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和未卒中对照者(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计算脑梗死体积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PLA2及hs-CR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Lp-PLA2和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惟脑梗死患者(62例)和未卒中对照者(26例),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计算脑梗死体积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PLA2及hs-CR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Lp-PLA2和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Lp-PLA2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年收治在该院的62例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2名同时期来该院就诊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人群的空腹静脉血,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Lp-PLA2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浆Lp-PLA2含量(276.32±32.16)μg/L与对照组(189.32±36.35)μg/L相比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型患者血浆Lp-PLA2含量(306.34±31.34)μg/L高于轻型患者(265.45±36.35)μg/L,重型患者血浆Lp-PLA2(398.32±39.32)μg/L同时高于中型和轻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梗死体积组之间的血浆Lp-PL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Lp-PLA2对于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在防治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头颅MRI+MRA及脑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例行体检头MRI+MRA正常的健康自愿者40名为对照组。病例组采取脑梗死规范治疗及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以酶联免疫法分不同时段测定两组患者血浆Lp-PLA2的浓度,以及评价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数据分析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结果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并且随着脑梗死时间的推移,Lp-PLA2浓度愈低。NIHSS评分显示,随着脑梗死时间推移,NIHSS评分越来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同时期NIHSS评分和患者Lp-PLA2浓度,NIHSS与Lp-PLA2浓度呈正相关(r=2.376,P<0.01)。结论血浆Lp-PLA2浓度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浆Lp-PLA2浓度可在脑梗死的早期预防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的浓度,并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新TOAST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Lp-PLA2的水平,并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NIHSS评分进行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比较不同脑卒中体积和不同脑神经损伤程度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Lp-PLA2水平在新TOAST各亚型组的变化。结果 1AIS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随脑卒中体积的增大而升高,但无明显相关性(r=0.211,P0.05);AIS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随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5)。2不同TOAST分型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T亚型血清Lp-PLA2水平最高(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血清Lp-PLA2有助于评估AIS病情的严重程度;AT亚型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其它亚型,能够为AIS各亚型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对病情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脑梗死体积将其分为A组52例、B组38例、C组3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梗死组48例、中度梗死组38例、重度梗死组38例,另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p-PLA2和hs-CRP明显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组Lp-PLA2和hs-CRP低于中重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低于重度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p-PLA2、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p-PLA2和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增高,对病情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AC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变化,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 结果 ACI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0.364、22.115、14.163,均P<0.05);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显著(F=171.283、82.137、278.610,均P<0.05);小、中、重梗死灶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显著(F=100.672、59.707、134.199,均P<0.05);无、稳定、不稳定斑块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显著(F=50.120、34.056、67.255,均P<0.05)。ACI患者MMP-9、hs-CRP及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斑块性质越不稳定、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ACI患者血清hs-CRP、MMP-9及Lp-PLA2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50名(发病在72小时之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浓度的差异,进一步比较病例组中神经功能缺损、吸烟两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的患者血清CRP、Hcy水平高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吸烟患者的CR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结论:CRP、Hcy的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及脑梗死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依据病灶面积大小分为腔隙性、小、中、大梗死4个亚组,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ADMA水平。分析血浆ADM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各亚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浓度分别为(39.67±29.48)、(56.73±25.41)、(73.55±24.54)、(90.51±23.66)、(21.93±7.03)μmol/L,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M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存在正相关(r=0.633、0.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DMA水平升高,其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活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新的炎性反应标志物,血循环中的Lp-PLA2的活性和浓度升高与后来的血管性事件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血浆D-二聚体与脑再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 (D D)水平与脑再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 60例初次脑梗死与 5 0例再次脑梗死及 60例初次腔隙性脑梗死与 5 5例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D D水平及纤维蛋白原 (F gen)浓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 D水平较初次脑梗死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D D水平与初次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血浆D D水平持续增高 2月者 ,以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多见 (P <0 .0 0 1)。 1年内再发率亦显著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5 )。再次脑梗死组及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的F gen浓度 ,分别高于初次脑梗死组及初次腔隙性脑梗死组。 结论 血浆D D水平与F gen浓度测定均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9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 例,治疗组在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血栓通及奥拉西坦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口服,3 次/d。对照组:只用上述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 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检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监测血C 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周抽静脉血查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ADL 评分、CRP 浓度、血栓最大幅度、综合凝血指数及PAGT 均逐渐下降,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及最大凝固时间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进展型脑梗死较对照组减少,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具有抗栓作用,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率,并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及MRI影像学评价分为两组,其中8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A组,69例单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患糖尿病和高血压、TIA、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1.44、1.20、1.58)。结论MCI与SCI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分为早期进展组31例,非早期进展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3天的血浆DD浓度,同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进展组入院即刻、第3天的血浆DD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进展组(P<0.01)。2组入院第3天DD水平高于入院即刻(P<0.01)。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即刻DD可作为独立预测ACI早期进展的因素(P<0.05)。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SSS下降分值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脉络膜前动脉(AchA)区域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77 例局限 于AchA 供血区新发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1 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病情进展 组35 例和病情非进展组42 例。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影像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高 血压是AchA 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P <0.05)。病情进展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比例高 于病情非进展组(P <0.05);病情进展组肢体偏瘫出现频率高于病情非进展组(P <0.05);病情进展组同侧 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总狭窄率高于病情非进展组(P <0.05)。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偏瘫是AchA 梗死最常见的症状,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进展性AchA 梗死与非进 展性AchA 梗死的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栓溶二聚体检测在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脑梗塞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的栓溶二聚体。对结果进行卡方分析。结果:脑梗塞组阳性24例,阳性率75%;对照组阳性13例,阳性率37%,病人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结果差异高度显著(X^2=9.69,P〈0.01),结论:栓溶二聚体的检测对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方法敏感,简捷,快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对44例经CT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糖尿病的OR(比值比)分别为3、8、4、34、5,OR的95%可信限均大于1。表明高血压、冠心病、高粘滞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脑梗死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对93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对复发率,复发危险因素,复发防治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93例患者中,复发病灶在原梗死灶对侧42例,在同侧51例,复发率23%,治疗总有铲率81.5%,死亡率10%。结论:脑梗死的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加强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动、静脉性脑梗塞经MRI检查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性脑梗塞患者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价值情况。结果:动脉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静脉组诊断与病理结果相比同样无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诊断价值情况,发现采用MRI对动、静脉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MRI检查对两种性质的脑梗塞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患者大脑内部缺血情况,对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后续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素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临床确诊的69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塞38例)的急性或与恢复期血浆内皮素的含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脑出血、脑梗塞患者其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在急性期内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增高更明显。提示血浆内皮素的升高与病情轻重以及病灶大小、病变部位密切相关,说明内皮素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