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和付出-回报失衡情况,为改善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16所二级医院、5所三级医院50名专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问卷(CMBI)和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工作模式下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的差异。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有效回收46份(3人未及时给予回复,1份问卷不合格),有效回收率为92.00%。芜湖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1.30%,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43.48%;有89.13%的专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RI指数>1),69.57%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同学历、从事医院感染年限的专职人员情感耗竭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医院级别、月收入水平的专职人员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医院级别的专职人员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付出-回报失衡、超负荷工作状态的专职人员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均高于付出-回报平衡者和非超负荷者(均P<0.05)。结论 芜湖市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队伍职业倦怠、付出-回报失衡情况较严重,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马磊  胡姝  王烈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364-365
目的了解监狱干警的抑郁倾向情况,探讨组织支持感在付出-回报失衡与抑郁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省四所监狱的1 800名监狱干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组织支持感量问卷。结果监狱干警的抑郁倾向率为58.6%,抑郁倾向与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的付出和超负荷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回报维度和组织支持感呈显著负相关。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对抑郁倾向解释变异量为30.7%,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对抑郁倾向解释变异量为3%。结论监狱干警抑郁情况比较严重,付出-回报失衡和组织支持感对抑郁倾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付出、回报与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和付出—回报失衡情况,为改善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16所二级医院、5所三级医院50名专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问卷(CMBI)和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工作模式下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的差异。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有效回收46份(3人未及时给予回复,1份问卷不合格),有效回收率为92.00%。芜湖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1.30%,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43.48%;有89.13%的专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RI指数1),69.57%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同学历、从事医院感染年限的专职人员情感耗竭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医院级别、月收入水平的专职人员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医院级别的专职人员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付出—回报失衡、超负荷工作状态的专职人员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均高于付出—回报平衡者和非超负荷者(均P0.05)。结论芜湖市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队伍职业倦怠、付出—回报失衡情况较严重,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组织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江苏省169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付出-回报失衡(ERI)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POS)、12题一般健康问卷(GHQ-12)分别测量医务人员付出-回报状况、组织支持与抑郁症状,分层嵌套Logistic回归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52.06%的医务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模式(ERI1),45.87%的处于超负荷状态;医务人员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1.07%。分层回归分析表明,付出-回报失衡(OR=1.68,95%CI:1.28~2.20)、超负荷(OR=2.43,95%CI:2.03~2.92)是医务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组织支持感降低医务人员抑郁症状(OR=0.76,95%CI:0.67~0.86)。结论合理的工作负担、经济激励和组织支持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 付出-回报失衡(ERI)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南通市5家二级以上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52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52.00%的医务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模式(ERI>1),40.19%处于超负荷状态;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2.34±0.82)分,其中情绪衰竭维度为(2.36±1.19)分,情感疏远维度为(2.00±1.23)分,成就感维度为(2.64±1.31)分,14.29%的人没有职业倦怠,77.90%的人有轻中度职业倦怠,7.81%的人有重度职业倦怠。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表明,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情绪衰竭(β = 0.28)和情感疏远(β = 0.28);超负荷工作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β = 0.33)和情感疏远(β = 0.14),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成就感(β = -0.18)。结论 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医院应设计科学的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甘军  王伟  廖爱苗  张本忠 《职业与健康》2023,(8):1035-1039+1045
目的 了解某部文职人员付出-回报失衡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应对文职人员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3—4月采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ffort 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对随机抽取的某部280名文职人员进行测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问卷为270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某部文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48.15%文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付出、回报和超负荷维度得分为(18.70±4.46)、(34.90±5.19)和(18.15±4.23)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2.96%,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为(13.14±6.41)、(13.34±6.15)和(19.46±6.3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付出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呈正相关(r=0.073、0.328,均P<0.01);回报维度与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感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应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感受问卷对辽宁省锦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95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中自感工作付出-回报处于中高度失衡状态的占55.7%;职称、学历、是否为临床教师和平均月收入对护理人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感等均有影响(P0.05);职称因素:失衡感最低的是未定职称的护士[(1.40±0.73)分],失衡感高的是护士[(1.57±0.79)分]和护师[(1.57±0.74)分];学历因素:学历越高失衡感越高,失衡感最高的是硕士学历者[(1.79±0.75)分];临床教师[(1.66±0.77)分]失衡感高于非临床教师[(1.52±0.74)分];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科室、临床带教、工作负荷、精神付出、学习压力、职业风险、月平均收入、领导认可、尊重、职业发展是护理人员工作付出-失衡的影响因素。结论作为临床护理管理者要特别重视低职称、低收入以及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的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生的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改善医生身心健康,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随机抽取沈阳市10所综合性医院中工作12个月以上的1200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77.6%。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医生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验证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付出/回报比和超负荷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付出/回报比和超负荷对抑郁症状的解释变异量为20.3%,加入组织支持感后,解释变异量增加了5.7%。结论沈阳市医生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三级公立医院临床护士薪酬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深入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12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薪酬满意度量表、薪酬公平感量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对四川省10所三级公立医院109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生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感进行比较,以发现工作付出-回报失衡重点人群,并探讨医生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潍坊、德州3个市的1 910名医生,利用课题组编制的公立医院医生工作感受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7%的医生自感处于工作付出-回报中高度失衡状态;学历、职称、是否为临床教师和月均收入对医生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感均有影响(P<0.05);其中,学历方面:学历越高失衡感越强,失衡感最强的是博士学历者[(1.79±0.75)分];职称方面:失衡感最低的是未定职称者[(1.40±0.73)分],失衡感最强的是住院医师[(1.57±0.79)分]和主治医师[(1.57±0.74)分];临床教师[(1.66±0.77)分]失衡感高于非临床教师[(1.52±0.74)分];收入方面:随着收入水平升高,医生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感递减,其中以月均收入≤2 000元者[(1.61±0.87)分]失衡感最强,月均收入≥5 001元者[(1.40±0.56)分]失衡感最低;对医生工作付出-回报失衡影响最大的前3位因素为职业风险(β=0.22)、学习压力(β=0.18)和精神付出(β=0.17)。结论应重点关注高学历、低职称、低收入等特征医生的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与医务人员健康生产力关联,并探讨心理一致感对该关联的调节效应,进而为今后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生产力量表为核心,收集北京市某2级医院在职员工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98例有效样本,单因素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均显示,工作回报、付出回报失衡、心理一致感各维度、健康生产力间相互存在显著关联,工作付出仅与可理解感和健康生产力存在显著相关关联。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付出回报指数和心理一致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88(-7.63~-2.14)和3.32(0.53~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付出回报指数和心理一致感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3.44(-6.2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了心理一致感对付出回报失衡和健康生产力的调节效应。由此提示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常规的健康教育,改善员工心理一致感,是帮助员工克服职业压力,全面改善身心健康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付出、回报及付出-回报失衡感受和对分级诊疗支持度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工作满意度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1 057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测量工作付出、回报、超负荷和付出-回报失衡的情况,用工作满意度量表测量工作满意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检验对中介作用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对工作付出与超负荷方面的感受和分级诊疗支持度不相关,在工作回报方面的感受与分级诊疗支持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付出-回报失衡与分级诊疗支持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工作满意度在回报与分级诊疗支持度、付出-回报失衡与分级诊疗支持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回报越高,或付出-回报失衡越低,其工作总体满意度就越高,对分级诊疗的支持度也会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石油工人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付出-回报失衡与其之间关系,为应对石油工人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地区某石油企业1 200名一线石油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石油工人的职业倦怠情况,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究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3名石油工人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8.24%,以轻度倦怠(37.87%)和中度倦怠(37.97%)为主,仅2.40%的石油工人出现重度倦怠;37.20%的石油工人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OR=1.671)、年龄45~(OR=2.038)、大专及以上学历(OR=1.811)、付出-回报失衡(OR=1.943,)为石油工人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石油工人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且付出-回报失衡会加剧石油工人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合同制护士职业紧张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现状水平,以期改善合同制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状况,增强合同制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对泰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98名合同制护士进行便利抽样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OSI-R)、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ERI)、Mueller/Mc 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收集资料。结果该医院的合同制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处于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的比例79.88%,超负荷状态的比例为85.21%。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不满意水平。结论医院应该进一步为护士群体提供更加良好的应对压力的工作环境和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以期进一步减低护士的身心耗竭状态,提高合同制护士应对紧张的能力、提高福利待遇、改善晋升机会,改善当下合同制护士执业环境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665名女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对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女工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中位数(M)为0.80,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28.6%;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得分M分别为35.0和8.0分,职业倦怠感检出率为7.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8%。偏相关分析显示,女工职业倦怠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以及抑郁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职业紧张的回报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变化解释量分别为7.4%和7.7%。结论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之间具有某些中介作用,降低其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水平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公平感对女性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心理资本作用,为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在辽宁省10所综合型医院随机抽取500名女性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女性护士一般情况、组织公平感、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情况。利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渐进再抽样法和路径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组织公平感对女性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结果组织公平感和心理资本是护士工作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解释了工作投入变异量的20.2%和10.4%。韧性与乐观在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建议医院管理者制定公平的制度维护护士组织公平感,并通过提高护士的心理资本,促进护士工作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监狱警察工作绩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监狱警察工作绩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警察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所监狱抽取的1 048名监狱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监狱警察工作绩效总分为(74.11±12.82)分,工作奉献、任务绩效、人际促进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6.53±5.35)、(23.50±4.34)、(24.08±4.29)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将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和交互作用变量全部放入回归模型后,监狱警察工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回报(β=0.224)、超负荷(β=0.084)、工作-家庭冲突(β=0.293)、家庭-工作冲突(β=-0.307)、组织支持感(β=0.277)、回报×组织支持感(β=0.130)、超负荷×组织支持感(β=-0.081)、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支持感(β=-0.171)和家庭-工作冲突×组织支持感(β=0.119),对工作绩效解释的变异量为32.1%.结论 付出-回报失衡、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支持感对监狱警察工作绩效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精神科医务人员离职意愿现状,探索工作满意度在付出回报失衡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1年5-7月,对某市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离职意愿.结果 调查的148名医务人员中,27.03%有离职意愿,42.57%存在付出回报失衡,33.11%对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付出回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调整付出回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得分,计算北京市4156名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付出-回报比指标并进行分类,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对不同因素对付出-回报失衡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比例达到65%,高于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200名医务人员,填写工作内容问卷与付出-回报失衡问卷,有效问卷1128份。[结果]被调查医务人员分别以工作内容问卷及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级职业紧张,职业紧张程度高者分别为916人与262人,分别占81.2%与23.2%;工作内容问卷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与1000~3000元人民币者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000元人民币者(P〈0.05),OR分别为4.34与1.95(P〈0.05);倒班作业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不需要倒班的医务人员(P〈0.05),OR为2.54;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者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000元人民币者(P〈0.05),OR为3.29;二级与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一级医院医务人员(P〈0.05),OR分别为2.70与1.98;护士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其他医务人员(P〈0.05),OR为2.50;每周工作40~60h及〉60h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40h的医务人员(P〈0.05),OR分别为2.55与6.83。[结论]医务人员属于职业紧张人群,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医院级别、工种、每周工作时间、倒班作业等,制定相关的卫生调节政策,可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更好地保护该职业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