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胃排空延迟症是指各种胃于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称胃无力症;有人又称胃瘫。它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88~2002年我院行胃手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症共18例,均采取保守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行胆道手术后并发胃瘫的病因、诊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胆道疾病患者手术后出现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胃瘫发生于术后第4~15天,均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呕吐,检查胃振水音明显,胃液引流量为800~2 400mL/d,并分别经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确诊;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老年人胆道术后胃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积极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快速细致的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监护及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地降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0月至2004年8月胃大部切除术后23例患者(占同期术者的3.8%)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胃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12d。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胃瘫后第14、15、20d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4~28d内恢复胃肠蠕动,未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无死亡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规范手术操作、及时诊断处理对预防和治疗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手术治疗的4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与发生胃瘫有关的因素为变量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行回归分析。结果486例中发生胃瘫43例(8.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瘫发生有关有5个因素,即术前出现幽门梗阻,B-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清(白)(≤30g/L)蛋白血症;而血清蛋白〉30g/L是预防胃癌术后发生PGS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术后胃瘫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腹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镇痛应注意预防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手术后止痛,可使患者无痛渡过手术后的疼痛关。但近来我们发现,如果对术后止痛知识了解不够或方法应用不当,不但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止痛,而且还可发生手术后并发症。我院普通外科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对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病人自控镇痛(intravenous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后,4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2年2~6月我院普通外科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4例。男1例、女3例,年龄55~68岁。其中盲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4例均应…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消化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胃瘫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胃瘫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的最常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术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PGS多发生于胃部手术后,其他手术后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手术后病人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不仅术后胃肠道本身、肝脏、胆道、胰腺功能失调 ,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障碍也可直接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而且其他的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发热、出血或代谢紊乱 ,酸碱失衡等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消化功能。本文所述的这种消化道术后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者 ,不包括消化器官广泛切除如全胃切除或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的病例。笔者侧重于论述消化道手术后几种能引起消化功能障碍的主要并发症。1 胃动力障碍亦可称为胃无力症或术后胃瘫。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 (delayedgastricemptying ,DGE…  相似文献   

10.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手术应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损伤迷走神经胃支、手术后胃的血供下降等是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病原因。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方法。15例经非手术治疗后胃动力一般能在术后3周恢复正常。提示采取包括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在内的支持治疗是治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兆林  彭威  迟强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58-760
目的 总结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并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出现症状时间为术后4~18 d,平均(7.5±1.1)d.所有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高渗盐水洗胃、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给予腹部理疗及心理干预,1例再次手术切除全胃,1例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45 d,平均(20.1±2.7)d后恢复胃功能.结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治疗可采用营养支持和促胃动力药物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患者一般都可痊愈.再次手术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2.
手术后胃瘫是指胃大部分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后所发生的以胃排空不良为主要表现,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并发症,并无机械性梗阻.上腹部手术后病人术前禁食禁饮,加上麻醉、体力耗损、切口疼痛、活动受限等,肠蠕动恢复缓慢,极易发生胃瘫.  相似文献   

13.
断流术后胃瘫的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 ,方法多样 ,但目前仍以断流术、分流术为主。近年来报道 ,断流术与分流术的比率为 2 .2~ 2 .7∶ 1[1] ,特别在较基层医院 ,断流术操作相对较简单、安全 ,易于开展。但断流术后胃肠动力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对胃动力的影响 ;一般为胃肠动力减缓 ,主要表现为胃瘫和假性肠梗阻。总结本院近几年来断流术 6 2例 ,其中胃瘫者 3例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患者 ,均行标准断流术。术后 10余例发生较明显的胃肠动力减缓。目前虽未查见文献中明确提及断流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 ,但根据下列胃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凤林 《腹部外科》2008,21(4):216-217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指在手术后出现、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根据发病时间PGS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急性常见。急性PGS发生在术后开始进食1~2d内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渡时,病人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5.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2年4月至2007年8月对12例PGS患者在无痛内镜下肠内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功能性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犤1犦。我院近年来收治胃瘫综合征病例共36例。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5月间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0~78(平均52.5)岁。术式: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4例,毕Ⅱ式吻合12例,近端胃癌根治、远端胃食管吻合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切除术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术2例,粘…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外科手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因此,须引起腹部外科医生的重视。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和诱因颇多,现仅就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几种常见类型,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初步经验,浅谈其预防与处理方法。一、腹部手术后胃瘫胃术后胃瘫也称胃术后胃无张力症(或称胃轻瘫)。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者,此病的发生率也较高犤1犦。胃瘫也可发生在胰腺等其他腹部手术和妇科手术后,甚至可发生于心肺移植术后犤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GS发生于术后5~10d,通过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全组均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治愈时间14~62d,平均25d.结论PG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胆道术后发生胃瘫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无一例再次手术,所有患者均于2~6周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瘫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术后胃轻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手术后胃轻瘫较少见 ,一般西医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欠佳。我们自 1979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治疗本症 2 8例 ,其中 1979~ 1984年 6例 (前组 )单用一般西医非手术治疗 ;1985~ 1998年 2 2例 (后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经两组的治疗结果对照 ,后组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占我院同期胃手术 172 0例的1 6 % ,单行胃造瘘及非胃十二指肠疾病而加行胃手术的病例 ,均未列入。 2 8例中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2 8~ 73岁 ,平均 4 6 5岁。手术前消化性溃疡 18例 ,胃癌 6例 ,胃炎 2例 ,胃粘膜脱垂和十二指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