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女性海洛因滥用患者脱毒前后月经周期及相关情况的变化。方法:对2006年2月—2007年2月期间在我院自愿接受脱毒治疗的128例女性海洛因滥用患者进行月经周期变化调查。调查问卷采用自制的"海洛因滥用患者月经变化调查表"。对脱毒前后的月经变化及相关因素作对照分析。结果:月经周期正常13例(10.2%),周期延长94例(73.4%),缩短4例(3.1%),闭经17例(13.3%),经量增多35例(27.3%),经量减少56例(43.8%),痛经58例(45.3%)。脱毒治疗后有79例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经量恢复正常有65例,痛经有16例减少。结论:滥用海洛因易导致女性月经周期及相关情况异常。脱毒治疗后多数能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995年开始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简称青春期功血 )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对中药人工周期的作用机理进行讨论。1 一般资料3 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检查无内、外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及全身病变 ,诊断为青春期月经紊乱。年龄 12~ 2 0岁 ,平均15 .8岁 ;病程 3月~ 5年 ,平均 8.5月。2 月经情况初潮年龄 11~ 16岁 ,平均 12 .9岁。初潮开始或开始后不久月经失调 ,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 ,经期延长 ,淋漓不净 ,经血量多 ,有的伴有痛经。本组月经周期 10天者 5例 ,15~ 2 0天者 8例 ,3 0~ 4 0天者 5例 ,周期紊乱者 15例 …  相似文献   

3.
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痛经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原发性痛经患者 85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3例含服硝苯地平每次 10mg ,每天 3次 ,连服 4d ;对照组 4 2例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每次 2 5mg ,每天 3次 ,连服 4d。 3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等临床观察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 97 7% ,对照组 92 9%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治疗组复发率只有 4 8% ,而对照组复发率达 4 3 6 % ,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硝苯地平服用方便、显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治疗原发性痛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云南、四川两省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设计的问卷在两省的 11个地、市、县药物依赖治疗机构调查接受戒毒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吸毒者脱毒治疗的方法及相关问题。结果 :在 16 80份有效问卷中女性占 2 2 3% ;男性占 77 7%。其中接受过美沙酮或丁丙诺啡替代治疗的分别占 6 0 1% ( 890 14 82 ) ,4 0 % ( 5 9 14 83) ;中药脱毒治疗的占 2 3 6 % ( 35 0 14 82 ) ;可乐定递减治疗占 2 6 % ( 38 14 82 ) ;其它药物治疗的占 7 7% ( 114 14 77) ;非药物治疗的占 2 7 0 % ( 4 0 0 14 79)。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采用的脱毒治疗方法以美沙酮治疗为主 ,但接受其它脱毒治疗方法的也占相当的比例 ,建议应加强对脱毒治疗方法效果的追踪调查 ,为有效延长操守时间、减少吸毒造成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132名原发性痛经流行病学研究及当归芍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 32名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并观察了当归芍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 ,患者痛经程度与年龄、月经周期及月经量无关 ,而初潮年龄及经期呈明显相关 (P <0 .0 5) ;占 34 1 %的患者初潮后的第一年内即发生痛经。当归芍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有效率为 92 4% ,远期有效率为 80 5 % ,有 8 3 %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温针灸1次/d,隔日一次,连续4次为1个月经治疗周期,同时于经前5d开始服用中药,连续服用1周,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对照组采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对症治疗,3~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6个月经周期。6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34例中,12例痊愈,占35.29%,好转22例(64.71%),与对照组痊愈2例(5.88%)、好转9例(26.47%)、23例无效(67.65%)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32.35%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结论以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痛经状态,其远期疗效远远高于单纯的西医对症止痛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851例住院酒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酒依赖和酒相关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 :收集 1991年 - 2 0 0 1年北京安定医院全部诊断为酒依赖和 或酒相关精神障碍的住院病历 ,制定调查记录表格 ,对调查纪录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诊断为酒依赖和 或酒相关精神障碍的住院病历 85 1份 ,占我院总住院人数的 3 33% ( 85 1 2 5 5 4 0 )。自 1996年 ,住院构成比有所增加 ,分别为 :1997年 4 2 7% ( 93例 ) ,1998年 4 0 8% ( 90例 ) ,1999年 3 89% ( 82例 ) ,2 0 0 0年 4 0 2 % ( 94例 )和 2 0 0 1年 4 0 3% ( 10 3例 )。男∶女 =93 4 5∶1。发病年龄为 4 1 38a±s 8 5 6a。诊断为戒断综合征4 5 8例 ( 5 3 82 % ) ,震颤谵妄 12 5例 ( 14 6 9% ) ,伴幻觉 2 85例 ( 33 4 9% ) ,伴妄想 2 14例 ( 2 5 15 % )。治疗措施主要为 :地西泮替代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抑郁治疗和匿名戒酒互助 12步法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的占 6 0 % ( 5 16例 ) ,好转占 35 % ( 2 91例 ) ,死亡 1% ( 5例 )。结论 :酒相关精神障碍住院比率近 5a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住院诊断以戒断综合征、酒相关幻觉妄想症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川、滇两省吸毒者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及其与HIV感染传播的关系。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在川、滇两省的 11个地、市、县药物依赖治疗机构调查接受治疗的吸毒者。调查内容包括 :⑴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⑵药物滥用史 ;⑶注射方式滥用毒品情况 ;⑷性行为。调查除采用结构性访谈填写调查表外 ,对个别问题采用开放式访谈。结果 :在 16 8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 ,女性占 2 2 3% ;少数民族占 2 4 1% ;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占2 5 1% ;职业基本覆盖社会各行业 ,其中无业者和农民分别占 4 1 9%和 2 3 4 % ;离婚、分居和 (未婚 )同居者分别占13 7%、1 5 %和 4 5 %。该群体主要滥用 (成瘾 )的毒品是海洛因 (占 98 4 % )。 1113例在吸毒的某个阶段曾经采用注射方式吸毒 ,占被调查总数的 6 6 3% ;6 39例有共用注射器行为或经历 ,共用注射器的原因主要是“毒瘾上来 ,顾不上别的”(占 5 0 2 % )。该群体在过去一生中有 10 91例 (6 4 9% )有过非婚性活动 ,在过去一年中有 70 9例 (42 2 % )有过非婚性活动 ;性活动中有近一半的人“从来不戴”安全套。在 916例应答者中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和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的分别占 34 8%、2 8 7%和 11 6 %。在 4 0 7例接受过HIV检测者中 ,本人已知HIV阳性 6 2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共收治肺结核病人 5 47例 ,其中经合理化疗方案治疗后复发或不合理、不规律的反复间断给药的难治性病例有 136例(2 4 9% ) ,现将其中复治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36例病人中男性 89例 (6 5 4 % ) ,女性 4 7例 (34 6 % ) ;年龄 9~ 72岁 ,其中 <2 5岁 6例 (4 4 1% ) ,2 5~ 5 5岁 6 9例 (5 0 74 % ) ,>5 5岁6 1例 (4 4 85 % )。1 2 临床类型 :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4例(2 94 % ) ,浸润型肺结核 5 8例 (4 2 6 5 %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74例 (5 4 4 1% )。1 3 结核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尼美舒利与甲氨蝶呤 (MTX)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 (AOSD)是否优于传统依靠激素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6— 2 0 0 0年诊治的AOSD 6 8例连续性病人 ,随机分为 :试验组 35例 ,用尼美舒利与MTX联合治疗 :对照组 33例 ,采用传统的大剂量激素治疗。结果 用药 2 4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 ,试验组有 2 4例(74 3% ) ,而对照组仅 9例 (2 7 3%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3 887,P =0 0 0 0 1) ;用药 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者 ,试验组有 2 8例 (80 0 % ) ,而对照组仅 19例 (5 7 6 %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0 0 0 ,P =0 0 4 5 5 )。两组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经Log rank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10 ,P =0 0 135 )。试验组近 2 0 %的病人在随访中再次发热 ,而对照组超过 5 0 % ,经Log rank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36 ,P =0 0 36 8)。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比较 ,试验组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和血清铁蛋白下降比对照组明显 ,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副反应 ,试验组 35例全部出现多汗 ,对照组仅 18例 ;试验组 2例肝功能损害 ,对照组 1例 ;对照组 2例带状疱疹 ,而试验组无。结论 尼美舒利与MTX组成的联合方案 ,治疗AOSD优于传统依靠激素的疗法 ,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月经周期变化与吸毒方式、吸毒时间、吸毒剂量的关系及躯体脱毒后月经恢复情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既往月经情况及吸毒后月经变化等,选取了425例女性海洛因依赖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月经紊乱以闭经及月经周期延长多见;月经紊乱发生率随吸毒剂量增加、吸毒时间延长而递增;注射毒品比其他吸毒方式更易引起月经紊乱;戒断毒品6个月内97.8%的吸毒者月经可恢复正常.结论:海洛因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能存在显著影响,但为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过程中发生急性胃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我所1997年1月 -1999年3月收治的32例海洛因依赖者并发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患急性胃穿孔的海洛因依赖者中 ,男性31例 ,(占96.8 %),女性1例 (占3.1 % );采用自然戒断法 (冷火鸡法 )脱毒者27例(占84.3 %);既往有胃病史者25例(占78.1 %);脱毒1周内发病者31例(占96.8 %);日滥用量>0.6g发病者28例(占87.5 %) ;吸毒年限1.9 -3a发病者26例(占81.3 %);采用烫吸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吸毒方式发病者30例(占93.7 %)。结论··:既往有胃病史的男性海洛因依赖者 ,采用自然戒断脱毒法的1周内最容易发生急性胃穿孔 ;急性胃穿孔的发生与海洛因滥用量、吸毒时间和吸毒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对上述患者应采用药物脱毒且适当延长脱毒时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干预对戒毒后操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对其康复的作用。方法··:对90例躯体脱毒后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2 -2.5个月的心理康复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 :文体活动、认知疗法、动机强化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等 ,回归社会后要求其定期到指定地点进行尿检、心理辅导、集体治疗和家庭治疗 ,并对其追踪监控。结果··:90例康复者中 ,出院后就脱失的38例 ,占42.2 % ;进行尿检随访52例 ,占57.8 %。52例随访者中保持操守12个月的5例 ,占随访人数的9.6 % ,占所有康复者的5.6 % ;操守6个月的19例 ,占随访人数的36.5 % ,占所有康复者的21.1 % ;操守3个月的37例 ,占随访人数的71.2 % ,占所有康复者的41.1 % ;操守1个月的45例 ,占随访人数的86.5 % ,占所有康复者的50 % ;在1个月内复吸的7例 ,占随访人数的13.5 % ,占所有康复者的7.8 %。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躯体脱毒后进行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操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四川、湖南、广西三省共5家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015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尚低,平均知晓率仅为48.0%。(2)认知情况男性好于女性,文化程度高者好于文化程度低者,吸毒史为10-20 a者好于吸毒史小于10 a和大于20 a者,曾经参加过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好于从未参加过者,所在戒毒所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服务者好于未提供者。结论: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加强所内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汉族及吸毒史较长和较短的戒毒人员,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继续给予重视。同时大力推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转介模式,并开始逐渐探索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引入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依赖者氯氮平引起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使用氯氮平解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123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使用氯氮平引起意识障碍的31例与随机抽取的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⑴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毒品日滥用量、吸毒方式、吸毒年限等无显著差异(P>0.05)。⑵研究组考虑28例为意识模糊,3例为昏睡状态。⑶意识障碍均发生在第一次服用氯氮平后24小时内。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使用氯氮平后出现意识障碍除少数病例与联用药物有关,其余病例均缺乏有据的预测性,故应慎用氯氮平来解决海洛因依赖者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treatment success and of relapse, 1 and 6 months after inpatient opiate detoxification in an 8-bed unit in Geneva. Of all 73 patients admitted between June 1994 and June 1995, a majority (73%) successfully finished opiate detoxification. Detoxification was performed mainly with methadone tapering;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hospitalisation was 15 day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failure were: cocaine abuse, presence of legal problems, and short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After 1 month, 65% of the patients were using drugs (half of them were dependent again, half of them had used occasionally) and 35% were completely abstinent (21% when excluding those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edictors of rapid relapse were cocaine abuse and little concern with own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t baseline. After 6 months, 50% were physically dependent again, 13% had lapsed occasionally, 37% were abstinent (28% when excluding those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Only high benzodiazepine use at baseline was associated with medium term abstinence. Addiction severity index composite scores had considerably improved between baseline and 6 months. Prevention of relapse to opiate use after inpatient detoxification,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a concurrent cocaine abuse, should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自愿戒毒患者药物滥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药物滥用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药物滥用行为特征,探讨戒毒新途径,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药物滥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16例自愿戒毒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调查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男性患者、40a以下的无业人员是药物滥用的主体;(2)滥用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1.7%);(3)滥用物质主要为海洛因(98.1%),滥用原因以追求欣快/刺激,满足好奇为主;(4)滥用方式以烫吸(43.0%)和注射(34.3%)为主;(5)脱毒次数以第一次脱毒(34.3%)为主,脱毒次数超过3次的(46.0%)也占相当大比例;(6)实验室生化检测显示,艾滋病检查阳性者有16例(2.6%)。结论:顺德区药物滥用情况与我国整个社会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大致相符,患者的复吸率高,应加强社区康复戒毒并将此做为今后预防和干预药物滥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原因调查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推动MMT的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参加MMT的脱失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5个MMT门诊点共脱失401例,占参加治疗总人数的34·5%(401/1161)。脱失者中男性占76·8%,女性占23·2%;30a以上占87·2%;无业闲散人员占87·0%;初中及以下者占65·3%;既往吸毒时间在6-15a者占76·6%;静脉注射占63·3%;曾强戒和劳教戒毒者占85·6%;65·6%的人在治疗的3个月之内脱失;脱失时72·4%的人美沙酮维持剂量在60mg以下。脱失的主要原因:复吸、贩毒、盗窃、吸食冰毒等被强戒、劳教或被公安机关打击,占38·9%;自愿退出、缺席15d以上和不明原因占30·2%;离开上海、转出或工作占21·9%;躯体疾病或死亡占6·9%。访谈了解到:复吸的原因主要是:(1)受原吸毒环境和吸毒人员的影响、引诱或怂恿而偷吸海洛因(俗称"沾酱油");(2)摆脱不了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或对美沙酮的药效作用存在不正确的认知;(3)美沙酮服药剂量偏小。而对美沙酮及其维持治疗存在不正确的认知;家庭经济困难、服药用资金得不到保障;门诊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路途远和公安机关因全员收戒吸毒者、打击力度大,害怕打击与脱失有关。结论:脱失多发生在治疗的早期;脱失的原因很多,但复吸是重要原因之一。作者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