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大肌皮瓣同时移植修复较大面积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骶尾部大面积褥疮患者,将两侧带臀上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向中线旋转150°并滑移推进覆盖褥疮创面。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11例伤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出院后13例患者得到随访,皮瓣完全存活,褥疮面消除,无复发患者。结论一次性利用双侧含臀上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旋转150°转移修复骶尾部较大面积褥疮,操作简单,转移安全。臀大肌肌皮瓣存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皮瓣较厚,有衬垫和缓冲作用,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正> 1995年3月~2000年9月我科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13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胸椎损伤致截瘫并发骶部褥疮5例,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并发骶部褥疮8例,创面最小5cm×5cm,最大 9.5cm×9.5cm,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旋转修复骶部创面7例,推进修复6例。1.2 解剖特点及肌皮瓣设计 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主要营养血管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臀上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方法。方法设计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褥疮。结果手术21例,18例术后移植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皮瓣愈合稳定,效果良好。结论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者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肌皮瓣对12例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转移修复。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肌皮瓣面积10 cm×9 cm18 cm×16 cm,随访6个月1年,所有肌皮瓣均生长良好,压疮无复发。结论骶尾部压疮患者病史较长,合并症多,应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5月,对12例骶尾部褥疮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褥疮范围最大12cm×10cm,最小8cm×5cm,治疗采用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I期愈合10例,2例经换药Ⅱ期愈合。随访6个月-36个月,肌皮瓣及供区软组织弹性良好,无复发。结论 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旋转角度大,可一期修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09,31(8):1150-1151
目的总结双侧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巨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经验。方法骶尾部巨大褥疮手术17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13cm×8cm。切取以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结果17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有1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血运好,外观满意;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修复,优良率94.1%。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7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同部位褥疮无复发。结论臀大肌皮瓣能有效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且耐压、耐磨,可有效防止术后同部位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7.
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斌 《海南医学》2008,19(11):78-78
臀骶部软组织缺损多见于创伤、褥疮,面积往往比较大,深者可达骶骨,应用随意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技术成熟,效果好,但是因为皮瓣血供不恒定,臀大肌组织大量损伤,影响伸髋及外旋活动.2001年至2007年,我科设计应用以臀部、骶旁动脉的皮穿支为蒂的新型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创面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6岁。入院后I期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4~7 d后行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压疮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因长期卧床致骶尾部受压出现IV期压疮,压疮病因:截瘫患者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卧床患者7例,其中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例,帕金森病患者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例。病程2周至8年,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5.0 cm~10.0 cm×12.0 cm。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坏死、静脉淤血、创缘开裂等发生。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外形较佳、骶尾部软组织饱满、压疮无复发。结论: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皮瓣可修复面积大,切取不需要离断臀上动脉浅支,供瓣区一般能直接缝合,修复骶尾部压疮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最小5.5 cm×7 cm,最大11 cm×15 cm.结果:1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而复发,余12例无复发.结论: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Ⅳ期压疮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四种臀大肌肌皮瓣,即上部臀大肌肌皮瓣,下部臀大肌肌皮瓣、双侧V-Y推进肌皮瓣和全臀股部旋转肌皮瓣,修复17例(18处)骶部、坐骨结节部、大粗隆部褥疮,取得满意效果。文内介绍了肌皮瓣的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the use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SGAP) flap in the closure of sacral pressure sores here in Singapore. This fasciocutaneous flap is a refinement of the musculocutaneous flap which is popularly used for the closure of sacral sores. There were minimal complications. This is a reliable flap and gives the option of further reconstructive possibilities should a recurrence occur.  相似文献   

12.
苏瑞鉴 《医学综述》2009,15(4):557-559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已有10年历史,近年来,穿支皮瓣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尤其是下肢穿支皮瓣。目前临床上常用下肢穿支皮瓣有5种,分别为:①臀上动脉穿支皮瓣;②臀下动脉穿支皮瓣;③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④腓动脉穿支皮瓣;⑤胫后动脉内侧皮穿支皮瓣。本文就常见下肢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以来,用25具尸体50侧,对臀大肌进行应用解剖学观测,在此基础上,为18例患者共18处褥疮,采用5种不同类型的皮瓣或肌皮瓣移植的方法予以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随诊1/2~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50例成人下肢股后皮瓣,得知营养动脉为臀下动脉的直接皮动脉即股后皮动脉,感觉神经为股后皮神经,两者伴行,股后皮动脉在臀沟处外径为1.05±0.15mm,分布范围为21cm×7cm,类似纺锤状。股后皮瓣以股后皮动脉为血管蒂,可以移转到骶尾部、坐骨部、大转子部、大腿上半部内、外侧和会阴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髂嵴后部 6条血管系统的解剖学观测 ,为临床合理选用髂嵴后部骨瓣转位及移植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32侧成人尸体的第 3,4 ,5腰动脉、髂腰动脉髂支、骶外侧动脉上支和臀上动脉浅中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进行了观测。结果 :髂嵴后部这 6条血管均有分支分布到髂嵴并各有特点 ,其中髂腰动脉髂支血管蒂最粗为 (2 .0± 0 .4 )mm ,第 3腰动脉背侧支血管蒂较长为 (5 .7± 1 .5 )cm。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术式以满足不同的骨移植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收集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骶尾部压疮创面20例,压疮形成时间3个月至10年,创面大小为8 cm×7 cm~16 cm×12 cm,皮瓣切取范围14 cm×6.5 cm~20 cm×18 cm。结果3例皮瓣出现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Ⅱ期愈合,1例皮瓣在术后2 d出现静脉淤血及肿胀,采用部分清创及对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余16例皮瓣均Ⅰ期愈合,供区游离皮片生长良好,术后随访1年,皮瓣区外形良好,臀大肌外形及功能完好,无局部复发。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成活率高,设计灵活,是目前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20例,其中10例行放射治疗,10例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修复颈部组织缺损方法:采用颈部大块肌皮瓣移植1例,胸大肌肌皮瓣移植2例,游离空肠移植1例,咽胃吻合术2例,多数一期愈合.晚期下咽颈段食管癌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论采用单纯放疗或手术加放疗,存活时间均未超过2年.提出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主要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梁杰  都新光  罗少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652-1653,1659
目的总结颈部大面积深度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彻底或姑息切除变性、坏死组织后,以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移植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20例,溃疡甲级愈合18例、乙级愈合2例;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颈部放射性溃疡病变多复杂、合并症多,采用彻底清创后,以血供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恢复颈部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Lower leg lateral skin flaps were used in 7 patients since January 1983.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flap was based on the peroneal artery, which gives rise to cutaneous or musculocutaneous branches to nourish the flap. The venous blood of the flap was drained by the venae comites accompanying these cutaneous or musculocutaneous branche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beginning portion of the peroneal artery and the vein arising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vein are used for vascular anastomosis. The caliber of the peroneal artery is 2.5-3.0 mm, and that of the peroneal vein is 3-4 mm. The vascular pedicle is 8-12 cm long. In 4 0f these patients, the flaps were freely transferred using a microvascular tech- nique; in the remaining 3, a reversed transfer for treating defects over the foot was used.  相似文献   

20.
苏树娟 《吉林医学》2005,26(5):451-452
目的:提高带血管蒂舌骨下肌群肌皮瓣舌再造术的术中配合技能。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十年来本院对20例舌再造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结果:2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麻醉、护理意外发生,术后患者发音、吞咽正常。结论:舌再造术术式较复杂,创面大,时间长,危险性大,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护理要点,确保术中病人的生命安全,确保肌皮瓣的成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