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陈红涛  李爱琼 《重庆医学》2018,(22):2997-2999
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行,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为一体的内在修养外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与才能,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1].调查研究显示,无论是临床护士还是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均不高[2-3].有研究指出,要使护理的核心价值得以凸显,人文关怀得以实现,必须从护理教育人手[4].由此可见,培养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当前护理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因素,结合多年护理实践教学经验,探索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护生职业情感,实现护士职业誓言;体现护理核心价值,凸显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思想,将关怀理念融入护理工作,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目前,关于人文关怀课程设置的研究多以量性研究为主,但关怀理念是对价值观和关怀情感的体现,应从护士内心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以护生和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了解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人文关怀知识的需求,探讨如何提高护士关怀护理能力,为护理人文关怀课程设置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有效提高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叙事教学、成立关怀小组等策略。方法教学前后应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关爱能力评价表对89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并依据基础护理学实践考核中人文关怀部分成绩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各评价指标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微课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秉持人性、德行,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为一体的内在修养,外化为自觉、创造性的服务于患者的实际本领与才能,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1].人文关怀是护理情感的一部分,也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其人文关怀能力对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文化构建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是护士进入临床的过度阶段,也是影响护士将来工作的重要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名在我校就读的护生随机分为A组和B租,每组各100名护生,为A组护生在《急救护理》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B组护生进行《急救护理》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与B组护生相比较, A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较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对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显著,对护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及其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培养和提高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三年制2016级护生118名、初中起点五年制2014级护生11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15.69±15.54)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学制、与父母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打电话的频率以及是否热爱护理专业等。结论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提高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推动护理人文教育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关怀品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文教育模式,以本校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共297人)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问卷和教学反馈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99.7%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给予正性评价;55.6%的护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17.8%的护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结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得到护生的认可,但是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没有得到显著改变,仅在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方面有所突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探索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方式,全面提升护生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教学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措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中专三年级学生92名,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影响护生,并通过儿科护理教学及临床实践等方式实施人文关怀培养。结果干预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提高了护生人文素质及修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胃肠外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实验组人文关怀品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生在《外科护理》实习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胃肠外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实验组人文关怀品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生在《外科护理》实习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及人文素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及人文素养满意度和期待,分析目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教学医院对实习护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36个临床科室的295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及护生的职业形象满意度较高,而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偏低。结论现阶段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整体欠缺,教学医院应侧重于对护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的熏陶与培养,将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持续改良和整体优化医院人文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特质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念在感染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严格筛选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反馈问题,积极改进,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整个护理教学活动中。结果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护理带教中可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临床带教融入人文护理理念,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融洽度,提高了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满意度。结论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感染科临床带教中,有利于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中职护生护理专业形象认知行为的现状及目前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探讨培养护生职业形象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旨在为中职院校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突出中职特色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600名护生人文素质现状及800名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对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满意度。结果护生对自身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认同度较高(3.30±0.10分)、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度较高(2.88±0.12分)、对目前学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及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2.18±0.10分),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对实习护生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满意度较低。结论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存在人文教育比重过低,人文类课程开设形式不尽合理,护理专业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尚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通过院校联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及临床带教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临床实践中人文关怀的带教、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示范引导、制订护生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等来加强中职护生良好职业形象、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加强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树立护理新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护理教育新理念的实施方法和运用价值。方法:用3年的时间,对200名在校护生采用“参与式”、“情景式”教学、“人文行动工程”、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护生的情、理、知、行等人文关怀方面的综合素质。结果: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在护患关系、护患沟通、医护协作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获得了平均91.67分的测评成绩。结论:加强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培养护生的关怀理念,并将其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既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护理新理念已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高校本科男护生135人,利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77.51±22.33)分,低于国内常模的(191.04±19.4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认知维度得分为(74.33±14.39)分,勇气维度得分为(50.66±12.92)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2.53±7.81)分,耐心维度得分率最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学校人文科学教育情况、人文关怀相关理论了解情况、感知学校的人文关怀氛围、感知见习或实习医院的人文关怀氛围、感知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感知学校的学习提升等。结论本科男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本科男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中培养护生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护生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方法 营造实训的人文环境,增强教师的人文意识.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加强护生的礼仪规范、沟通技巧、操作技能训练,改革操作项目的考核标准.结果 经过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培养,护生的礼仪规范、沟通能力、服务意识、操作技能等均明显提高,护生在护理患者过程中能提供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结论 实践教学中培养护生人性化护理理念,对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起重要作用,为其进入临床护理实践自觉运用人文知识.实施人性化护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临床路径在护生实习前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班护生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临床路径实训教学方法。实训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向实验组护生发放调查问卷,比较护生实训前后人文关怀情况;实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综合考核,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人文关怀及临床分析能力4个模块。结果实训后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情况较实训前有明显改善(P<0.001),实验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临床路径融入实训教学,能有效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临床分析能力与实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能力培训的作用。方法:将42名临床新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名。两组新护士均实施规范化培训,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新护士增加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培训前后,采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NHCAS)、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NPTS)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PSS)比较两组新护士人文关怀护理能力的效果。结果:1培训前,两组新护士的NHCAS、NPTS总分及P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培训后,研究组新护士的NHCAS总分、NPTS总分与P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力培训能提高新护士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