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胃腺癌(GTAC)、大肠腺癌(LIT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5)。结论: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mut-s同系物1(hMLH1)、人类mut-s同系物2(hMSH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Rb)在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对63例大肠癌标本中癌组织、距癌灶3cm以外的癌旁组织、距癌灶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hMLH1、hMSH2和Rb进行检测。结果:HMLH1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在不同年龄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hMSH2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并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浸润范围大肠癌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Rb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MLH1、hMSH2和Rb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金属硫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对66例病人的癌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MT的表达状况。结果:MT在胃癌中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4.5%(36/66),MT在胃癌中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与侵犯深度呈正相关。结论:MT在胃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MT对制定化疗方案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P16蛋白在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大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肠癌、大肠黏膜腺瘤伴异型增生、炎症及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的P16阳性表达率为42.1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炎症、轻度异型增生(P<0.01),亦低于中度异型增生(P<0.05),与重度异型增生无差别(P>0.05);高分化大肠癌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P<0.01);有血道转移组的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P<0.05);随Ducks分期进展,P16表达率依次下降(P<0.05)。结论P16基因参与大肠黏膜的癌变过程,检测其表达产物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检测膀胱癌TopoⅡα和MT对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金属硫蛋白(MT)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96例,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opoⅡα和MT。结果TopoⅡα和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9.33%(56/96)和53.13(51/96),TopoⅡα在膀胱癌I级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级组(P<0.05),MT则与之相反,级阳性率高于Ⅱ、Ⅲ级(P<0.05)。TopoⅡα和MT在膀胱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TopoⅡα和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检测TopoⅡα和MT对制定化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型膜型金属蛋白酶(memb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T1-MMP)mRNA的表达与人类大肠癌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38例大肠癌中MT1-MMP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86.8%(33/38)的大肠癌中MT1-MMP mRNA的表达高于相应正常黏膜(P<0.01),癌/ 膜的中位数为1.63(Min=0.70,Max=11.00),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T1-MMP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反映大肠癌侵袭能力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中的 S- P法检测 6 7例大肠癌中 p16、cyclin D1 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p16、cyclin D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8%和 44 .8% ,高分化癌 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而低分化癌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 p16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在大肠癌中 p16与 cyclin D1 呈负相关。提示 p16基因失表达和cyclin D1 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其在大肠癌中的反向表达支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色素框同源蛋白8(CBX8)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BX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根据大肠癌组织CBX8的表达水平将172例患者分为CBX8低表达组70例、高表达组102例.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CBX8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BX8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直肠癌或者结肠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X8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是否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术前血清CEA水平、血管侵犯以及癌组织CBX8的表达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EA水平、血管侵犯、癌组织CBX8表达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X8高表达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BX8呈高表达,然而癌组织中CBX8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朱曦龄  梁莉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331-1334,1337
目的 检测Galectin-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组织标本(癌旁正常组织30例,腺瘤组织25例.大肠癌组织65例,淋巴结转移癌38例)中的Galectin-1蛋白的表达.(2)用实时RT PCR法分析Galectin-1mRNA在32对新鲜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Galectin-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强阳性率逐渐增加;正常粘膜中的强阳性率为0,在腺瘤中的强阳性率为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为6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淋巴结转移癌中Galectin-1的强阳性率为86%,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2);在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2)在32对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的Galectin-1mRNA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其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分别为1.98、2.27、1.42倍.结论 Galectin-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大肠癌的浸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c-erbB-2及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与良性增生性息肉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P16蛋白在大肠癌淋巴结无转移组中显著高于转移组,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及P16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erbB-2及P16蛋白,对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mdr1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mdr1基因产物P-gp表达39例,阳性率6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按照AJCC的TNxM分期,x≥2的病例与x<2的病例P-gp表达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gp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大体类型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的P-gp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dr1基因产物P-gp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P2 1WAF1/CIP1的表达与p5 3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RCR -SSCP方法对 42例新鲜大肠癌组织中上述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p5 3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47.6 % (2 0 / 42 ) ,且在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突变北显著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5 ) ;P2 1WAF1/CIP1在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分化癌组织 (P <0 .0 1)。 2 0例p5 3基因突变组中 ,P2 1WAF1/CIP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 2 2例p5 3基因未突变组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P2 1WAF1/CIP1的低表达可能与p5 3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5例大肠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大肠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癌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46.2%(P<0.01);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率分别为68.2%、44.1%和22.2%,高分化大肠癌与低分化大肠癌之间hMLH1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0.010.05)。结论:hMLH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分化相关,大肠癌分化程度越低,hMLH1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100A10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100A10蛋白在90例大肠癌(包括30例腺癌组、30例粘液癌、30例未分化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S100A10在腺癌组、粘液癌组、未分化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腺瘤组(P<0.01);腺瘤组大肠组织中S100A1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χ2=6.69,P<0.01);未分化癌组S100A10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粘液癌组(分别为χ2=5.79;6.13,P<0.05)。大肠癌中S100A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腺癌组为46.42﹪、粘液癌组为53.57﹪、未分化癌组为64.70﹪,S100A10在腺瘤组阳性表达为33.33﹪,在正常组阳性表达为6.66﹪。S100A10在大肠癌Ⅲ期、Ⅳ期阳性表达分别为74.19﹪、87.50﹪,明显高于大肠癌I期、Ⅱ期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0.00﹪、41.66﹪)(P<0.01)。S100A10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结论 S100A10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关,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大肠癌中S100A10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hTE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和TRAP -ELISA技术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hTERT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5 % (17/20)和90 % (18/20)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 (1/20)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0001) ;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低分化与中高分化间的差异显著 (P<0.05) ,而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水平高度相关 ,二者均可作为大肠癌诊断的标志物 ,但hTERTmRNA的检测更为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 90例大肠癌的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检测。结果发现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 65.6%和 57.8%。高分化癌的阳性率最高 ,高、中、低分化癌三者比较P <0 .0 0 1 ,大肠癌中的分化程度与PR、ER的阳性率成正相关关系。在大肠癌的分期Dukes中 ,PR、ER的表达率以C期最低 ,A、B、C三期比较 ,P <0 .0 1和P <0 .0 2 ,提示ER、PR阳性率低的癌 ,其侵袭性强 ,生长速度快 ,复发的可能性大。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 ,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50岁以上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50岁以下者 ,(P <0 .0 1 )。结论表明 ,本组病例中半数以上大肠癌具有激素依赖性 ,进行大肠癌的ER、PR检测 ,对估价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SP27在消化道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收集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标本16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HSP在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04%、37.04%和34.43%;在食道癌中高分化组阳性率(75%)明显高于低分化组(38.46%)。HSP表达与性别、年龄、癌侵润深度、淋巴有无转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SP在食道、胃、大肠癌中表达率依次下降,HSP表达率与癌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EMMPRIN和MMP-2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莉  何剪太  葛杰  刘桦  张阳德 《医学争鸣》2008,29(14):1319-132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EMMPRIN和MMP-2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大肠癌患者108例,以正常结、大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MMPRIN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EMMPRIN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8/108)和86.1%(93/108),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7%和20.0%,P<0.01).EMMPRIN和MMP2在中、低分化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率高于无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组(P<0.01);Dukes C-D期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s A-B期(P<0.01).EMM-PRIN和MMP2的表达一致率为91.4%(85/93),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大肠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和MMP2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08,P<0.01).结论:EMMPRIN和MMP-2与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新的大肠癌标记物用于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p5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为大肠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检测55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16、p53蛋白。结果 55例大肠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9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有转移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53的表达阳性率为56.4%,与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p16和p53蛋白两者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4V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CD44V9阳性表达率为高于癌旁组织(P=0.000);伴有远处淋巴转移的大肠癌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01);高中分化的大肠癌组与低分化、黏液腺癌组的CD44V9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别(P=0.282)。结论 CD44V9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