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绝大多数同行将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低,近五年来,我院手术9例均为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并出口区、椎间孔外突出者。手术方法:采用关节突外侧入路联合椎管内开窗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8例,椎间孔外型2例,椎间孔内外混合型6例。L2.3 1例,L3,4 5例,L4,5例,L5、S1 2例。CT扫描显示在相应椎间孔内、椎间孔外、椎间孔内外有与椎间盘相同的CT值密度影像。手术采用椎板间入路10例,椎板侧方入路3例,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3例。结果术后16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9个月。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3例。术后CT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向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的占位消失,同节段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椎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6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5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0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极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6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5例,良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者 ,在 CT应用于临床以前 ,常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而导致误诊误治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腰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突出在临床上并非罕见 ,近年来临床报告病例有增加趋势。我院自 1988年以来 ,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16 80例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有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见附表附表  8例极外型椎间盘突出临床资料序号性别 年龄(岁 )病程(月 ) 突出间隙 突出侧别 突出部位 压迫神经影像学检查 手术入路病理改变 随访结果1男 384L3~ 4左椎间孔内 L4 CT椎管内入路破 裂优2…  相似文献   

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临床发生率低。1996年8月至2003年5月,依据CT表现采取椎板间入路、椎板侧方入路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樊良  方国华 《颈腰痛杂志》2000,21(2):156-156
报告2例椎间孔外椎间盘突出症,并介绍脊柱旁路肌间隙经路摘除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的手术方法,效果优良。临床资料 Jackson[1]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4型:中央型、后外型、椎间孔型、椎间孔外型,前两者统称椎管内型,后两者统称为极外侧型(椎管外型)。极外侧型所占比例极少,有报道仅占2%,而椎间孔外侧型更为少见,仅有0.1%。作者接诊2例,报告如下:手术方法 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正中皮肤切口,棘突旁2cm切开骶棘肌筋膜,从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钝性分开进入直达关节突。用两个椎板拉钩分别顶在两个横突尖端…  相似文献   

9.
郭政  苗胜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32-53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术式选择并观察其术后疗效。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为椎间孔型,椎间孔型合并椎间孔外侧型1例,椎间孔外侧型3例。分别采用经半椎板—关节突关节切除入路及经小关节突外手术入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Macnab分级,优9例,良1例,总优良率91%。结论采用经半椎板—关节突关节部分切除入路及经小关节外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9-2011-04收治的一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型和手术疗效。结果根据影像学表现将本组患者分为椎间孔内型(I型)、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型(II型)、椎间孔外型(III型)、同节段混合型(IV型)以及复杂型(V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外科手术入路治疗,经过平均2.6年随访,临床疗效优30例(64%)、良12例(26%)、可4例(8%)、差1例(2%)。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和漏诊,常合并其他腰椎退变性疾病,开放式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椎间孔型与椎间孔外型腰是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3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3.9%。9例采用椎板间入路,2例采用板侧方入路。结果:本症常累及同疗数神经根,且突出间隙以L4/5、L3/4居多。CT、MRI检查与手术所见一致。经4个月~3年随访,疗效优10例良2例,可1例。结论:薄层高分辩  相似文献   

12.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8例。均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改良MacNad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失血82 ml,与同时期相同入路但未使用微创通道的12例患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6,术后2周平均为2.3,术后半年为1.3。术后半年MacNad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5.7%。椎间孔内型组和椎间孔外型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8.9%。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后伤口血肿。[结论]应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好,近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5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疗效参考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35例中优29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8.6%。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变。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突出的位置和突出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椎间孔内型者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椎间孔外型者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诊治特点和术式选择。方法23例FLLDH患者中,其中椎间孔型14例,椎间孔外型9例。23例患者中腰痛8例(占31%),下肢痛21例(占91%),直腿抬高试验10例(43%),CT或MRI可清楚地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分别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板扩大开窗术,椎间孔切开和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经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疗效按Macnab标准评估。结果22例患者经平均3.6年随访,优15例,良4例,可3例,无差,优良率达86%。在可的3例中,其中1例为经旁正中入路手术,另2例为椎间孔型FLLDH,周缘钙化。结论症状和体征表现常以较高神经节段受损为主,下肢痛是主要症状,CT或MRI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对椎间孔型FLLDH可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对椎间孔外型FLLDH则需行经椎间孔切开术并辅以经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亦可采用经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尤其是L5/S1间隙孔外突出的治疗。[方法]单纯椎间孔外突出经后正中旁切口椎板外侧入路,伴有椎管内病变者经后正中切口加行椎板间入路。L5/S1间隙均行骶骨翼,L5横突,椎板外缘部分切除。[结果]经2~5年随访,优19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8.9%。[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可靠,L5/S1间隙必须切除部分骶骨翼,L5横突,椎板外缘(骶上关节突外缘)才能良好显露。  相似文献   

17.
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突出间隙:L3~46例,L4~59例。手术选择后侧旁正中入路,采用MED系统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1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微创经后侧旁正中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李明全,袁志,陈拱诒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国内报道甚少。此型腰椎间盘突出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甚至椎间孔外。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本间隙神经根受压症状 ̄[1]。手术中切除骨质范围较一般腰椎间盘突出为大,包括椎板、椎间孔和大部分关节突...  相似文献   

19.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并分型,探讨各型特点、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作者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可参照椎弓根位置,将其分为2型:Ⅰ型:椎间孔型,Ⅱ型:椎间孔外型。Ⅰ型中又将椎间盘突出近椎间孔内侧口或外侧口者分为Ⅰa、Ⅰb2个亚型。Ⅰa型手术取椎板间入路,Ⅰb、Ⅱ型取椎板侧方入路,部分合并后外侧椎间盘突出者同时行椎板开窗。Ⅰb、Ⅱ型如合并椎体滑脱或不宜从后路手术者取前侧腹膜外术式。结果:手术治疗16例,经3个月~3年随访,结果参考Nakal分级示优10例,良5例,总优良率937%。结论:依据CT分型,合理选择术式,使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不同部位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按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后路关节突切除,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横突间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出血量180ml;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出血量330ml,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正常。经过平均术后12个月的随访,除2例术前部分肌力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2种类型,适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