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不同定义间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瘘的不同定义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及采用统一定义的必要性。方法:采用Bassi等概括的4种胰瘘定义(D1~4)及国际胰瘘定义研究小组的胰瘘定义(ISGPF)分析1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根据5种不同胰瘘定义,同一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5%~14.9%,其中ISGPF定义的胰瘘发生率最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1(13.4%)与D3(6.0%)、D4(4.5%)相比、ISGPF(14.9%)与D3(6.0%)、D4(4.5%)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取决于所采用的胰瘘定义。临床上,有必要采用一个统一的定义。ISGPF定义虽然范围相对较广,但其分级明确,而且简便、客观、易于操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手术经验,分析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月间施行的328例PD的临床资料,包括标准PD281例,保留幽门的PD 8例,扩大PD 39例。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4.1%(112/328)。前5位并发症依次为胃排空延迟(16.5%),胰瘘(11.9%),出血(7.0%),腹腔感染(5.2%),肺部感染(4.9%)。再手术率为6.1%(20/328)。病死率为3.0%(10/328)。壶腹周围癌202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1.5%,33.8%,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淋巴结阴性患者(144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7%,57.6%,40.6%,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淋巴结阳性患者(58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6.4%,16.8%,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P=0.003)。胰头癌42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29.1%,9.7%,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其中淋巴结阳性患者(11例)的3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甲基化程度与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密切相关.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相调控的机制,从而影响胰腺癌的发生.近年来,去甲基化药物或RNA干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癌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望成为胰腺癌的治疗有效手段.本文就DNA甲基转移酶的功能及其与胰腺癌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行胃癌或结肠癌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12月15例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或复发胃癌12例,结肠癌3例。结果中位手术时间6 h(4~12 h),中位术后住院时间21 d(7~63 d)。并发症发生率为46.7%(7/15),再手术率为6.7%(1/15),病死率为6.7%(1/15)。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2%,44.4%,22.2%。结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患者的治疗选择。该术式可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于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体现,目前腹腔镜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手术几乎包括所有的胃肠外科手术[1-2].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能较早下床活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避免术后切口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等优势[3].由于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优点颇多,同时又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因而胃肠外科的年轻医师迫切需要提高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原发脾脏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脾脏良性肿瘤45例,其中脾血管瘤21例,脾囊肿11例,脾淋巴管瘤8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脾错构瘤1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脾脏恶性肿瘤13例,其中脾脏B细胞淋巴瘤11例,脾脏霍奇金淋巴瘤及脾脏血管肉瘤各1例。B超和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全组行脾切除术51例,其中开腹脾切除术23例,腹腔镜脾切除术28例;部分脾切除术5例;脾切除+胰腺体尾部切除术2例。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9个月~9年,平均随访时间(43.8±21.3)个月,41例脾脏良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和转移;11例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3.6%和27.2%。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不仅是脾脏肿瘤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重要的确诊方法。脾脏局限性良性肿瘤可选择部分脾切除术以保留脾脏功能。早期手术及术后联合放化疗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彭龙  肖卫东 《广东医学》2016,(16):2507-2509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统计资料显示,预测2016年新发胰腺癌53070例,死亡病例41780例,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1]。国内资料显示,2000—2011年胰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预测2015年新发胰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9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2]。目前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大部分胰腺癌在确诊时已发生侵袭转移,导致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复发率高。因此深入研究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已成为肿瘤侵袭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 EMT,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等间质表型。 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组20~25的非编码内源性核苷酸序列,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调控基因表达。随着 miRNAs 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 EMT 的调节作用日益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s 在恶性肿瘤 EMT 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 miRNAs 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