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191(Shanghai191,S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 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1a基因型。 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2.
欧慧  高赛珍  王曼  黄宗杰 《海南医学》2016,(22):3654-365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92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上升者占88.04%;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在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无药物漏服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显著增加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疗效与年龄、治疗时机、BMI及用药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218例出疹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检测简报廖颖之,高赛珍中山市防疫站5284031992年对我市218例出疹性疾病患者,在发病第1—21天内(1例第32天)采血,其中31例获得恢复期(发病后1个月)第二相血。由省防疫站提供的ELISA试剂,用“捕捉法”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患者血样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恶性疟原虫患者和间日疟原虫患者抗凝全血标本各1份,制作厚血膜血片,计算其原虫密度。再以健康人“O”型抗凝全血为稀释液按照1∶4、1∶16、1∶64、1∶256、1∶1 024、1∶4 096、1∶16 384比例分别稀释,制作成7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分别制备1张厚血膜血片和提取1份疟原虫DNA,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片厚血膜显微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区间分别为12.44~49.76个疟原虫/μL血、3.11~12.44个疟原虫/μL血;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显微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区间分别为45~180个疟原虫/μL血、2.81~11.25个疟原虫/μL血。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检出限明显高于显微镜检查,可有效解决目前低密度感染以及服用抗疟药后难检测、难鉴别疟原虫的问题,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中山市外来民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中山市工作的外来民工进行麻疹抗体(IgG) 水平调查,阳性率为66.89%,显著低于中山市本地人群(9O.00%);其GMT为1:460.25,也比本地人群低(GMT为1:721.78)。抗体滴度达到1:800者,在调查的五省民工中,除广东、广西外,其他湖南、江西、贵州三省都显著低于本地人群;而抗体滴度达到1:3200者,广东、江西显著低于本地人群,其他三省与本地人群都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外来民工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建议在疫情需要应急接种时不可勿视此一人群。  相似文献   
6.
53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39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539例麻疹疑似病例中7岁前发病占61.0%,而20岁以后发病仍占25.0%。麻疹IgM阳性率为82.6%(445/53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1%(6/539),以麻疹为主。各年龄组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经2χ检验(2χ=2.895,P=0.576),无统计学意义。在出疹后第2天前(0~1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2.9%,从出疹后第3天至14天(2~14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8.4%,两者之间经2χ检验有统计学意义(2χ=21.08,P<0.001)。结论本地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年龄分布主要在7岁前,而20岁以后仍然占相当大比例,值得注意;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仍然有16.3%的疑似病例未经过实验室确诊,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建议采集双份血(即采集急性发病期及恢复期血清),对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双份血IgG测定,以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确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中山地区常住人口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140例中山地区健康个体,分为15~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共5个年龄组。以Partec PAS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结果同性别各年龄层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CD4+T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各组个体结果,数据呈正态分布,以(x±1.96s)确定95%的参考区间为(804.7±387.3)个/μL。结论成功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本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分期诊断、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HIV高危人群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在中山市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高危人群中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2 0 0 1~ 2 0 0 3年在中山市高危人群 (吸毒者、女性性工作者 )中采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自愿检测等综合方法进行干预 ,并在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的问卷调查 ,以及血清HIV抗体的检则 ,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吸毒者 6 13、5 6 0人 ,女性性工作者12 1、195人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吸毒者由 71 36 %提高到 87 73% ,女性性工作者由5 9 17%提高到 91 10 %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1)。干预前后吸毒者HIV感染率分别为 5 2 2 %、3 5 7% ,女性性工作者分别为 3 31%、0 5 1%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静脉吸毒者针具共用率由干预前的 70 16 % (2 6 8/ 382 )下降到干预后的 5 0 6 3% (16 0 / 31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干预前后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吸毒者由 8 6 4 % (19/ 2 2 0 )提高到 17 6 7% (41/ 2 32 ) ,女性性工作者由 8 18% (9/ 110 )提高到 4 2 18% (6 2 / 14 7)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HIV高危人群的防病知识水平及减少其高危行为 ,以减缓和阻止  相似文献   
9.
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孕妇麻疹免疫状况和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 1 1 2名孕妇产前和5 0名 6月龄婴儿及 72名 8月龄婴儿免前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1 1 2名孕妇麻疹抗体阳性 1 0 7例 ,阳性率 95 5 % ,抗体滴度 (GMRT)为 84 9 9;未达到保护水平有 30例 ,占 2 6 8% ;6月龄和 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88 0 %、97 2 % ,免前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4 1、1 1 ,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而免后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 782 0、976 5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8月龄婴儿免疫效果稍好于 6月龄婴儿 ,主要表现在免疫成功率方面 ,而免后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中山市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共收集到 2 66株肺炎链球菌 (其中 117株为临床分离株 ,14 9株为正常人群分离株 ) ,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有关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法规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从正常人群与临床患者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对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 66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 2 6 7% ,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65 4%、5 1 7%、45 8%、5 3 0 %、3 6 5 %、1 5 %、5 0 %、66 5 %、0。结论 :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耐青霉素菌株对其它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 ,且已发现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株 ,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肺炎链球菌。正常人群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因此定期监测本地正常人群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可了解本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 ,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