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本文将对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研究出具体改进措施,以便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病区药品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工作中常见问题包括药品基数不正确、药品储存及放置不规范、药品使用原则未能遵守、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包括对药品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调整、规范药品储存原则、完善药品管理制度、遵守病区药品使用原则.结果病区药品管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及时调整药品的基数种类和数量,对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以及药品储存要求应进行严格执行,使病区药品管理趋于制度化及规范化.结论药品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是对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保障,对于防范用药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家庭药事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COPD患者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调查问卷对社区内150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病用药知识、知识来源、家庭用药、家庭贮存药品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调查.结果 用药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由医生处获得(30.3%),日常用药的来源主要来自医院(88.6%),急性加重期或缓解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均占首位(36.6%,34.7%).家庭贮存药品随意存放,缺乏定期检查管理,过期变质药品任意丢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结论 社区COPD患者家庭药事存在诸多隐患,迫切需要开展社区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基本型乡镇卫生院辖区居民家庭所备存的药物、医药器械及便携式药包情况,为设计适合农村居民使用的便携药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江西与甘肃3个基本型卫生院所辖139户居民的家庭常用药品与药械配备及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基本型乡镇居民家庭常用药物的配备率依次为:感冒药最高为63.3%、创口贴40.3%、风油精36.7%、清凉油36.0%、高血压用药23.0%、碘酊18.0%、糖尿病用药2.2%、其他24.5%。家庭常用药械的配备率依次为:体温计最高为44.6%、棉签39.6%、血压计8.6%、注射器7.2%、其他16.5%。家庭常用药品及药械主要存放在固定抽屉达48.9%,只有4.3%的家庭拥有特定的放置药品与药械的便携式药包。结论基本型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家庭药品配备率较高,且多数为非处方药;家庭医用器械配备率不高,家庭便携式药包配备率极低,药品与医用器械存放的随意性较大,可能成为不合理用药的隐患。宜加强农民家庭自备药使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便携式药包配备率,逐步改善家庭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病区普通备用药品安全管理现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及用药安全。方法随机选择内、外科病区各3个,运用实地查看法、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查检表调查病区普通备用药品管理情况。结果影响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的因素及环节较多,主要是病区普通备用药品品种较多且单一品种数量较多、病区退药不规范、备用药裸放、混装、未按药品说明书储存。结论应根据病区专科特点定备用药品种、基数并适时调整,严格执行药品效期及储存管理,药学部定期培训与督导等对策,是提高用药安全的有效保障,对于防范用药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8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州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黔南州8家二、三级医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表393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筛选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累及系统及ADR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抗生素药品ADR发生频次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全科型乡镇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家庭常用药品、药械配备及放置情况,以保证家庭自备的药物和药械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促进家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宁夏与江苏3个全科型乡镇卫生院所辖150户居民的家庭常用药品与药械配备及放置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全科型乡镇居民家...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是21世纪我国逐步扩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社区用药人群中老年人口占90%以上,但国内关于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门诊和住院患者,而对社区老年人家庭用药安全情况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归纳了社区老年人家庭用药常见的问题,包括社区老年人患病率高、用药种类多、服药依从性差、安全用药知识缺乏,用药存在知识一行为分离现象等。总结了家庭用药问题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指导,加强家属的用药知识教育,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心理护理等,从而为今后社区老年人安全、有效、经济地运用药物预防和控制疾病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珠三角地区公众用药安全意识与行为的情况,了解公众对于用药安全的认知水平。方法采用现场填写、即时回收问卷的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众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153份,回收有效问卷1 087份。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被调查的公众用药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安全用药行为不尽如人意。公众自身要加强用药知识学习;政府应加大开展合理用药活动及安全用药知识普及;社会要承担起推广安全用药的责任,促进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调查各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正确认识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储存与养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措施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北京市社区全科医生"零差率"药品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对社区居民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54名具备执业资格的社区全科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其对合理使用"零差率"药品的知识掌握情况、日常诊疗中的用药习惯、应用"零差率"药品的主动性及作用效果、"零差率"药品的可获得性等内容.结果 社区全科医生"零差率"药品应用知识测试的平均分为(67.320±0.826)分,及格率为83.8%;100.0%的全科医生诊疗首选"零差率"药品,92.8%的全科医生诊疗中主动选择"零差率"药品;日常诊疗过程中常用药未含在"零差率"药品范围内的频率为(1.704±0.472);"零差率"药品药房断货的频率为(1.695±0.476);现有"零差率"药品对于日常诊疗需要的满足程度为(2.850±0.951);自"零差率"销售政策施行以来,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可选择的药品种类的变化情况为(2.090±0.844).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零差率"药品应用知识普遍掌握较好,日常诊疗中应用和宣传均有较高的主动性,对居民用药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在进一步完善"零差率"药品目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患者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切实减轻医药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从本中心信息系统中,随机提取2012年1-5月每个月5个工作日的门诊中成药处方,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果 本次调查共抽取处方47 597张,其中中成药处方28 063张,占处方总数的58.96%.中医执业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4490张,仅占16.00%,西医执业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23573张,占84.00%.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数7565张,占调查中成药处方的26.96%.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①用药与诊断不符(46.29%);②重复开具同类功效中成药(25.19%);③用量用法不规范(22.39%);④疗程不合理(9.72%);⑤配伍不合理(4.55%).结论 社区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徐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2,(28):114-115
目的探讨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全科护士在社区服务中心发放药物时,针对药物特殊使用方法、特殊剂量、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殊异名、特殊贮存条件等方面问题,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结果儿科特殊用药发放是全科护士在整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发药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特殊用药的合理发放和使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儿童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儿童用药临床研究力度,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加强儿童用药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保证儿童用药质量;加强儿童用药临床应用环节的监管,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注重对公众的宣传教育,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完善医药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医药企业开发生产更多适用于儿童的药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率后对药品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价后,医院药品使用的变化。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公立医院改革前后患者负担费用指标、药品比例和药品结构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示药品使用趋势的变化。结果: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患者负担的费用指标(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住院床日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得到提高,自费药品比例下降;药品比例和抗菌药比例明显下降。结论:药品零差率的实施,对公立医院药品的使用比例和结构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通过干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地抽取我院2013年6-12月门急诊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整改措施。结果抽取1200张处方,共发现超说明书用药处方113张,类型主要包括超适应症(18.58%)、超用法用量(30.09%)、改变给药途径(26.55%)及超年龄(24.78%),其中未出现超禁忌症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示例主要包括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用于子宫功能性出血、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滴注1次/d、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及2岁儿童发热咳嗽使用热毒宁等。结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虽有些符合循证医学、循证药学,但大部分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医院应重视并加以控制,建立相应的用药规章制度与流程,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深入,围绕着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评价,开展了大量的探讨。作为中药注射剂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基础,合理用药也是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药物利用研究的相关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进行评价,不仅能够进一步的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用药信息,还可以促进医院的药事管理,同时药物利用研究具有的经济学评价属性使得其可以为医政部门制定药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药物利用研究,提示基于PDD计量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可作为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评价的借鉴方法,基于DUR的药物流行病学和药物经济学能够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国内儿科领域超范围用药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方法:对在儿科临床工作中,超说明书适应证范围用药、改变给药途径、超禁忌用药及超适用人群的现状、发生原因以及超范围用药的利弊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儿科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发生原因为研发儿童药物困难,而儿童安全有效性资料在说明书中缺乏。结论:超范围用药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存在必然性,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法规政策,充分权衡利弊,规范超范围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确保儿童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药学服务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及医务人员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求状况,为提升社区药学服务质量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针对社区居民和社区药师为对象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 66.8%的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获取药品的主要途径,居民家中备用药主要以感冒发烧类、腹痛腹泻类、常见慢性病药、外伤药品、抗生素等为主,其中只有16.8%的社区居民明确表示按说明书中贮存要求存放药品,70.6%的社区居民表示会在不同条件下自行使用抗生素,82.8%的社区居民自认为存在用药误区,超过98.0%的社区药师认为药学服务重要,89.1%的社区药师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药学服务能力,希望与大医院合作的需求度高。结论社区居民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存放药品等现象,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期望与日俱增,社区药师期望提高自身药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20-40岁年龄组,累及神经系统、代谢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8类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最为高发。结论:精神类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广泛,应加强其临床监测,加快推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