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与三尖瓣收缩期位移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 45%,且NYHA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入院当天收集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第2日空腹抽血测定血电解质,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选用改良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入院48h内行超声心动图测定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血清钠水平将全部入选病例分为低钠血症组(血清钠 ≤ 135mmol/L,n=52)与正常血钠组(血清钠>135mmol/L,n=64)。对比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超声学指标差异。此外,对低钠血症组,以血钠水平分别与TAPSE、eGF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将TAPSE与eGF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低钠血症组NT-proBNP显著高于正常血钠组(P=0.032),TAPSE降低及eGFR下降与血钠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4);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低钠血症组其血钠水平与TAPSE降低及eGFR下降均呈正相关(r=0.785;r=0.702)。同时,低钠血症组TAPSE下降与eGFR下降亦呈正相关(r=0.630)。结论 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与TAPSE下降及eGFR降低之间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识别此类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简便而实用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MPV)、尿酸(UA)、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DEXA)检测,采用腰椎和左髋部两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n=91)、骨量减少组(n=140)以及骨质疏松症组(n=149),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等相关资料,测量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LR、RDW、MPV、UA、TBIL等指标水平,比较三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BMI、NLR、RDW、MPV、UA、TBIL在三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年龄、性别、NLR、RDW、MPV、UA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BMI、TBIL与骨质疏松呈负相关,多元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LR、UA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208,1.013,P<0.05),相比于男性,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性更大,同样为其危险因素;BMI、TBIL为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OR=0.470,0.420,P<0.05)。结论 年龄、女性、NLR、UA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TBIL为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90例成功实施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95)、对照组(n=95)。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指导,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院内、院外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运动康复组LVESD、LVEDD、LVEF均较出院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6个月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升高(P<0.05),且心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运动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两组生理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亚临床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因素评估,同时评价早期心脏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检查价值。方法 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25例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进行常规心脏CT扫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根据症状将其分为伴发痛风的高尿酸血症组(GHU)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AHU),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99例为对照组。分析冠脉钙化的发生情况差异,以及冠脉钙化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①心脏CT平扫检查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冠脉钙化的发生率为36.9%,较对照组(10.1%)明显升高(P<0.01);GHU组发生冠脉钙化的发生率(48.9%)明显高于AHU组(10.8%,P<0.01);②存在冠脉钙化的人群血尿酸水平高于无冠脉钙化组(P=0.01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冠脉钙化呈正相关(r=0.099,P<0.05);③冠脉钙化与患者的年龄(r=0.500,P<0.01)、高血压(r=0.232,P<0.01)、TC(r=0.096,P<0.05)、LDL-C(r=0. 097,P<0.05)、HDL-C(r=-0.276,P<0.01)及伴发痛风(r=0.416,P<0.01)相关;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风、年龄、为冠脉钙化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HDL-脂蛋白为冠脉钙化的保护因素。结论 CT检查发现无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仍有较高的冠脉钙化发生率,尤其是有痛风病史的患者冠脉钙化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高尿酸血症、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伴发痛风与患者冠脉钙化发生密切相关,HDL-脂蛋白水平成为主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AS5水平与左室重构(LV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1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LVR分为LVR组62例与非LVR组10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lncRNA GAS5相对表达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重构指数(LVRI)。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GAS5与左心室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lncRNA GAS5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关系,ROC曲线分析lncRNA GAS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LVR组甘油三酯(TG)、LVEDV及LVESV高于非LVR组(P <0.05);而LVEF、LVRI低于非LVR组(P <0.05)。LVR组lncRNA GAS5较非LVR组降低(P <0.05)。lncRNA GAS5与LVEDV、LVESV呈负相关(r =-0.324和0.458,P =0.000和0.001),与LVEF、LVRI呈正相关(r =0.376和0.395,均P =0.000)。LVEF[O=3.152(95% CI:1.651,6.016)]、LVRI[O=1.354(95% CI:1.137,1.614)]及lncRNA GAS5[O=1.265(95% CI:1.346,1.189)]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者发生LVR的危险因素。lncRNA GAS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R的临界值为0.812,AUC为0.827(95% CI:0.768,0.891),敏感性为71.56%(95% CI:0.603,0.788),特异性为82.66%(95% CI:0.742,0.923)。结论 急性心肌梗患者血清lncRNA GAS5水平降低与LVR的发生有关,在心室重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共210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检验结果及同时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分为两组:左心室肥厚组(n=89)和左心室正常组(n=121),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LN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LVMI与尿酸、hs-CRP呈正相关(r=0.283、0.327,P<0.05),与血红蛋白,eGFR呈负相关(r=-0.232、-0.18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hs-CRP、血红蛋白与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r=0.235、-0.206,P<0.05)。 结论 炎症状态、贫血是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炎症状态、纠正贫血可能利于减少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不同病因(脑梗死及呼吸衰竭)所致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梗死及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分为脑梗死组(n=63)和呼吸衰竭组(n=3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NSE)的差异。再根据意识状态分为昏迷组(n=19)和无昏迷组(n=75),比较NSE水平的差异,并对NSE与相关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总体NSE异常率为26.6%,呼吸衰竭组的NSE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组[12.54(12.95)ng/ml vs 11.05(5.80)ng/ml,P=0.046],而TBIL、ALB、PaO2显著降低(P均<0.05);昏迷组的NSE水平显著高于无昏迷组[16.35(10.77)ng/ml vs 11.05(4.32)ng/ml,P=0.01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SE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246,P=0.019)。结论 NSE水平与意识障碍程度密切相关,NSE可能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脑损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平  刘伟  秦际逵 《安徽医学》2020,41(5):530-533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确诊的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164例。根据非布司他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患者(n=118)与未达标患者(n=4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非布司他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布司他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为(382.43±81.90)μmol/L、白细胞计数(WBC)为(6.36±2.10)×109/L、尿尿酸水平为(3.36±0.80)μmol/L,血红蛋白(Hb)为(123.64±18.73) 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患者高血压(19.49%)、糖尿病(8.47%)、转换用药(2.54%)和用药间隔[(2.72±0.75)个月]与未达标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和转换用药是影响非布司他治疗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用药间隔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非布司他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的高尿酸水平,高血压和转换用药是影响非布司他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用药间隔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扬  陈良余 《安徽医学》2017,38(11):1413-1416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钠肽(BNP)、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1例CHF患者(慢性心衰组)和36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慢性心衰组按照心功能诊断和分级标准(NYHA分级)分Ⅱ级(n=24)、Ⅲ级(n=31)、IV级(n=16)3个亚组。分别测量各组血浆Hcy、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慢性心衰组血浆Hcy和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心功能级别升高,Hcy、BNP水平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慢性心衰组内,血浆Hcy水平与BNP和LVEDD呈正相关(r=0.394、0.44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83,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者,且与BNP、LVEDD、LVEF密切相关,是影响心脏功能和结构的重要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80例AMI合并LVA患者.根据LVA病理解剖分型将患者分为A组(AMI合并功能性LVA)、B组(A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左室重构(LVRM)的变化.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35例和常规药物加急诊PCI术组37例,于入院24 h内或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及入院第10 d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时及第9~10 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析血浆NT-proBNP变化与左室形态与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 药物组与药物加直接PCI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LVEF、FS值增高,P<0.05,LVEDD、LVED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CI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治疗前血浆NT-oroBNP、LVEF、FS、LVEDD、LVEDV均无明显差异,P>0.05.PCI组较药物组治疗后血浆NT-oroBNP明显下降,LVEF、FS明显增高,P<0.05,LVEDD、LVEDV下降,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发病24-48 h)血浆NT-proBNP增高可反映左室重构的变化,而早期直接PCI术可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并可降低左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46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冠心病组95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3例,根据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分为0~20分,20~40分和>40分3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MIA)法测定血清NT-pro BNP浓度,采用免疫透析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 UAP组和AMI组血清NT-pro BNP、hs 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清NT-pro BNP、hs 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NT-pro 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413,P=0.00),与hs CRP呈正相关(r=0.194,P=0.019),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42,P=0.018),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r=0.010,P=0.922)。结论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相关,同时也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以用于反映心肌受损程度,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分析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进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及48 h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 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NT-proBNP水平均随治疗时间而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SD、LVEDD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LVEF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上升(P<0.05)。结论急诊PCI可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320排CT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与左心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的患者108例,其中轻度狭窄患者44例,中度狭窄患者36例,重度狭窄患者28例,分别记为A组、B组、C组;另外选择健康对照组患者33例,记为D组。所有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LV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每搏排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结果 对于左前降支病变的患者,随着左前降支狭窄程度的增加,LVEF逐步下降,并且对于中度狭窄以上的患者,LV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P<0.05)。左前降支中度狭窄以上患者,LVEDV、LVESV及LVMM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LVMM随着左前降支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SV及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左前降支病变患者中轻度狭窄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除了LVMM外,其他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具有重要价值。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会引起左心功能降低,且会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但左前降支轻度狭窄时左心功能下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作AMI且发病24 h内未行静脉溶栓病人43例,其中行急诊PCI病人29例(急诊组),择期PCI病人14例(择期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指标前后变化。结果:2组病人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1、3个月急诊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指标均下降(P<0.05~P<0.01),LVEF明显升高(P<0.01);择期组LVEDD、LVEDV、LVESV均下降(P<0.05~P<0.01),LVE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升高(P<0.01)。2组病人术前LVEDD、LVESD、LVEDV、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病人术后1、3个月的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诊PCI可改善AMI病人左心室重构,抑制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对AM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笔者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51例(A组),健康志愿者25例(B组),均行常规二维及RT-3DE检查,通过Qlab 6.0定量分析软件分析整体及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整体和节段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整体-节段及节段-整体的射血分数、左心室最大射血速率和充盈速率以及Tmsv16-SD。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AMI患者左心室整体EDV、ESV、Tmsv16-SD%水平均增高,LVEF、PER/EDV、PFR/EDV水平均下降(P均<0.05),梗死节段及邻近梗死区域的大部分rEDV、rESV增高,rEF、rgEF均下降(P<0.05)。结论 RT-3DE能够评价AMI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26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大鼠建立AMI模型,随机分为AMI组、miR-126 mimics negative control(NC)组及miR-126组,其中NC组及miR-126组分别采用心肌组织局部注射慢病毒转染miR-126 mimics NC及miR-126 mimics,另外假手术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记录大鼠心脏功能,TCC法及原位末端凋亡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指数及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及Caspase 8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Bax及Bcl-2表达,同时RTPCR法检测Fas及Fas-L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及N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长轴缩短分数(FS)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降低,心肌凋亡指数提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大,Caspase 3及Caspase 8活性上升,Bax蛋白表达量上调,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Fas及Fas-L mRNA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MI组及NC组比较,miR-126组能扭转此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26能显著抑制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miR-499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中医医院的11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另选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RT-3DE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的标准差(Tmsv16-SD%)、最大差值(Tmsv16-Di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RT-3DE检查参数与miR-499相对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RT-3DE检查参数与miR-499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3DE参数、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及联合诊断对心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LVEDV、LVESV、Tmsv16-Dif%、Tmsv16-SD%及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与LVEDV、LVESV、Tmsv16-Dif%、Tmsv16-SD%均呈正相关(r =0.373、0.347、0.228和0.395,均P <0.05),与LVEF呈负相关(r =-0.341,P <0.0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的AUC、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分别为0.932(95% CI:0.912,0.984)、0.855(95% CI:0.796,0.908)、0.832(95% CI:0.763,0.896)。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miR-499水平呈高表达,与RT-3DE参数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对心衰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