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伤害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严卫军  徐春泽 《疾病监测》2009,24(7):531-53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伤害病例11 162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44∶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0.92%);夏季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30.11%),6月伤害病例占全年的10.82%;非故意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96.72%,以轻度伤害最多(96.28%)。前4位伤害发生原因为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交通事故。 结论中青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  相似文献   

2.
张玉龙  张一英 《疾病监测》2011,26(6):491-49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伤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 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7 391例,男女性别比为2.27 ∶ 1;伤害病例以15~39岁年龄组最多(50.55%);本区户籍占44.67%,外地户籍占55.33%;7月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12.12%),发生时间多在08:11-16:37;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是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66.28%)、跌倒/坠落(22.07%)、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47%)、机动车交通事故(1.86%)、烫伤(1.59%)。 结论 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应重视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荆门市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荆门市0~6岁儿童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荆门市三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上报的0~6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729例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男女比例为1.72∶1。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机动车交通伤害和刀/锐器伤,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61.45%、10.15%、7.00%;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65.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为主(63.92%)。伤害性质以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共占总病例的81.62%。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在7~9月,三个月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37%;一天中9:00—10:00、10:00—11:00、15:00—16:00和16:00—17:00是发生伤害病例最多的时间段,共占总伤害病例数的38.13%。结论荆门市0~6岁儿童以跌倒/坠落为主的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较高,应根据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时间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减少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累计伤害病例22 784例,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钝器伤(40.24%)、跌倒/坠落(16.46%)、动物伤(13.28%)、刀/锐器伤(11.43%)、机动车车祸(10.51%),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场所(40.80%)、公路/街道(22.65%)等;以非故意伤害事故(83.97%)和轻度伤害(76.30%)为主,机动车车祸是造成重度伤害的主要原因(55.26%);总病例在各时间段分布无明显高峰,不同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不同(2=998,P=0.00),大部分伤害事故发生在08:00-22:00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5.51%,一天中17:00-20:00为学龄前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7.43%),16:00-19:00为在校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6.91%),00:00时段(12.85%)、20:00时段(8.38%)、21:00时段(8.38%)为自残/自杀意图伤害事件发生的3个高峰时段。 结论 职业伤害、动物伤害及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对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控制伤害事件发生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1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28 807例,男女性别比为1.6:1,其中25~44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37.62%);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22.53%)、跌倒/坠落(22.21%)和钝器伤(18.6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工业建筑场所(29.65%)、公路/街道(27.79%)和家中(25.29%);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4.95%)和轻度伤害(71.55%)为主。 结论 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地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同时应针对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和钝器伤等伤害积极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周毅恒  陈杨  梅丹 《疾病监测》2014,29(9):744-74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2012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收集伤害病例43 4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其中25~44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42.68%);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33.50%)、跌倒/坠落(28.26%)、刀/锐器伤(18.57%)和机动车车祸(14.0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25.92%)、公共居住场所(23.15%)、工业和建筑场所(17.25%);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1.30%)为主,大部分为轻度伤害(75.92%)。结论针对不同人群、伤害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特别要对0~1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跌倒伤害以及全人群交通伤害开展积极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2007年城乡6家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急诊伤害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城乡共6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对2007年1~12月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1 875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4∶1;前5位伤害原因是机动车事故、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和非机动车事故,各占26.8%、22.5%、22.1%、9.6%和9.2%;年龄集中在22~44岁;农村、城市的伤害在9~12月、6~9月有一定的集中趋势;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多为轻度伤害;受伤部位以头部为主。结论河北省2007年居民伤害以机动车事故、跌倒/坠落、钝器伤和刀/锐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军  周林  刘守钦 《疾病监测》2015,30(3):233-235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3年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山东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度哨点监测医院住院的伤害病例(含急诊观察病例)。结果 2013年共报告伤害病例4021例,男女性别比1.84:1。15~64岁人群占81.20%,其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12.6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学生分别占73.36%、8.73%和4.77%。08:00-11:00和15:00-17:00共报告2093例,占53.42%。公路街道、住宅、工业或建设场所为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占39.59%、30.96%和13.16%;钝器伤、刺伤/锐器伤、身体用力过度居伤害前3位,分别占73.39%、8.16%和5.99%。伤害部位前3位的是头面部、上肢、下肢,分别占30.99%、22.23%和21.84%。结论 2013年济南市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钝器伤、意外事故、非故意伤害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骨折与浅表损伤居前列。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成都市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中小学(中专)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分层随机抽取一个三甲医院和2个二级医院作为监测医院,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到监测医院就诊首诊为伤害的中小学(中专)学生患者作为监测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类型和特征.结果 调查伤害患者共计3753例,男女性别比为2.09:1,小学生最多(56.62%),其次为高中、中专生(23.79%)和初中生(19.58%).小学生伤害前3位原因为跌落、动物咬伤、交通事故,初中生为跌落、钝器伤、交通事故,高中生为跌落、交通事故、锐器伤.1年中伤害发生时间以7-9月较高,1天中以18:00-20:00点较高.伤害部位以头部较多,伤害动机以非故意为主,但也存在自残、自杀现象.结论 动物咬伤、交通事故已成为影响成都市学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问题,应根据本市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保护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5—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老年人伤害监测病例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老年伤害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5—2018年间因伤害首次在深圳市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老年伤害病例10616例,男女性别比为1∶1.35;伤害发生原因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7.12%)、动物伤(13.97%)、刀/锐器伤(10.41%)、钝器伤(8.18%)、道路交通伤害(7.56%)。动物伤在各年份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45.71%);伤害发生时以进行休闲活动时为主(67.96%);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45.79%)、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8.23%)、骨折(12.79%)居多;伤害严重程度多数为伤势较轻,预后良好。结论老年伤害多发于女性,跌倒/坠落、动物伤及道路交通伤害是老年群体伤害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 2012年浙江省新昌县共收集伤害病例10 971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1∶1。年龄构成以15~44岁年龄组为主,占40.99%。职业以农/渔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26.01%、24.55%和24.41%。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包括院子等)最多,占35.90%。受伤原因以跌伤/坠落、交通伤、钝器伤、刺/割伤和动物伤为主,分别占26.58%、23.93%、22.11%、15.68%和7.79%。受伤部位以上肢比例最高,占29.59%。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98.20%。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占96.43%。结论新昌县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切实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两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23.7±7.2)岁。临床表现典型三联症(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9例(30.6%),白细胞计数增多36例(58.1%),淋巴细胞占比≥0.50有56例(90.3%),异型淋巴细胞占比≥0.10有55例(88.7%),肝损伤51例(82.3%)[转氨酶≤10倍正常值上限42例(42/51,82.4%)],脾脏肿大26例(41.9%),肝脏肿大11例(17.7%),EB病毒衣壳IgM抗体(EBV-CA-IgM)阳性34例(54.8%),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定量中位数4.24 lg cp/m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淋巴细胞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占比、EBV-CA-IgM阳性率、E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非肝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计数≥5×10~9/L是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37,P=0.038)。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症状不典型,发生肝损伤概率高,需结合相关检查确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5×10~9/L是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订降低当地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结果 共报告11 697 例外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7.74±14.68)岁,男女性别比为3.14:1;外来人口伤害患者前3 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0.27%)、挫伤或擦伤(30.67%)、颅脑外的其他骨折(7.96%),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0.63%)、跌倒或坠落(22.81%)和钝器伤(22.29%);有51.1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85.12%的伤害发生在一线操作人员。 结论 浦东新区外来人口伤害主要是15~50岁的职业人群,职业伤害以刀或锐器伤为主。外来人口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职业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临床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分析其MR征象特征。结果:40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36(22.50%),其中,内侧半月板损伤数为24(15.00%),外侧半月板损伤数为12(7.50%),韧带损伤数为31(19.38%),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数为14(8.75%),后交叉韧带损伤数为3(19.37%),其中,胫骨16(10.00%),股骨12(7.50%),髌骨3(1.87%),关节腔积液数为38(23.75%),软组织挫伤数为24(15.00%)。结论:MRI能较正确地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部位、形态,是膝关节损伤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陈洁平  张涛  应焱燕  刘媛波 《疾病监测》2011,26(12):990-99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门诊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首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46360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1.85:1,平均年龄(33.3±18.2)岁.15~44岁组为...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 1996 - 2000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监测 ,共发病 127例 ,死亡4例 ,1996 - 2000年发病率分别为 0.57/10万、0.50 / 10万、0.29/ 10万、0.22 / 10万、0.34/ 10万 ,病死率 3.1% ;另外 ,外来人员在广州感染 105例 ,死亡 6例 ,病死率 5.7% ;病例以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多见 ,呈散发性 ,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 ,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临床轻、中型多见 ,1997年实验大白鼠型再次发生 1例 ;正常人群血清学监测未检出出血热病毒抗体。鼠间监测两个监测点及 1998年黄埔区长洲岛、荔湾区南站、清平市场居民区 ,1998-2000年白云山和黄埔区野外进行监测 ,海珠区监测点 3年平均鼠密度 1.5% ,褐家鼠密度 1.5% ,带病毒率 5.2% ,带病毒鼠指数2.8;天河区 5年鼠密度 1.0 % ,褐家鼠密度0.9% ,带病毒率 3.0% ,带病毒鼠指数1.6 ;白云山密度 14.9% ,褐家鼠密度12.5 % ,带病毒率 9.8% ,带病毒鼠指数 11.1;黄埔区鼠密度12.6%,褐家鼠密度9.9%,带病毒率4.0%,带病毒鼠皀数6.3,其中长洲岛鼠密度6.8%,褐家鼠密度5.2%,带病毒率7.1%,带病毒鼠指数6.1;荔湾区南站、清平市场鼠密度2.3%,褐家鼠密度1.8%,带病毒率0.0%,带病毒鼠指数0.5年对实验大白鼠监测,检查9个单位,检出一个单位大白鼠感染率48.9%,其余大、小白鼠全部阴性。广州市5年业监测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无黑线姬鼠,未发现新疫源地和新一带病毒鼠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过性髌骨外侧脱位(TLPD)患者的 MRI 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6例 TLPD 患者的临床 MRI 资料,对有无骨或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关节积液、髌骨半脱位和外倾、解剖异常等进行判断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X 线片及关节镜图像分析,总结该类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初次就诊时被误诊、漏诊有26例(46.4%)。MRI 显示56例(100%)患者均存在“对吻征”所致不同程度的骨软骨损伤,其中股骨外髁外侧前缘有10例(17.9%)软骨骨折,骨软骨骨折6例(10.8%);髌骨下极内侧缘有16例(28.6%)软骨骨折,10例(17.9%)骨软骨骨折。关节内游离体20例(35.7%);50例(89.3%)有不同程度的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和关节积液;髌骨半脱位和外倾36例(64.3%);56例患者中存在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者 16例(28.6%),高位髌骨者14例(25.0%),TT-TG>20 mm 者6例(10.7%)。【结论】TLPD 患者误诊、漏诊率较高,MRI 能准确地显示各解剖结构的损伤及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应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