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另外使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0.15±1.8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8±2.7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粘度为(1.09±0.27)m Pa·s、纤维蛋白原(2.12±0.42)g/L、血小板聚集率(34.58±17.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0.28)m Pa·s、(3.17±0.57)g/L、(50.61±19.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11%高于对照组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可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用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APC)联合冷冻治疗中央气道病变腔内生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开始到6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及拟行APC联合冷冻治疗的中央气道病变患者30例,采用APC联合冷冻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FEV 1/FVC;动脉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6MWD);气管狭窄程度及气促指数。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FEV 1%及FEV 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患者的PaO 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PaCO 2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6MWD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患者气管狭窄程度及气促指数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中央气道病变腔内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00例曾祥富(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342300)关键词肩周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是肩部软组织创伤或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而使肩部疼痛、各方位运动不同程度受限,系中老年人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入选患者72例,共颅内动脉瘤73个,在我科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夹闭术,观察围手术期术后动脉瘤夹闭情况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观察出院后随访半年内再出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组成功夹闭动脉瘤65个,8个瘤壁加固包裹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肢体偏瘫、脑积水、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共11例(15.3%)。而术前Hunt-Hess分级和动脉瘤破裂情况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半年,无1例有再出血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解剖清楚,夹闭确切,临床疗效满意;术前Hunt-Hess分级和动脉瘤破裂情况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骨骼肌降解途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白介素15(IL-15)的相关关系,为有效防治COPD患者骨骼肌蛋白高分解提供理论与依据.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模型组30只,健康组15只,采用反复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E2-14K、MAFbx、Ub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膈肌、腓肠和肋间肌中IL-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COPD模型大鼠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E2 14K、MAFbx、Ub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较健康组升高.COPD模型组大鼠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TNF-α的水平较健康组升高.大鼠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血清r=0.75;膈肌r =0.81;腓肠肌r=0.82;肋间肌r=0.78,P值均<0.05).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均与E2-14K、MAFbx、Ub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膈肌r=0.88、r=0.86、r=0.87;腓肠肌r=0.85、r=0.87、r=0.76;肋间肌r=0.85、r =0.80、r=0.84,P值均<0.05).大鼠造模结束后体质量净增长与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呈负相关(血清r=-0.90,膈肌r=-0.85,腓肠肌r=-0.82,肋间肌r=-0.82,P<0.05).结论 在COPD模型大鼠中,IL-15可能通过TNF-α共同作用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影响骨骼肌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7例,男38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59.2岁,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4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膈肌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E2-14K、MAFbx、MuRF-1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其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3只、模型组15只及干预组14只。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反复熏香烟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测定大鼠膈肌内E2-14K、MAFbx、MuRF-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膈肌中的TNF-α水平。分析TNF-α及与E2-14K、MAFbx、MuRF-1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COPD大鼠模型;COPD大鼠膈肌中E2-14K、MAFbx、MuRF-1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干预组膈肌中E2-14K、MAFbx、MuRF-1较模型组降低(P<0.01);TNF-α水平与E2-14K、MAFbx、MuRF-1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OPD大鼠膈肌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表达与TNF-α水平有关,地塞米松降低COPD大鼠膈肌泛素-蛋白酶体表达可能与下调TNF-α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膈肌萎缩信号通路——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E2-14K、MAFbx和MuRF-1蛋白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0表达情况,以及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血清及膈肌中的表达,探讨膈肌萎缩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气管内滴入脂多糖+反复熏香烟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膈肌内E2-14K、MAFbx、MuRF-1及NF-κB p50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膈肌中IL-17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COPD大鼠膈肌中E2-14K、MAFbx、MuRF-1及NF-κB p50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96±0.12比0.53±0.09,0.99±0.10比0.53±0.08,0.95±0.08比0.51±0.16,1.11±0.10比0.64±0.50,P均〈0.01)。ELISA结果显示IL-17在血清及膈肌中的表达均升高(P均〈0.01)。NF-κB p50与E2-14K、MAFbx、MuRF-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0.92、0.86,P均〈0.01);血清IL-1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F-κB p50、E2-14K、MAFbx、MuRF-1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0.90、0.85、0.84及0.79,P均〈0.01);膈肌IL-1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F-κB p50、E2-14K、MAFbx、MuRF-1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0.90、0.72、0.86及0.80,P均〈0.01);血清IL-17与膈肌IL-17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 COPD大鼠膈肌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NF-κB通路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膈肌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IL-17可能参与了膈肌萎缩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防治效果及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中信惠州医院就诊的急性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患病组; 同期收集来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志愿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 患病组脑梗死各时间点(入院后第1 d、第2、4、8周)对患者的Lp-PLA2水平进行检测,健康对照组人群在体检时进行相同检测,对比2组间的差异。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析Crouse积分与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治疗后应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与LP-PLA2水平的关系。结果 各时间点患病组患者的血浆Lp-PLA2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患病组患者从发病到缓解血浆Lp-PLA2水平逐渐改善(P<0.05); 患者的Crouse积分比较,患病组中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5); 患病组中患者Lp-PLA2水平比较,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5); Lp-PLA2水平与斑块稳定存在相关性,并与稳定斑块呈负相关(OR=-2.586,P<0.05); 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轻型患者的Lp-PLA2水平低于中型与重型患者(P<0.05),预后良好患者的Lp-PLA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5)。结论 Lp-PLA2可能是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水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