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英蓉  葛卫红  廖俊  尚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8):1910-1914,1920
目的: 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制剂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文献挖掘、靶点预测技术搜集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标"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探索关键活性成分。STRING数据库探索潜在治疗靶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核心靶标。DAVID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潜在治疗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和生物途径(KEGG)功能富集。结果: 白癜风胶囊中共收集133种活性化合物和693个潜在靶标,其中白癜风治疗靶标85个。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固醇,叶酸,山奈酚,紫草素,黄芩素,亚叶酸,异鼠李素,异牡荆素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DAVID平台共富集到99条KEGG通路,144条生物过程,19种细胞组分以及27种分子功能。结论: 白癜风胶囊通过炎症反应、T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发挥疗效,并涉及ATP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非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黑色素生成、苯丙氨酸代谢、NF-κB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廖俊 《大家健康》2016,(3):107-108
目的:主要讨论了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90例痤疮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接受红蓝光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单方面接受药物治疗,比较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32/4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数目变化情况,治疗前明显优于治疗后(P<0.05).结论:红蓝光治疗仪在治疗痤疮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廖俊  王庚  张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92-3094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 min内每5 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ECRG4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其在LSCC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人类蛋白图谱(HPA)以及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ECRG4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收集15例原发LSCC患者的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样本中的ECRG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测序分析检测ECRG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比较ECRG4mRNA表达及甲基化水平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PA和GEPIA分析结果发现ECRG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下降。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L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RG4 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P<0.001),测序分析结果指出LSCC肿瘤组织中ECRG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1)。ECRG4 mRNA高表达水平与LSCC患者Ⅲ、Ⅳ期、存在淋巴转移、复发以及G2、G3期相关(P<0.05),而Ⅲ、Ⅳ期、复发以及G2、G3期的L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RG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ECRG4在LSCC中表达水平下降,甲基化水平升高,在Ⅲ、Ⅳ期、复发以及G2、G3期的患者中变化更明显,为LSCC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比较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RIB)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不同的收缩反应(上臂即上肢的近端和前臂即上肢的远端)对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效果的影响,探索RIB入路的有效性及可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5例,采用RIB入路,按神经刺激器引发上肢目标肌肉收缩反应的部位,分为A近端(40例)、B远端(45例)2组。外周神经刺激器初始电流为0.6mA,频率2Hz,时程0.1ms,用单次神经刺激针穿刺,进针寻找相应臂丛神经,如电流减小至0.3-0.4mA时仍能见到明显的相应肌肉收缩,且回抽无气体、血液则注入0.5%罗哌卡因40mL。于注药后30min内每5min由另一名观察者测试并记录2组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远端组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尺神经较近端组快(P〈0.01),锁骨上、腋、肌皮、桡神经2组无显著差异;30min时2组除肌皮和桡神经外其余神经感觉阻滞完善率近端组低于远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出现中毒、血气胸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神经刺激器引发出肘以下远端运动反应时,感觉神经阻滞起效速度快,神经阻滞完善率高,感觉阻滞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9~ 98 kg,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A组应用0.35%罗哌卡因30ml,B组应用0.233%罗哌卡因和0.346%碳酸利多卡因混合液30 ml.于麻醉给药后每隔5 min记录臂丛神经各分支的阻滞效果(感觉阻滞效果评估采用针刺法,运动阻滞效果评估采用Bromage分级),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给药后30 min时感觉与运动阻滞有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臂丛神经各分支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相似,提示碳酸利多卡因不能增强罗哌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7.
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在治疗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时可保证有效引流,加快创面愈合的时间、控制感染、护理方便、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现将我们应用VSD治疗四肢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6~11月,我科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例患儿,其中2例男性,4~12岁;女性1例,9岁.致病原因,车祸伤2例,机器绞伤1例.  相似文献   
8.
廖俊  刘超美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2):84-87,104
目的对依布硒啉及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依布硒啉及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微生物等活性;2位氮原子取代基团的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药理活性。结论依布硒啉及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Swenson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56-657
先天性巨结肠是常见的胃肠道畸形之一,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段结肠痉挛性狭窄,表现为出生后无胎粪排出或仅有少量胎粪排出、腹胀、厌食、便秘、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屈光异常弱视患儿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及矫正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眼科门诊收治的80例屈光异常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正视力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测量结果变化分为有效组52例(视力提升≥2行)、无效组28例(视力提升<2行),对比二组患儿矫正治疗前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对比二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治疗依从性等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项指标与屈光异常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有效组的视盘鼻侧、视盘上方、视盘下方、视盘周围RNFL厚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视盘颞侧RNFL厚度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年龄构成、性别、父母近视率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屈光异常类型、遮盖治疗占比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