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省人群中甲1型流感抗体的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苏省人群中甲 1型流感抗体水平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为流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江苏省不同地区 (南京、徐州、无锡 )、不同自然人群〔养禽场农工、养猪场农工、靠近 (<5 0 0m)及远离 (>10 0 0m)养殖场居民〕中甲 1型流感抗体水平 ,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苏省人群甲 1型流感抗体阳性率为 32 96 % ,护体保护率为 7 36 % ,抗体GMT为 1∶7 96。甲 1型抗体水平存在地区、年龄差异 ,徐州地区抗体水平高于其它两地区 ,2 5岁以下年龄组抗体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 ,其中 15岁以下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最高。甲 1型抗体水平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江苏省人群中甲 1型流感抗体水平偏低 ,全省仍存在局部爆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9年3岁以上自然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 利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江苏省不同时间(2008年11月和2009年7、8、11月)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比较不同时间、人群及地区的新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s).结果 在新甲型H1N1流感输入江苏地区后第一个流行季节内,2009年7、8、11月人群HI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46%、7.59%和16.94%,表现出随时间推移而呈总体增长趋势(P=0.000),不同时间点的性别间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009年11月外,不同性别间的抗体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时间点不同年龄组间、同一年龄组的不同时间点间,HI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抗体GMT水平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存在地区差异(P<0.05).结论 在2009年8月后江苏地区12~17岁人群成为新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主要人群,至2009年11月该人群总体新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仍较低,该病在全省的流行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行期西宁地区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在青海省儿童医院随机选择就诊儿童747例,采集静脉血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儿童总体阳性率为42.97%,GMT水平为1∶23.92。疫苗接种人群的阳性率和GMT水平为93.75%和1∶54.33,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36.88%和1∶19.83。非疫苗免疫儿童中,9~岁、12~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最高,0~岁年龄组最低,并且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经过流行期后,西宁地区儿童已经形成一定的保护屏障,但婴幼儿保护性抗体比例仍然较低,提示该人群是今后甲型H1N1流感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李红  姜双应  卢囡囡  易虎  赵生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13-5514,5519
目的 了解西宁地区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科学评估和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4月连续5个月,随机选择在医院就诊和血站献血的人员2132人,采集静脉血进行甲型H1H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人群总体阳性率为38.18%,GMT水平为1∶24.35.疫苗接种人群的阳性率和GMT水平为89.71%和1∶51.75,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33.57%和1∶22.76.非疫苗免疫人群中,6~24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最高(45.29%~50.25%,1∶27.8~1∶31.86),3岁以下、6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低(21.62%~22.45%,1∶18.31~1∶19.84).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接种疫苗人群抗体的阳性率和GMT水平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结论 普通人群总体阳性率水平为41.02%,但幼儿和老年人保护性抗体比例仍然较低,提示该人群是今后甲型H1N1流感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1999年福建省不同流感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监测不同监测点人群流感抗体水平和流行趋势 ,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方法检测抗体。 [结果 ]3个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依次为甲 3亚型 5 9.9%、甲 1亚型 5 3.7%、B/北京 / 184 / 93为4 3.3%、B/北京 / 2 4 3/ 97为 6 .2 %。不同监测点流感抗体型别阳性率不同 ,甲 1型 3个监测点间无差异 (P>0 .0 5 ) ,而不同型别的抗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也不同 ,抗体滴度低 ,GMT均 <1∶ 4 0。 [结论 ]福建省流感 B/北京/ 2 4 3/ 97感染率非常低 ,其余 3型阳性率接近或大于 5 0 % ,但抗体滴度低 ,GMT均小于人群流感感染保护水平 ,应加强监测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白喉、破伤风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方法]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结果]白喉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6.9;抗体阳性率为91.3%;破伤风的GMT为1:36.6;抗体阳性率为82.3%.白喉和破伤风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喉和破伤风抗体在25岁以下人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GMT在16~25岁年龄组有明显降低,因此要加强对大年龄组白喉、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山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分别随机抽取2 ̄4、6 ̄8、13 ̄15岁3个年龄组的健康对象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随机调查15岁以下健康对象159人,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152/159)、98.7%(157/159)、89.3%(142/159),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9.2、1∶113.8、1∶23.3。同一年龄组人群的脊灰Ⅰ、Ⅱ、Ⅲ型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Ⅱ型最高;不同年龄组脊灰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以2 ̄4岁组水平最高。结论中山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免疫状况良好,可以对脊灰病毒有效屏障;各年龄组人群的脊灰病毒各型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健康人群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VA16)隐性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对2011年和2012年一般人群流感抗体水平调查采集的471份血清标本进行EV71和CVA16中和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1份健康人群血清中EV71和CVA16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50%和33.10%;EV71抗体由0~岁组的7.14%上升至15~岁组的42.65%(χ2=42.12,P<0.01),上升5.97倍,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呈缓慢上升趋势;CVA16抗体由0~岁组的9.18%上升至5~岁组的58.73%(χ2=61.87,P<0.01),上升6.39倍,抗体GMT呈波峰状;各年龄组两种抗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1.25%(χ2=64.95,P<0.01)。结论本地区健康人群中存在肠道病毒隐性感染,各年龄组CVA16抗体阳性率均高于EV71;5~25年龄人群EV71和CVA16中和抗体阳性率、GMT和混合感染情况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应加强5~25年龄人群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安定镇、黄村镇、亦庄镇和兴丰街道5个地区各年龄组共200人作为人群抗体监测对象,其中各年龄组共选择50人作为免疫效果评估对象,抽取静脉血250份,采用血凝抑制实验方法测定HI抗体。结果 200人中抗体阳性者48人,阳性率为2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0.25,不同性别、地区人群的HI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岁和60岁以上组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2%和40%。监测免疫后人群50人,免疫成功率为92%,GMT是免疫前的8.7倍。结论大兴区已有24%的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抗体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及时间的分布情况,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了太原、长治、昔阳3个地区不同年龄组的536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经过1999年的流行期,山西省2000年健康人群中甲1型、甲3型及乙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了77.80%、80.78%和76.49%.经t检验,不同地区间和各年龄组间甲1型及甲3型流感抗体滴度有所不同,长治明显高于太原、昔阳.乙型流感抗体滴度除太原较低外,其它两地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人"O"型血球用于测定流感抗体与其它血球相比,具有易采集、无非特异性凝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2005年流感的流行概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园园  潘浩  朱凤才  李亮  汪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33-2834
[目的]了解2005年江苏省流感的流行特点,探讨流感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流感监测点,采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流感样病例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冬春峰,流感优势株为H1N1亚型,占病毒分离数的76.90%,H3N2亚型和B型分别占总病毒分离数的6.90%和8.30%,其余为7.80%。正常人群流感H3N2阳性率最高,达90.73%(GMT 42.81),H1N1阳性率为81.67%(GMT19.57),B型Victoria系阳性率仅为24.56%(GMT 6.68)。[结论]H1N1亚型流感病毒是江苏省2005年的优势毒株,需加强防范该毒株引起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龙岩市1999~200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 ,掌握流感流行信息 ,及时对疫点进行疫情调查 ,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上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观察。用常规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以微量血凝抑制试验 (HI)法测定正常人群免疫水平。结果 :1999年及 2 0 0 0年未检出流感病毒 ,2 0 0 1年分离到 A1(H1N1)亚型流感病毒 12株 ,2 0 0 2年分离得B型 Victoria系流感病毒 2 8株与 A3(H3N2 )亚型流感病毒 2株。正常人群免疫水平 ,1999年阳性率以 A3(H3N2 )亚型阳性率最高 ,达 79.2 5 % (GMT 79.2 3) ;2 0 0 0年以 A1(H1N1)亚型最高 ,达 88.6 8% (GMT 6 4 .32 ) ;2 0 0 1年以 A1(H1N1)亚型最高 ,达 76 .4 0 % (GMT2 8.2 8) ;2 0 0 2年以 A1(H1N1)亚型阳性率最高 ,达 78.2 6 % (GMT15 .2 9)。两系B型流感中该市只有 Yam agata系在人群中有抗体 ,而 Victoria系抗体在低年龄组人群中未检出。结论 :该市 2 0 0 3年应重点加强防范 B型 Victoria系流感病毒株向乡镇流行以及 A3亚型流感病毒株可能引起的爆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贵州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中和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乙脑流行季节采集6个市(州)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共960份,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960名调查对象中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为64.69%,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0.32。男、女性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82%、68.77%(χ2 = 8.364, P = 0.004);不同年龄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在52.50%~84.17%之间(χ2 = 35.893, P<0.001),GMT在1∶20.00~1∶41.40之间(χ2 = 22.207, P = 0.002),其中中和抗体阳性率最低为< 1岁组,最高为>40岁组,GMT最低为11~15岁组,最高为>40岁组;不同地区乙脑中和抗体GMT在1∶18.62~1∶43.66之间(χ2 = 56.581, P<0.001)。结论 贵州省健康人群乙脑中和抗体水平总体较低,应加强乙脑监测,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尤其是应加强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年龄和既往流感病毒暴露史对免后血清与H3N2亚型变异株交叉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750名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接种试验用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和对照用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并且根据年龄和流感病毒暴露史分组,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测得受试者免疫前后血清针对疫苗株的血凝抑制滴度,与免疫后血清针对当年流行的4株H3N2亚型变异流感毒株的抗体滴度,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以及变异株和疫苗株的抗体GMT比值比,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既往流感暴露组之间的GMT比值比差异。  结果  在接种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人群中,在免疫前同时暴露于H1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株的受试者,其针对A/Jiangsu-Nanchang/11926/2014(H3N2)的免后抗体水平高于无H1/B暴露的人群(t=3.913,P=0.001)。在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人群中,19~59岁的成年人针对A/Jiangsu-Haizhou/11044/2015(H3N2)免后交叉反应水平高于3~18岁的青少年(t=3.198,P=0.008)。  结论  先前暴露于H1亚型或B型流感病毒,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H3免后抗体应答的交叉反应性,并因此可能影响疫苗效力。人类的免疫后反应存在年龄特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2006年-2008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水平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麻疹血凝抑制(HI)试验对监测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总阳性率为92.44%,GMT为1:22.84。2006年-2008年麻疹抗体阳性率范围波动在89.15%~96.71%之间,抗体效价在1:7.52~1:32.22之间。不同年份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03,P〈0.01)。结论:江苏省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除0岁组偏低外,其余人群均有保护作用,提示应加强对0岁组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凌霞  马广源  尤凤兴  肖勇  孙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09-5110,5115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ILI鼻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和MDCK细胞同时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深圳市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12651例,占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的6.27%;共分离出病毒154株,病毒分离率为5.33%,其中H1N1亚型103株、B(Victoria)型48株、H3N2亚型3株;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5起,88%集中在中小学校;一般人群血清抗体GMT水平,甲型均低于1∶40,乙型均低于1∶20。结论深圳市流感监测结果可靠,2006年流感流行高峰为3~6月,H1N1、B(Victoria)为主要流行株。一般人群各型流感抗体水平均偏低。  相似文献   

18.
1997年秋1998年春军队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军队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获知易感人群的比例,了解流感毒株的变异幅度及流行趋势.方法1997年秋和1998年春2次共采集954例军人血清,应用近4年8种国内及国际流感病毒代表株,以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方法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军队人群中甲3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水平较高,A/山东/9/93(H3N2)、A/汉防/359/95(H3N2)抗体阳性率为89%~77%,抗体平均滴度(GMT)最高达58.该人群对近年来4种不同甲1亚型毒株的抗体水平存在很大差异.A/桂防/10/94(H1N1)抗体阳性率为84%(97秋)和89%(98春),GMT分别为90和134;最新国内代表株A/京防/53/97(H1N1)抗体阳性率明显偏低,为18%(97秋)和30%(98春),GMT分别为25和33.军队人群对乙型流感的抵抗力始终偏低,其B/京防/184/93、B/深防/12/97抗体阳性率为41%~55%,GMT为27~35.结论该部队人群甲3亚型株抗体已达饱和水平,提示抗原可能会发生变异,在一些地区引起流感中度流行甚或出现新亚型而引起大规模流行.H1N1毒株可能在军营中引起局部流行,对此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