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铜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加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大鼠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Fe)的变化,以评估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分别检测大鼠造模前后及铜剂联合EPO加铁剂治疗后的Fe、RBC、Hb、Hct等指标。评估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Hb、RBC、Fe的变化。结果治疗后,Ⅱ、Ⅲ两组大鼠Hb、RBC及Fe含量均增加,在Hb生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Ⅲ组Hb的增加最明显。结论铜剂联合EPO加铁剂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对铁剂的吸收和利用,并促进肾性贫血大鼠Hb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8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贫血患者给予佳林豪12000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2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取血检测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组分(IRF)、网织红细胞组分(Re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EPO注射48h后IRF、Ret升高(P〈0.05),IRF升高更为显著,且IRF在给药前和给药48h后的数值无重叠区,1周后IRF、Ret进一步升高,12周时IRF、Hct、Ret、RBC、Hb均比用药前显著增高,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晚幼红细胞增生最为明显。结论: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IRF可成为肾性贫血患者应用rHuEPO后早期疗效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康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服用益康胶囊和肾康宁,治疗2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肾功能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为6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Hb、RBC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Hb、RBC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RBC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Scr、Ccr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血Scr、Ccr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Scr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cr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r、Ccr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康胶囊可升高肾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延缓慢性肾衰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血红蛋白H病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血红蛋白H(hemoglobin H,HbH)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25例HbH病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红细胞(red bloodcell,RBC)计数、HbH含量及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计数的动态变化及疗效;同时检测患者的基因类型,比较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液参数的变化及疗效。结果:25例患者自服药第1个月起至疗程(3个月)结束,血液参数Hb、RBC、Ret水平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12例基因缺失型患者Hb、RBC、Ret明显提高(P〈0.05,P〈0.01),13例基因非缺失型患者Hb、Ret明显提高(P〈0.05,P〈0.01)。25例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4%,中药对基因缺失型和非缺失型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HbH病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明显提高患者Hb、RBC、Ret水平,尤其以基因缺失型患者为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确定从益肾泄毒法论治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观点,观察自制益肾生血胶囊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24例不同病因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患者给予益肾生血胶囊口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b、RBC、HCT、ALB变化。结果:益肾生血胶囊治疗前后Hb、RBC、HCT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肾泄毒法是论治慢性肾衰竭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3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用rHuEPO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变化。结果rHuE-PO治疗后,Hb、RBC计数、MPV显著升高,PLT计数、PDW无显著变化。结论rHuEP0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好,并显著增加MPV,改善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肾衰合并肾性贫血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8例,采用日本麒麟鲲鹏公司出品的rHuEPO利血宝6 000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利血宝3 000U皮下注射2次/周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gb、RBC、Hct比较,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82.9%,P>0.05。结论每周1次大剂量皮下注射rHuEPO与每周2次应用rHuEPO比较有相同的效果,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rHuEPO)治疗维持血液透析 (HD)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贫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2 6例维持HD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13例 ,应用国产rHuEPO ,B组 13例 ,应用进口rHuEPO ,疗程 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 (RBC)计数及血压 (Bp)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Hb、HCT、RBC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5 ) ,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国产rHuEPO的疗效与进口rHuEPO相当 ,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实验组每次透析后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压积(Hct)。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Hb、RBC及Hct均有所升高(P<0.05)且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可以使患者的Hb、RBC及Hct明显升高,提高肾性贫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鬼针草对大鼠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为鬼针草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连续16 d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造模,同时给予鬼针草煎剂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作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鬼针草能明显降低肾性贫血模型大鼠血中Cr和BUN水平(P<0.01,P<0.05),明显提高血中RBC、Hb和EPO水平(P<0.01,P<0.05,P<0.05),减少肾单位坏死,并减轻肾组织炎性浸润.结论 鬼针草对庆大霉素所致肾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缓肾脏坏死、改善肾功能和增加EP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肾性贫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23例给予琥珀酸亚铁片口服,观察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HCT、Ret、SI、SF和TSAT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b、HCT、SF、TAST均显著改善(P<0.05),而Ret、SI无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2/23),低于对照组的34.8%(8/23)(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较口服琥珀酸亚铁片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rHuEPO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5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1万IU rHuEPO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行骨髓显微成像分析和铁染色;分别检测血象中RBC, Hb,Hct,Ret%;检测血清铁,SF和骨髓像中E%,G/E,外铁、铁粒幼细胞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5例中显效10 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48.57%.22例治疗后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项指标,而血清铁、SF、外铁、铁粒幼细胞均显著降低。结论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骨髓红系增生显著,随着骨髓造血增强,大量机体储存铁被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缺铁性贫血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抗贫血治疗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对入选者在整个孕期持续观察随访了解贫血恢复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缺铁性贫血病因、危害等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用药依从性、合理膳食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贫血孕妇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对孕期补充铁剂的依从性,使患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行之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分组的依据为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其中Ⅰ组(n=31)、Ⅱ组(n=28)、Ⅲ组(n=20)的输血方法分别为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较高(P〈0.05);(2)三组间的输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后三组患者的Hb、RBC均显著升高,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Ⅰ组比较.Ⅲ组的Hb、RBC、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改善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红细胞制剂输注联合应用血液置换,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28例行rHuEP0治疗,用法为:150u/kg·次,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4周;对照组28例未用rHuEPO治疗,余治疗相同。观察rHuEP0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对患者生存质量(QOF)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显著提高,KPS较化疗前无变化,而对照组Hb水平下降,KPS较前下降。结论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副反应少,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肾衰竭患者相比较,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共经治26例慢性AAN肾衰竭患者。选择同期31例原发性CGN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测定用药前的血红蛋白(Hb)及血肌酐,根据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分为GFR≥60ml/min及GFR〈60ml/min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及两组中相应亚组Hb的差异,以Hb为因变量,GFR为自变量,求线性回归方程,并比较两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及截距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两组之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AN组hb比CGN组显著低(P〈0.01),两个亚组中也是慢性AAN组Hb比CGN组显著低(P均〈0.01)。慢性AAN组Hb与GFR倒数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及截距均显著比CGN组小(P〈0.01)。结论与CGN肾衰竭患者相比,慢性AAN肾衰竭患者贫血发生早、进展快、程度重,这种特点可能与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损害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红细胞(RBC)输注量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APACHEⅡ评分≥15分并且≤25分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三组均予常规止血早期液体复苏等治疗,对照1组设定血红蛋白(Hb)〈60g/L为输血指征;对照2组Hb〈80g/L为输血指征;治疗组应用参附注射液,同时设定以Hb〈60g/L为输血指征。观察各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ICU治疗天数、RBC输注量,6、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24、72h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ICU治疗时间、RBC输注量,6、24h乳酸清除率及24、72h PT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或P〈0.01);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6h乳酸清除率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天数、RBC输注量、24h乳酸清除率、24、72h PT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2组(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组织氧供,有效改善细胞氧代谢,从而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RBC输注量,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断补铁治疗小儿轻度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效果及其细胞学分析。方法:46例轻度IDA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与硫酸亚铁2mg(kg.次),每日3次,饭后口服;试验组按照元素铁2mg(kg.次),隔日1次,早餐后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时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记录患儿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铁剂治疗后,两组RBC、Hct、Hb、MCV、MCH及MCH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SI及SF显著升高(P均<0.01),但TIBC则降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隔日补铁治疗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优于每日补铁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损伤的45例早产儿(男30例,女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出生后即给予EPO治疗,每次500U/kg,每周3次,连续治疗3~4周。测试所有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浓度,监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和血小板(PLT)、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①治疗组NBNA评分正常率为79.81%,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入院第3、7天血清NSE和S-100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生后3、6个月治疗组MDI[(91.65±6.37)、(96.70±7.34)分]、PDI评分[(87.10±5.56)、(95.80±5.33)分]均高于对照组[MDI:(81.06±10.71)、(87.00±9.37)分;PDI:(81.88±6.68)、(89.69±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治疗2周后EPO治疗组Hb、Ret水平p(168.30±20.80)g/L、(3.95±0.8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16±15.14)g/L、(2.66±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LT水平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保护受损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在改善早产儿脑损伤预后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血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住院手术的患者210例,分别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t)的情况。结果:腹腔镜术前、术后的WBC、Hb、GR、P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手术术前、术后的WBC和G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腹式附件手术术前、术后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肌瘤剔除术术前、术后H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是微创手术,基本不影响血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