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维生素D与甲状腺功能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30 ng/mL)13例、不足组(20~30 ng/mL)41例、缺乏组(10~20 ng/mL)59例及严重缺乏组(10 ng/mL)19例。分析25(OH)D与临床指标及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的FPG、HbA1c及TS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FPG、HbA1c、HOMA-IR与血清25(OH)D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HbA1c、TSH可能是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血清25(OH)D缺乏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受检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新疆喀什地区纳入维吾尔族受检者共232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高血压组),正常对照者10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血钙、磷相关指标,分析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血钙水平低于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体质指数高于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收缩压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血钙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每下降6ng/mL,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加0.68;体质指数每增加5kg/m2,血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78;血钙每增加0.2mmol/L,舒张压≥90mmHg的危险性降低0.42。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受检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维吾尔族血清25(OH)D水平、体质指数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血钙水平对舒张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24-2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PN的早期防治探索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回顾性观察研究,根据DPN诊疗指南分为DPN组(109例)和无DPN (NDPN)组(105例)。收集相关病例数据,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血脂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25(OH)D3与各指标分别作Pearson相关分析,目前多推荐血清25羟维生素D3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两组患者按此标准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及非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间DPN的发病率。并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观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DPN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6.47±11.01)ng/mL显著高于DPN者(26.64±7.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与FPG、CR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4,P0.05;r=-0.049,P0.05,r=-0.62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CRP是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93,P0.01,β=0.354,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的T2DM者发生DPN的风险是非缺乏组患者的1.54倍(OR=1.54)。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DPN的发病风险,且糖尿病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参与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DPN的发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利于提前诊治DP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人血清维生素D与甲状腺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的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239例,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值分为:≥30 ng/mL为正常组、20 ng/mL≤25(OH)D<30 ng/mL为不足组、10 ng/mL≤25(OH)D<20 ng/mL为缺乏组、<10 ng/mL为严重缺乏组,比较血清25(OH)D与临床指标及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为56.9%,随着血清25(OH)D下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 hemoglobin,HbA1c)、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钙(calcium,Ca)、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血清25(OH)D呈独立正相关(P<0.05);性别、年龄、吸烟、HbA1c、TSH与血清25(OH)D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年龄、吸烟、HbA1c、TSH是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 评估8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MAP情况,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其中无DMAP 371例、单一DMAP 296例、复合DMAP 14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并记录病程、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肌酐比值等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67.5%维生素D缺乏,24.8%维生素D不足.单一DMAP组25(OH)D3水平[(16.95±6.97)ng/mL]及复合DMAP组25(OH)D3水平[(16.23±8.28)ng/mL]均显著低于无DMAP组[(19.41±8.13)ng/mL],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5,3.976,均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与DMAP呈独立负相关(Est=-0.027,OR=0.947,95%CI:0.954~0.994,P=0.011).结论 血清25(OH)D3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MAP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3水平越低越容易合并复合DMA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痛风性肾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至2019年痛风患者100例,分为痛风性肾病组及非痛风性肾病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结果痛风性肾病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均高于非痛风性肾病组(P0.05),而尿白蛋白、尿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平均值高于非痛风性肾病组,但尚无统计学意义。痛风性肾病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为(25.13±11.56)ng/mL,明显低于非痛风性肾病组的(32.19±18.31)ng/mL,且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亦显著低于非痛风组(25.17±12.67 vs 33.59±15.77,P=0.14),但尚缺乏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可能为痛风性肾病的预测因子及危险因子,为痛风性肾病的诊治及及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但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中不同的血清维生素D2、D3水平下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设谱-质谱联用法( LC-MS/MS)定量测定糖尿病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 2和D 3、同型半胱氨酸( Hcy),并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 12,分析维生素D 2和D 3、维生素B 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根据血清总维生素D浓度水平分4组,第1组(25(OH)D<10ng/mL),第两组(10≤25(OH)D<20ng/mL),第3组(20≤25(OH)<30ng/mL),第4组(25(OH)D≥30ng/mL)。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第1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最高,第4组最低,4组间的维生素B 12、叶酸亦存在显著差异。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维生素D2、D3呈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B12、叶酸亦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血清维生素B 12、叶酸、维生素D2、维生素D3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降低不仅需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的干预可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TigE)的影响及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治疗组、哮喘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15名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TIgE水平,比较3组间血清含量的差异.③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ng/mL明显低于布地奈德治疗组(40±3)ng/mL和正常对照组(43±3)ng/mL,且TigE含量(182±14)IU/mL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122±14)IU/mL和正常对照组(119±15)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导致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布地奈德吸入可以通过上调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 25(OH)D3]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能为改善其认知功能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92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n=118)和正常组(n=74),对老年CO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D3[25(OH)D3]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据25(OH)D3水平分为25(OH)D3正常组(n=85,25~30 ng/mL)和25(OH)D3低组(n=107,<25 ng/mL),比较不同25(OH)D3水平患者的MoCA评分情况。结果 障碍组患者的年龄>7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吸烟史、独居、社会低水平支持、运动<4次/周、睡眠<8 h/d、病程长、COPD分级为Ⅲ~Ⅳ级、尿酸水平低、PaO2水平低、PaCO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维生素D与甲状腺功能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病人151例,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分为≥ 30 ng/mL正常组,20~ < 30 ng/mL不足组,10~ < 20 ng/mL缺乏组, < 10 ng/mL严重缺乏组,比较血清25(OH)D含量与各临床指标以及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在T2DM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不足比例为89.40%,4组病人血清25(OH)D含量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人血清25(OH)D含量与TSH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T2DM病人体内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TSH之间呈负相关,对于T2DM病人应考虑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注意监测其甲状腺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Vitamin D 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and a secosteroid hormone that regulates many physiologic processes beyond calcium and bone homeostasis. These "extraskeletal" effects are impacted by the circulating levels of the storage form of vitamin D, 25-hydroxyvitamin D3. Levels of vitamin D can be detected after completing a simple 25(OH)D blood test. Vitamin D deficiency (< 30 ng/mL)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many chronic diseas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ourteen types of cancers, type 1 and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stroke, and asthm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the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 in West Virgin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51例DN患者空腹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根据25(OH)D3水平将DN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Vit-D-D)、不足组(Vit-D-I)及正常组(Vit-D-N),比较各组间矿物质代谢、脂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MT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钙化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8±18.1)ng/mL,四分位数间距16.92~35.45ng/mL,Vit-D-I组71例,占47.01%,Vit-D-D组28例,占18.54%。血清1,25(OH)2D3水平为(28.93±33.13)pg/mL,四分位数间距10.36~31.08pg/mL,Vit-D-I者117例,占77.5%。与Vit-D-N组相比,Vit-D-D组的体质量指数(BMI)、24h尿蛋白、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MT与年龄、性别、血磷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负相关。结论 DN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者具有较高的尿蛋白、CHO和LDL,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检的300例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检测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和不缺乏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别;根据孕晚期血清25-(OH)D水平,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孕早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6.32%、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8.65%、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晚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7.47%、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少、孕晚期在冬春季、未正规补充维生素D、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为孕妇血清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孕早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孕妇维生素D缺乏,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探讨高原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与贫血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制定预防儿童贫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选取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共2 122例,进行现场问卷、体格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按25-(OH)D含量分为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分析25-(OH)D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2 122名0~6岁儿童血清25-(OH)D和血液HGB平均水平分别为(24.65±6.45) ng/mL和(132.12±25.31) g/L,25-(OH)D缺乏率和贫血率分别为22.6%和22.2%。0~<1岁组和1~<3岁组25-(OH)D缺乏组的HGB低于25-(OH)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岁组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儿童的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25-(OH)D水平偏低,25-(OH)D缺乏组的HGB水平低于25-(OH)D充足组,25-(OH)D缺乏可能是贫血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48-50
目的研究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及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卒中组,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入院后、3个月及6个月后血清Hcy、维生素B_(12)及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以及3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指数。分析血清指标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相关性。患者没有接受影响血清指标变化的治疗。结果卒中组入院NIHSS评分与同型半胱氨酸(r=0.312,P0.05)、维生素B_(12)(r=0.415,P0.01)、25-羟基维生素D_3(r=0.375,P0.01)水平密切相关。3个月和6个月时的BI及6个月的mRS与维生素B_(1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维生素B_(12)及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与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但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提示更好的预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维生素D缺乏者气道重塑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40例及年龄≥60岁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低于20 ng/mL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46例。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为高剂量组(48例)、低剂量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在入组时、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液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高分辨率CT测量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及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  结果  慢阻肺组患者25(OH)D水平[(13.47±5.32)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0.35±8.34)ng/mL,P<0.05];而MMP-9、TGF-β1、TIMP-1、T/D、W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低剂量组补充3个月后25(OH)D、MMP-9、TGF-β1及WA%较补充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补充6个月后TIMP-1和T/D较补充前也有改善(均P<0.05)。高剂量组补充3个月及6个月治疗后,患者的25(OH)D水平及上述气道重塑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其中补充6个月后的25(OH)D、TGF-β1及WA%与同期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水平与MMP-9、TGF-β1、W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7、-0.311、-0.389,均P<0.05)。  结论  老年慢阻肺维生素D缺乏者每天补充阿法骨化醇对25(OH)D水平的提升及气道重塑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剂量连续补充6个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缺乏对新疆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7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差异,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关系,同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显著偏低(P<0.01);NIHSS评分与25(OH) D3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梗死面积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是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95%CI:0.91~0.97,P=0.001)。结论 血清25(OH) D3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越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l vitamin D,25(OH)D]值,为建立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妇女25(OH)D参考值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至2017年在上海西南部及东北部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浦、杨浦两个院区20 657例妊娠<28周的初诊建卡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245例未妊娠的体检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组孕妇外周血25(OH)D浓度水平。参考非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诊断标准描述妊娠早中期25(OH)D营养状况分布:血清25(OH)D 浓度<12 ng/mL为严重缺乏,[12~20) ng/mL为缺乏,[20~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正常。结果 妊娠早、中期孕妇与正常对照组25(OH)D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6.0) ng/mL或(19.3±7.0) ng/mL vs.(22.7±9.2)ng/mL,P<0.01]。妊娠早、中期25(OH)D的5th检测值均为9.8 ng/mL,而95th检测值分别是29.0 ng/mL及31.9 ng/mL。正常对照组25(OH)D严重缺乏占4.9%,缺乏占33.1%,不足占46.5%,正常占15.5%;孕早、中期25(OH)D缺乏和严重缺乏分别占14.1%和45.9%,不足占33.4%,正常的仅占6.6%,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期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夏秋季孕妇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P <0.05)。孕期体重与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女性25(OH)D水平及分布均存在差异。建议建立妊娠期女性25(OH)D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