/40),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表达(P<0.05);P7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其有关(P<0.05);且二者成正相关(P<0.05)。结论:P73、P53作为抑癌基因有其组织特异性,与胃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胃癌发生过程中Fas.C-erbB-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蛋白 Fas,c- erb B- 2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1例慢性中、重度浅表性胃炎 ,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2 2例不典型增生和 37例胃癌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Fas,c-erb B- 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 ,Fas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P<0 .0 5 )和胃癌组 (P<0 .0 1)。c- erb B- 2的阳性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分别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 (P<0 .0 5 )、不典型增生组 (P<0 .0 1)和胃癌组 (P<0 .0 5 )。在胃癌组中 ,高中分化胃癌 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c- erb B- 2在早期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进展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 (P<0 .0 5 )。结论 胃粘膜癌变过程 Fas,c- erb B- 2的异常表达及与其有关的胃粘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并可能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AI1、MMP-9蛋白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值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在71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MMP-9的蛋白表达,用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于显微镜下计数MVD,进而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KAI1的表达明显降低,MMP-9的表达明显升高,MVD值在胃癌中也较正常胃黏膜中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KAI1与MMP-9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此外,KAI1的表达还与TNM分期有关(P<0.05);MVD值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经统计分析KAI1表达阴性组MVD值显著高于阳性组,而MMP-9表达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KAI1、MMP-9及MVD值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胃癌的进展与预后的有力指标;KAI1、MMP-9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生成参与胃癌的进展过程,为临床针对胃癌的抗血管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P7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40例胃癌及20例萎缩性胃炎作为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73、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73蛋白在萎缩性胃炎组中表达率为20.0%(4/20),在胃癌组中的表达率为62.5%(25/4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蛋白在萎缩性胃炎组中表达率为55.0%(11/20),在胃癌组中的表达率为80.0%(32/4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癌组中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中PCNA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③胃癌组中P73蛋白与PCNA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s=0.387,P<0.05)。结论:P73作为抑癌基因有其组织特异性,P73、PCNA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PTEN、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胃癌标本及30例癌旁组织PTEN、Her-2表达情况,并观察两者与临床病理指标因素之间的联系,分析PTEN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癌组织PTEN、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23.5%,癌旁组织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类型以及分期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Her-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分期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无关.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PTEN与Her-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PTEN、Her-2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8.
CD44V9和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P- 糖蛋白(P -gp)和C- erbB-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1例原发性胃癌P -gp和C- erbB -2的表达。结果 P gp的阳性率为5 0 .6 2 % (41/81) ,P- 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 >0 .0 5 ) ,P -gp高表达率在C -erbB -2阳性组病例明显高于C -erbB -2阴性组病例(P <0 .0 5 )。结论 P -gp和C- erbB -2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胃癌CD44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灶中CD44表达阳性率为53.64%(59/110);CD44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胃壁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分期的进展呈密切正相关(P<0.05)。CD44表达阴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44表达阳性组(P<0.01)。结论CD44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CD44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好。检测胃癌CD44的表达,有助于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