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造口门诊及胃肠外科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290例。对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基线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根据各个量表的得分情况,评估病人的病耻感水平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病耻感总分(68.16 ±13.51)分,位于中度水平,43.1%的病人病耻感处于重度区间。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自理程度、造口接受程度、是否有造口并发症、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病耻感的因素(P < 0.05~P < 0.01)。肠造口病人社会支持与病耻感呈负相关,而焦虑抑郁水平与病耻感呈正相关(P < 0.01)。结论影响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主要因素有造口自理程度、接受度、是否有并发症,以及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结果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 < 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后3个月(P < 0.05)。结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中,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失语症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失语症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予以言语训练,联合组予以tDCS联合言语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西部失语症测试(WAB)评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图片命名测试结果,并通过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分级评价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00%(37/50)(P<0.01)。干预前,2组病人WAB评分、CADL评分、MMSE评分和图片命名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病人WAB各子测试评分、C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图片命名测试中训练和未训练图片的正确命名数均明显多于常规组(P<0.01)。结论tDCS联合言语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失语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病人言语功能、日常生活交流能力和认知功能,激活、协调大脑神经网络系统,改善病人命名泛化效应和固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 <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 < 0.05~P < 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造口定位的腹部功能锻炼对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治疗的9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前行造口定位且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造口功能评分(DET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DE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 < 0.05~P < 0.01)。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术后腹部功能锻炼不仅能明显减少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有效缩短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通过移动平台APP为肠造口病人提供延续性护理的新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肠外科实施肠造口手术病人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及出院时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采用"健康乐"手机APP进行护理干预。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利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造口适应性量表、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比较2组病人在造口自我护理、造口适应性及造口相关自我效能方面的变化。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的造口自我护理、造口适应能力和造口相关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造口自我护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造口适应能力总分和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及功能性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基于移动平台APP技术的造口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造口适应能力及造口自我相关效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构建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8例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社会适应干预,将病人身心调适分为迷茫反思期、适应重建期、接受整合期三个阶段,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结果6个月后2组病人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 < 0.01),研究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研究组6个月后卫生保健、性生活、交流情况、娱乐情况、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6个月后2组病人疾病感知问卷简易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 < 0.01),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明显上升(P < 0.01);研究组疾病感知问卷简易量表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6个月后复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且2组积极应对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基线(P < 0.05~P < 0.01),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基线(P < 0.05~P < 0.01)。结论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疾病应对方式、疾病认知与自我效能感,促进病人心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一种可调节造口袋胶盘裁剪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行造口手术病人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造口专用剪刀剪裁造口袋胶盘,观察组使用可调节造口袋胶盘裁剪器剪裁造口袋胶盘。比较2组病人独立完成造口袋胶盘剪裁使用时间,造口袋胶盘剪裁难度评分、造口袋胶盘剪裁合适、不合适和报废例数以及术后第8天2组病人造口袋胶盘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独立完成造口袋胶盘剪裁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造口胶盘剪裁优于对照组(P < 0.05),胶盘剪裁难度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天造口胶盘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造口袋胶盘调节裁剪器,可根据不同造口外形实现造口袋胶盘快速精确裁剪,报废率低,方便病人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加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联合定量化预测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留一法将病人分为建模集(n=283)和验证集(n=74),回顾性分析建模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发生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和思维导图。 结果年龄≥ 60岁、高血压、糖尿病、脑干梗死、NHISS评分≥ 12分、GCS评分 < 10分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基于筛选出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816(95% CI:0.761~0.849)和0.782(95% CI:0.736~0.818),校正曲线均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AUC分别为0.882和0.822,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借助思维导图清晰展现危险指标和危险分层。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联合思维导图有助于护理人员记忆和理解模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肠造口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和自我管理行为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3家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造口门诊的17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我感受负担总分(27.29±0.66)分,处于轻度水平。3个维度中,身体负担得分最高(2.88±0.06)分,其次为经济负担(2.12±0.10)分,情感负担得分最低(1.92±0.06)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113.97±13.90)分,处于高水平,5个维度得分降序排列分别是心理(4.27±0.04)分、症状(4.11±0.05)分、信息(3.85±0.05)分、造口护理(3.72±0.06)分、日常生活(3.27±0.07)分。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症状管理及心理管理三项呈显著负相关(P < 0.01)。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婚姻状况和照护者健康状况是肠造口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在婚姻状况与照护者健康状况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中无中介作用。结论医护人员应注重维护肠造口病人的心理健康,通过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自我感受负担,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肠造口病人的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肠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调查问卷,对复诊的62例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我管理情况并分析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肠造口病人自我管理平均得分为(92.45±12.87)分。在造口护理管理、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心理管理5个维度中造口护理管理得分最高,为(30.16±3.62)分;心理管理得分最低,为(10.53±2.50)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造口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造口接受程度。结论肠造口病人自我管理情况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以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控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市外地民工孕产妇心理状况,为其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外地民丁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身心状况,比较无心理问题孕产妇及焦虑抑郁孕产妇的量表统计值及负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外地民工孕产妇共171例,焦虑及抑郁发生率为15.8%。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焦虑及抑郁的影响不大。焦虑抑郁组孕产妇的负性事件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无心理问题组(P〈0.05)。焦虑抑郁组患者的SSRS总分与主观支持得分都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组(P〈0.05)。结论控制负性生活事件、加强社会支持是预防和治疗外地民工孕产妇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雪丹  周海洋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673-1676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并探讨影响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癌造口的患者1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QA)分析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体力活动的相关因素。  结果  185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体力活动总量达到低等体力活动水平共122例(65.95%),达到中等体力活动水平共38例(20.54%),达到高等体力活动水平共25例(13.51%)。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低等体力活动组、中等体力活动组和高等体力活动组在性别、是否在职、文化程度、造口类型、手术时间、造口适应总分、癌症疲乏总分、是否规律锻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文化程度较高、回肠造口、不规律锻炼、手术时间 < 1年、造口适应总分降低、癌症疲乏总分升高是影响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低等体力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体力活动主要以低等体力活动水平为主,男性、文化程度较高、手术时间 < 1年、不规律锻炼、回肠造口、疲乏总分升高、造口适应总分下降是导致患者低体力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创伤后成长及心理控制源与肠造口病人心理接受关联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结直肠癌造口病人,采用造口病人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评估心理接受,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评估创伤后成长,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评估心理控制源。采用AMOS24.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控制源在心理接受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结果88例病人的OAI-20得分为(43.66±6.26)分,为中低度适应水平;其中各维度条目均分:正性情绪维度(2.28±0.38)分,负性情绪维度(2.42±0.52)分,社会生活维度(2.21±0.46)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8.33±10.46)分,具有创伤后成长者54例(61.36%)。健康内部控制得分为(21.33±4.37)分,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得分为(24.26±4.68)分,健康机遇控制得分为(20.35±4.26)分。心理控制源在心理接受与创伤后成长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60%。结论应重视直肠癌病人创伤后成长对心理接受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及心理控制源,从而提升造口心理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糖尿病阳痿患者MMPI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阳痿患者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模式特点,尝试对糖尿病阳痿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进行评定和描述,为其心理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对102例糖尿病阳痿患者的MMPI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有75例(73.5%)剖析图异常,23例(22.5%)剖析图显著异常。Hs、D、Hy量表原始分显著高于常模,Pa量表原始分显著低于常模。大部分患者的两点编码模式为13/31、12/21和23/32型。结论:大部分糖尿病阳痿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有些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个性特征带有癔病色彩,表现为被动依赖、敏感多疑、易紧张、好诉苦、否认症状背后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减少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工智能辅助结直肠癌病理切片分子分型诊断系统。  方法  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4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812张病理切片,分为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存入www.paiwsit.com数据库中,根据资深的病理医生标注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割,得到超过400万张带有标签的训练集,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  结果  在经过多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后,在110例203张切片的测试集上测试,子图级别达到53.04%的准确率,切片级别准确率达到51.72%,其中结直肠癌共识分子亚型之一的经典型(CMS2)切片级准确率达到75.00%。  结论  本研究对促进结直肠癌筛查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前列腺癌病人,根据病理结果分为Gleason评分高危组(Gleason≥4+3分)、Gleason评分低危组(Gleason≤3+4分),在T2WI横断面、ADC图(b值0、1 500 s/mm2)上手动勾画病灶后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及量化,将所选病例数据特征随机分为训练组与测试组(测试集比例为0.3),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得到训练组与测试组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Gleason评分高危组118例,Gleason评分低危组148例,其中训练组186例(高危组83例、低危组103例),测试组80例(高危组35例、低危组45例),T2WI、ADC图影像组学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的AUC为0.753,测试组AUC为0.741,准确率为62.5%(95%CI:0.572~0.893);T2WI、ADC图影像组学联合PSA值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的AUC为0.768,测试组AUC为0.752,准确率为72.5%(95%CI:0.613~0.917);经Delong验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卫华 《吉林医学》2011,(30):6386-6387
目的:观察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全部可以顺利手术,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占96.1%,行肠造瘘Ⅱ期吻合术占3.9%。没有手术死亡的病例,术后切口感染的2例,吻合口漏的1例,腹腔感染的1例。结论: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