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72年1月至2002年6月495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0.92%,均发生于术后5~8d。44例非手术治愈,15d内治愈12例,16d10例,18d15例,21d2例,22d2例,25d2例,27d1例。2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14d和15d再次手术加行胃肠或肠肠吻合仍未缓解,继续内科治疗,分别于术后20d和30d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应列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4~28d内恢复胃肠蠕动,未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无死亡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规范手术操作、及时诊断处理对预防和治疗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Zhao YP  Wang WB  Zhang TP  Liao Q  Dai MH  Liu Z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18-1320
目的探讨Whipple术中应用改良式胃造瘘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4例同期Whipple术中行传统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1组)及22例同期行Whipple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2组)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胃瘫、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2组术后胃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2组(P〈0.01);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可以明显缩短术后鼻胃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传统胃造瘘方法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GS)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8例,其中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43例,均根据临床表现、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按照国际胰腺外科学研究小组胃瘫分级诊断标准,其中A级35例,B级8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安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改善胃动力及中药针灸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胃动力恢复时间为术后2~4周,35例A级患者于术后2周内恢复;B级6例患者于术后3周内恢复,2例于术后4周内恢复,平均病程13.5 d。均治愈,无再次手术者,均无胰瘘、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3~6个月无再次胃瘫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采取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胸胃瘘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瘘口直径小于1cm,行瘘口修补术;1例因胸胃大片坏死,先行胸胃大部切除加食管旷置术,并行空肠造瘘,后分期行结肠代食管术。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声嘶、肺部感染各1例。随访10个月至4年,患者均可进普通饮食。1例饱食后胸胃淤滞排空不畅,口服胃动力药可使症状缓解。结论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发生胸胃瘘包括胃壁穿孔和坏死.再次手术治疗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1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10~48d(平均25.3d)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胃动力,其中2周内恢复1例,3周内2例,4周内3例,4周者2例,无再次手术者,6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兆林  彭威  迟强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58-760
目的 总结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并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出现症状时间为术后4~18 d,平均(7.5±1.1)d.所有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高渗盐水洗胃、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给予腹部理疗及心理干预,1例再次手术切除全胃,1例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45 d,平均(20.1±2.7)d后恢复胃功能.结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治疗可采用营养支持和促胃动力药物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患者一般都可痊愈.再次手术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患者不需手术均基本恢复。治疗时间7-59d,平均24.2d。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胃轻瘫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功能性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犤1犦。我院近年来收治胃瘫综合征病例共36例。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5月间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0~78(平均52.5)岁。术式: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4例,毕Ⅱ式吻合12例,近端胃癌根治、远端胃食管吻合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切除术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术2例,粘…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亦称胃无力或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是术后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84-2004年共行胃大部切除术825例,其中30例术后发生胃瘫,占3.6%.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短期内胃功能恢复,疗效显著,现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以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我们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施行胃大部切除467例,其中23例术后发生胃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横结肠代食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较少见,以往对此类患者因缺乏胃或因空肠、结肠代食管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放弃手术治疗。本研究在掌握横结肠代食管术的基础上,自1982年以来为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施行横结肠代食管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GS发生于术后5~10d,通过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全组均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治愈时间14~62d,平均25d.结论PG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和胰腺手术;下腹部手术后出现者较少见^[1]。我们收治了1例结肠癌行扩大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第10天出现胃瘫的患者,经8d治疗得到恢复。现介绍治疗经过如下。  相似文献   

16.
空肠双腔造瘘治疗食管癌术后难治性胃瘫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瘫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少见并发症.2002年2月至2006年8月,我们手术治疗食管癌2460例,术后并发胃瘫17例,对其中保守治疗超过15 d、胃排空功能未恢复、并且胃镜下未能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8例胃瘫病人,进行剖腹探查空肠双腔造瘘,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为提高PGS患者的治疗效果积累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PGS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2例在术后3周内胃动力逐渐恢复,6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胃动力恢复,4例在术后2个月内胃动力恢复,均痊愈出院,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及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PG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体会。方法由腹腔引流管内含有胆汁或右上腹穿刺抽出含有胆汁的液体,可确诊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2例中4例因十二指肠残端附近的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发生腹膜炎,采取持续负压引流、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疗法。对引流不通畅、并发腹膜炎的8例患者,再次手术清洗腹腔后,经残端瘘口放置十二指肠引流管。同时在上段空肠放置营养管,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4例保守疗法患者,术后15~20 d拔除双套管引流;8例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15~28 d拔除十二指肠引流管。腹壁戳口均在拔管后2~3 d闭合。结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时,应在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术中对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不满意者,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叶必鹏 《消化外科》2002,1(2):128-13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0年2月至2000年9月收治的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回顾。结果 19例患经稀钡造影及胃镜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并经对症处理3-7周后均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属非机械性梗阻,胃镜不仅对残胃无力有诊断作用,且有明显治疗作用,一经诊断明确应行保守治疗,切忌再次手术,手术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0.
胰腺手术后胃瘫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2004年571例胰腺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愈。结论胰腺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预防胰腺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加强营养、控制感染;术中操作要轻柔,手术创面尽量要小。治疗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营养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