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脂联素水平ACS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CRP水平ACS组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与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血清学水平上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系,评价CRP、MMP2水平作为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比浊法对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清CRP、MMP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SAP组血清CRP、MMP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血清CRP、MMP2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性检验血清CRP和MMP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CRP、MMP2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sOX40L和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00例,依据不同疾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9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0例),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OX40L。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积分,并与sOX40L,hs-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S组sOX40L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病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sOX40L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sOX40L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OX40L、hs-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血清sOX40L、hs-CRP水平可以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1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18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对数水平较对照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ACS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对数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hs-CRP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TNF-α和Hcy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2)各斑块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血清TNF-α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ACS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1)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2)血清TNF-α、Hcy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3)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结合TNF-α、Hcy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联合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两种炎症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稳定型心绞痛(SA)组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将ACS患者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1例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2例两组.分别检测各组CRP、肌钙蛋白I(cTnI)及全部样本血清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CRP水平ACS组与SAP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水平ACS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cTnI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ACS组血清APN与CRP呈负相关(r=-0.516,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SA组APN与其他指标亦无显著相关.结论 脂联素在冠心病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水平显著降低可预测ACS的发生及发展,动态监测血清APN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3例(SAP组),无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MP-9和CRP与IL-6呈正相关(r=0.308,r=0.384,P<0.01)。结论冠心痛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1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其血清Lp(a)及Fg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Lp(a)及F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CS组患者与SAP组患者比较,Lp(a)及Fg水平均升高(P<0.05),ACS组患者Lp(a)与Fg呈正相关(r=0.257,P<0.01)。结论 Lp(a)与Fg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Lp(a)和Fg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为易损斑块的检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设ACS组29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对照组31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SAA的表达比较。结果:ACS组血清hs-CRP、IL-6、TNF-α及SA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AP组4种炎症标记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SAA水平显著增高,对ACS的预测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炎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及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65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按Gensini评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另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列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和AMI组的血清CRP水平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UAP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sCD40L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逐渐增高,其中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AMI组和UAP组之间以及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2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这3个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P的风险比值(OR)为1.452,P<0.05;sCD40L的OR值为1.071,P>0.05;MMP-2的OR值为1.152,P<0.05。结论:血清CRP、sCD40L、MMP-2水平能反映CHD的严重程度,并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CRP、MMP-2可能是AC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E-选择素水平、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CD11b/CD18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0例ACS患者(ACS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选择素,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8的表达.结果血清E-选择素水平、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增加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体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转归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及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6例,按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4例,选择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含量,并动态观察ACS患者CRP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对比分析各组间CRP含量的差异。结果SAP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有所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SAP组与UAP及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UAP组和AMI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UAP组与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MI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高于UAP组。ACS组患者在入选的第1d和第2d血清中CRP含量无明显差异,从第5d起稳定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下降,而恶化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从显著性(P<0.05)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血清CRP的含量逐渐下降,而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清CRP含量逐渐增加,可作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 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 1例 ,其中ACS患者 4 6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0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5例 ;另设CAG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APP A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1.10±6 .95 )、(15 .2 1± 3.87)、(15 .5 0± 3.18)mIU/L ;此外 ,ACS组内AMI和UAP者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4 .79± 7.88)、(19.13± 5 .6 0 )mIU/L。SAP组与AMI及UAP者之间PAPP 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0 .0 5 )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与UAP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血清PAPP A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 A浓度明显升高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研究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血管病变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 10 5例男性患者 ,分为 3组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 5 1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2 9例 ,非冠心病对照组 2 5例 ,进行血清脂联素测定 ,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结果 :A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对数值 [(0 .6 4± 0 .18)mg/L]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 [(0 .81± 0 .2 1)、(0 .81± 0 .2 8)mg/L],均P <0 .0 1。而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脂联素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 (r =- 0 .38,P <0 .0 1)。结论 :脂联素与冠脉狭窄程度以及稳定性显著相关 ,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冠状动脉造影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依次增高。相关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显著正相关(r=0.737和r=0.758,P<0.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升高,二者可能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4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IF-1a、内脂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AMI组和UAP组HIF-1a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HIF—1a:(946.75±451.34)pg/ml,(1029.05±485.57)pg/ml,(864.45±409.99)pg/ml比(376.20±106.79)pg/ml,(338.50±98.01)pg/ml;内脂素:(4.81±2.21)ug/ml,(5.15±2.25)ug/ml,(4.46±2.17)ug/ml比(1.49±0.96)ug/ml,(1.33±0.76)ug/ml,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HIF-1a、内脂素呈显著正相关(R2=0.653,0.576,P均〈0.01)。结论: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和内脂素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检测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冠状动脉造影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依次增高。相关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显著正相关(r=0.737和r=0.758,P〈0.00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阃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升高,二者可能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尿酸水平:ACS组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S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