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透析简便、安全、可靠 ,应用广泛 ,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腹透而改为血液透析。本文对腹透患者改为血透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我院肾内科于 1982~ 1999年间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而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治疗的住院病例 32 4例 ,其中 6 1例因各种原因致腹透失败改为血透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3例 ;年龄 14~ 91岁 ,平均 (5 5 .3± 10 .2 )岁 ;平均腹膜透析时间为 (19.8± 8.1)个月。平均肌酐清除率为 (7.4± 3.1) ml/min。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4 0例、肾小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残余肾功能(RRF)对尿毒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清除的影响.方法:留取22例CAPD患者24 h的透出液及尿液,同日取血标本,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血清、透出液的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常规检测血、透出液和尿液的尿素氮、肌酐值;计算总尿素清除指数(Kt/V)、RRF、腹膜tHcy清除率和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结果:CAPD患者的血tHcy平均浓度高于正常人[(15.95±3.77) vs (8.87±2.43) μmol/L,P<0.05],平均每日tHcy清除量为(15.24±4.52) μmol.RRF与血tHcy浓度无关,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负相关;Kt/V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正相关,与血tHcy浓度无关.结论:CAPD患者血tHcy水平较正常人升高;RRF及Kt/V对CAPD患者血tHcy浓度的降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全自动腹膜透析与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自动腹膜透析 (APD)的出现 ,为部分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充分的透析 ,是相当安全而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对CAPD和 APD不同透析疗法进行比较 ,进一步探讨 APD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参照 DOQI标准 ,选择腹透时间大于 3个月 ,透析不充分的腹透患者 2 7例 (CAPD,4次 / d)。随机分成两组 :CAPD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1.7± 6 .7)岁 ,平均腹透时间 (2 9.7± 3.3)个月 ,透析方案改为 CAPD,5次 / d;APD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5~1990年采用血液净化疗法共治疗5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其中采用腹膜透析(CAPD)疗法治疗412例(72.5%),采用血液透析(H·D)疗法治疗156例(27.5%),现将两种疗法的5年疗效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8例,男374例,女194例,平均年龄为42.41±3.85岁。其中行CAPD治疗412例,年龄16~84岁,平均48.5岁。H·D治疗156例,年龄18~65岁,平均38.4岁,两组年龄比较血透组显著年轻于腹透组(P<0.05)。两组病人原发疾病见表1。CAPD组患者透前平均BUN 47.2±13.12mmo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腔局部防御功能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记录41例规律CAPD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透析处方。测定或计算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瘦体重(LBM),瘦体重%(LBM%)和标准化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测定慢性炎症指标:腹透液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本组CAPD患者血清ALB为(34.15±7.36)g/L,TF为(2.20±0.45)g/L,二者均低于临床标准,腹透液IL-6浓度为(24.67±12.92)pg/ml,TNF-α浓度为(34.53±10.98)pg/ml,二者与腹透液葡萄糖浓度、交换量、交换次数、留腹时间、腹膜炎发作次数及GFR无相关性。在各营养不良组中,均至少有一个炎症指标显著性升高(P<0.01~0.05)。在营养指标中,SGA与血ALB、血TF及LBM%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APD患者腹腔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其与营养不良有密切关系。SGA是评估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简称腹透)简单、方便、费用低,但腹膜炎的发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为降低CAPD病人腹膜炎发生率,笔者对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22例次腹透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CAPD病人15例22次,其中男10例16次,女5例6次。年龄35~78岁,平均57岁,腹透时间1~41个月。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均行标准的CAPD方法,使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腹透液及双联系统。并发腹膜炎22次,其中1次10例,2次3例,3次2例。经对症处理后1例因严…  相似文献   

7.
何渝忠 《四川医学》2001,22(4):341-342
本科近两年来采用血液透析和 (或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 7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从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11月间住院及门诊的慢性肾衰、尿毒症透析患者 72例。男 4 2例 ,女 30例。年龄 2 6~ 77岁 ,平均年龄 54.6岁。其中血透组 38例 ,腹透组 34例。发病距透析时间血透组为 18.3±17个月 ,而腹透组为 9.6± 2 4个月。透析时间血透组为8.8± 2 4 .6个月 ,腹透组为 5.9± 7.3个月。1.2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4 4例。慢性肾盂肾炎 12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 9例。糖尿病肾病 2例。梗阻性肾病 3…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中转移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水平及影响因素对腹膜小分子物质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CAPD患者血浆中和腹透液中TGF β1 、IL 6、TNF、CRP(C反应蛋白 )水平 ;同时统计CAPD患者腹透液葡萄糖含量、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及腹膜炎次数 ;计算CAPD患者KpT V、Cpcr。结果 CAPD患者血浆中IL 6、TNF、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5~ 0 .0 1;透析第 12月 (KpT V +Cpcr) 2较第 3月下降超过 10 %的CAPD患者其腹透液中TGF β1、IL 6、TNF、CRP、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腹透液中TGF β1 与IL 6、TNF、CRP、腹透液中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炎次数无关 ;腹透液中CRP与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无关。结论 CAPD患者体内确实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其炎症标志性因子CRP与腹透液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有关 ,CAPD患者腹膜物质转运功能丧失与TGF β1 、IL 6、TNF、CRP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是临床常见疾病 ,治疗较为困难。为探索对该病的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激素强的松 ,洛汀新及中医中药辩证治疗 2 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PNS患者诊断均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了狼疮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2 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 1 3~ 57岁 ,平均 32 .6岁 ,血Bun( 1 2 .7± 5.1 )mmol/L ,Scr( 1 96 .2± 75.8) μmol/L ,血浆白蛋白 ( 2 0 .4 6± 1 0 .2 3) g/L ,…  相似文献   

10.
4例短期CAPD(平均2.6月)患者采用拉丁方设计测定了腹透液中氨基酸丢失量及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结果常规CAPD每日氨基酸丢失总量约2 g((194.47+22.12)mg/L),其中1/3为必需氨基酸,腹透液中氨基酸丢失量与常用腹透液种类无明显关系,个体差异不大,而与腹透液腹腔内保留时间相关.短期CAPD对尿毒症血浆游离氨基酸谱异常及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4项比值降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1997年 9月至 1999年 10月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 ,配合中药保留灌肠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简称CRF)患者16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 0例CRF患者均系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10 4例 ,女5 6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71岁 ,平均 38.5± 10 .7岁。原发病 :慢性肾炎 78例 ,慢性肾孟肾炎 2 9例 ,糖尿病性肾病42例 ,多囊肾 5例 ,狼疮性肾炎 3例 ,遗传性肾炎 3例。治疗前血生化指标的平均值为 :尿素氮 (Bun) 2 8.16± 9.47mmol/L ,血肌酐 (Scr) 5 0 1.6 0± 2 0 4.2 3μmol/L ,血红蛋白 (Hb) 70± 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透出液中癌抗原125(CA125)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及35例CAPD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浓度,CAPD治疗组患者透出液CA125浓度;比较健康对照组与CAPD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浓度的关系;分析腹膜炎、透析时间、腹膜转运特性对CAPD患者透出液CA125浓度的影响.结果健康对照组与CAPD治疗组血清CA125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腹膜炎组治疗前CA125浓度[(58.12±10.16)u/ml]显著高于非腹膜炎组[(34.86±3.96)u/ml](P<0.01),治疗后透出液CA125浓度[(37.5±.16)u/ml]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与非腹膜炎组无显著异(P>0.05);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透出液中CA125浓度[逐渐下降,两者呈负相关(r=-0.67、P<0.001);高腹膜转运组CA125浓度[(46.86±9.88)u/ml]与高平均及低平均转运组CA125浓度[(43.96±7.98)u/m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透液中CA125主要由腹膜间皮细胞分泌;腹膜转运特性对透出液CA125浓度无影响;动态监测CAPD患者透出液CA125浓度变化,对于评价腹膜转运功能,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蒙诺 (福辛普利 )为目前新的独特一类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 ,它在药代动力学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我们应用蒙诺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56例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按 WHO诊断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在 30 mg/2 4 h以上 ,无肾功能失代偿的糖尿病肾病 ~ 期患者 86例 ,男46例 ,女 40例。年龄 45~ 72岁平均 (59.2 8±8.35)岁 ,糖尿病史 4~ 2 1 a,平均 (1 2 .54± 7.1 8) a。糖代谢控制稳定 ,空腹血糖 (9.8± 2 .92 ) mmol/L,Hb A1 c(7.1 4± 1 .56) % ,饮食蛋白限量为 :蛋白质摄入量 0 …  相似文献   

14.
<正> 应用洛汀新(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根据1985年的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37例;男性16例,女26例,年龄28~69岁,平均48.3±1岁,病程2~21年,平均9.8±5.6年,根据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早期肾病组,即A组,临床肾病组,即B组,终末肾病组,即C组,分别为12例、27例、3例,上述病例均排除心衰,肾炎等引起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PD)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以代替肾功能,维持生命。但由于PD期间并发症的增多,如营养不良[1],心血管病的发生增多[2]以及患者进行性肾残余功能的丢失和腹膜透析次数的自行减少,透析不充分及个体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病死率仍在较高水平。1995年6月~2005年8月,我们收治的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的尿毒症患者30例,对其存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肾内科治疗尿毒症CAPD患者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0岁,平均42.5岁。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5例,红斑狼疮性肾炎2例,高血压肾病2例,肾盂肾炎2例,紫癜性肾炎1例,痛风性肾病1例。全部采用CAPD方式进行透析治疗,透析管为“O”型管(Oset)及“Y”型管(Yset),1999年后改用双联系统(Twin Bag),均已治疗3个月以上,最长的PD治疗已达10年以上。1.2治疗方法CAPD均采用美国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盐无钾葡萄糖1.5%~4.25%的腹透液2L×4次/d。根据个体病情较重的,适当增加透析次数,连接方式用“O”型管17例,双联管13例。同...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淑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2):157-157,159
目前环孢素 A( Cs A)成功用于器官移植 ,但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报道尚少 ,我们在 2 3例难治性病例中进行了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所有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尿蛋白超过 3 .5g/ d;2血浆白蛋白低于 3 0 g/ L;3水肿 ;4血脂升高。治疗组男 1 3例 ,女 1 0例 ,年龄 3 8.2± 8.4岁 ,治疗前病程 4~ 84个月 ,其中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FSGS) 6例 ,膜性肾病 ( NM) 8例 ,系膜增生性肾炎 ( Ms PGN) 6例 ,狼疮性肾炎 ( L N) 3例。对照组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3 0 .7± 1 3 .6岁 …  相似文献   

17.
陈方树  陈华  雷金凤 《浙江医学》2003,25(8):497-497,501
一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因经济原因 ,不能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 ,导致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加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减少这些患者透析急性并发症 ,我院试用可调钠透析 (sodiummodelinghemodialysis ,SMHD) ,结果提示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为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 ,男性4例 ,女性1例 ,年龄47~66岁 ,维持性透析时间3~7月。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 ,糖尿病肾病1例 ,高血压肾病1例。透析前平均血清肌酐浓度 (1127.0±219.5) μmol/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52.0±1.1) g/L。…  相似文献   

18.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 (a)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肾脏疾病患者脂蛋白Lp(a)的变化特点 ,作者对133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Lp(a)进行了检测 ,并与健康者进行了对比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终末肾功能衰竭患者组 :5 1例 ,男 33例 ,女18例 ,年龄 2 1~ 6 3岁 , x±s(4 2± 2 1)岁 ,其中血液透析 (HD)2 8例 ,腹膜透析 (CAPD) 2 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组 :36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8~ 5 6岁 , x±s(33± 2 2 )岁。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组 :4 6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11~ 6 3岁 , x±s(37± 2 6 )岁。对照组 :6 8例 ,本院健康体检人员 ,经病史询问和体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市级医院开展腹透的"非医疗瓶颈因素"。方法分析1996年7月-2011年12月间肾内科160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透中心规模、腹透液计费方式、医患对腹透的认识等因素对开展腹透的影响;比较该科累计患者人数小于50名前及大于50名后CAPD:掉队率(DOR)、PD治疗时间(TOT)、1年技术生存率等的差异。结果考虑到"价效比"及"生活质量",分别仅45.6%与51.8%的医生推荐患者行腹透。腹透液按"药品"计费前66.8%的医生建议患者行血透,高于腹透液按"药品"计费后(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计CAPD人数小于50名前,患者的DOR(25.2%vs 19.3%)、死亡(32.1%vs 17.7%)、漂管(5.7%vs 2.7%)、腹透漏液(3.3%vs 1.3%)、隧道感染(9.4%vs 5.4%)、腹膜炎(1∶16.3病人月vs 1∶23.9病人月)的发生率均高于累计CAPD人数大于50名后,患者的TOT[(20.4±6.3)月vs(36.3±9.6)月]、1年技术生存率(81%vs 95%)、1年导管完好率(82%vs 93%)分别低于累计CAPD患者人数大于50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患对腹透的认识误区、腹透液计费方式、腹透中心规模的大小制约了该中心腹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患者常由于高血压引起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持续严重的高血压亦会加剧肾脏的损害,因此,在慢性肾衰中,控制高血压是一个重要课题。用腹膜透析疗法(腹透)对控制尿毒症和高血压疗效均佳,鉴于国内仍未有报告,今将我院1979~1981年6月的26例分析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一) 本组26例均为晚期慢性肾衰有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的标准为:舒张压>90mmHg。或/及收缩压:39岁以下>140mmHg、40~49岁>150mmHg),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38岁。腹透前平均血压为183/110mmHg(144/98~230/150mmHg)。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尿酸性肾病、肾结核、糖尿肾病、狼疮性肾炎各1例。共透析了122.7个病人透析月,透析时间最长1例为580天。3例血浆肾素活性的测定结果正常。(二) 疗效评定:1.疗效显著:腹透后血压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仅需服少量降压药。2.有效:舒张压较原来下降20mmHg以上,收缩压亦有相应下降。3.微效:腹透后舒张压较原来下降10~20mmHg,收缩压有相应的下降。4.无效:腹透后血压无下降或舒张压仅降低≦9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