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介绍对侧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方法。方法:采用对侧背阔肌肌皮瓣,蒂部为背阔肌,从健侧乳腺后间隙将肌皮瓣移至患侧再造乳房,皮瓣长宽比例达(4 ̄5):1。结果:15例乳房再造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满意12例(80.0%),比较满意2例(13.3%),不满意1例(6.7%)。结论: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加假体植入术再造乳房已是经典的术式,随着乳房检查技术的改进,乳房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以及乳房癌根治术式的改进,患侧乳房所切除的组织也大为减少,手术造成乳房局部缺损畸形,大多可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修复,但个别乳房全切除的患者仍然要再造乳房,同时还需修复腋前及锁骨下的凹陷畸形,如果完全用自身组织来修复,  相似文献   

3.
背阔肌肌皮瓣在组织修复和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阔肌肌皮瓣是整形修复外科常用的皮瓣之一,我科自1981年1月开始应用该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及乳房再造共5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加假体植入术再造乳房已是经典的术式.随着乳房检查技术的改进,乳房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以及乳房癌根治术式的改进,患侧乳房所切除的组织也大为减少.手术造成乳房局部缺损畸形,大多可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修复.但个别乳房全切除的患者仍然要再造乳房,同时还需修复腋前及锁骨下的凹陷畸形,如果完全用自身组织来修复,病人的体形状况就无法满足手术的需要,且对修复手术所造成的创伤,病人也难以接受;但应用乳房假体植入,不仅使重建乳房的术式简化,而且修复所需的组织量也大为减少,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蒂背阔肌脂肪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 观察随访58例分别行3种手术再造乳房方式(保乳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再造;背阔肌皮瓣再造)效果.结果 保乳再造:11例均满意,随访也无变化.保留乳头、乳晕再造:27例半年内全部满意,1年后约1/3满意.背阔肌皮瓣再造:20例半年内一般,1年后均失败.结论 ①保乳手术乳房缺损较大时背阔肌脂肪瓣修复同样整形满意;②无条件保乳,若有保留乳头乳晕条件,根治术后背阔肌脂肪瓣是较满意选择;③单纯背阔肌皮瓣再造近远期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6.
背阔肌肌皮瓣临床应用(附七例报告)于敬东周芳汤建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烧伤;乳房再造我院从1985—1995年以来利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行一期乳房再造5例,运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颅骨外板缺损及左足跟...  相似文献   

7.
背阔肌肌皮瓣在乳房修复和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Ⅰ期乳房修复和重建的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例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乳房再造;11例联合假体置入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100%.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美容效果。方法 28名患者,肿瘤最大直径2.0~6.5 cm。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采取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术后常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28名患者背阔肌肌瓣均成活,放疗结束后,背阔肌未受显著影响。术后定期复查,乳房外形评分,25例为优,3例为良。结论采用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给一些乳房较小而肿瘤相对偏大的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可以更广泛地切除乳腺组织,赋予患者最佳的乳房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错过早期治疗机会致肿瘤逐渐增大侵袭胸壁或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治疗上可行连同胸壁组织的广泛切除并一期给予皮瓣修复术,术后5年生存率达43%~57%[1]。背阔肌肌皮瓣的供血来自胸背动脉[2],以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切取面积大,转移覆盖范围广,临近乳房,是胸壁缺损的优良供区。现就我科成功应用该皮瓣1例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宣武医院应用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行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技巧、并发症及再造乳房形态和病人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14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患者平均年龄43岁(24~51岁),Ⅰ期乳腺癌3例,Ⅱa期7例,Ⅱb期3例,Ⅲa期1例。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伤口感染;供区血肿5例(35.7%),除1例需手术处理外,其他患者均经穿刺抽液治愈。背部局部伤口裂开1例,经换药伤口愈合。3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未发现不良后果。随访3~24月,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非常满意9例,满意4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患者。结论乳腺癌术后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是一种较为简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时切取背阔肌及其表面的脂肪构成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至胸壁再造乳房。[结果]8例即时乳房再造均成功。随访10~31个月,均生存,术后远处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和死亡病例。美容效果:优3例,良3例,一般2例。术后3例血清肿,2例轻度皮瓣坏死,2例翼状肩。[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背阔肌移位用来修复肢体功能是 Schott-staedt 氏等人(1955)首先报导的,他们用有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完全移位代替同侧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的屈肘或仲肘功能。SchNeder氏等(1977)报告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皮瓣移位修复同侧胸前部皮肤肌肉缺损。作者通过对新鲜尸体的研究,设计了带血管神经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并于1978年5月及1979年1月,先后成功地修复二例前臂大范围的皮肤和肌肉缺损。现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 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双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连的较小的背阔肌肌皮瓣,两叶皮瓣在受区进行拼接修复较大的缺损,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最大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6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3~6个月后,移植皮瓣成活良好、柔软、色泽佳,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的数目和损伤,并能获得最佳的供区术后外观。  相似文献   

16.
背阔肌肌皮瓣及肌瓣在临床上可用于塑造乳房,修复头、颈、胸和腹部的皮肤缺损,对肘关节的屈曲或手指屈曲功能重建以及修复肘部或上臂的肌肉皮肤缺损,也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乳房切除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因各种原因行乳房切除术的中青年患者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即时乳房再造.结果:再造乳房外形美观,患者满意.结论: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是乳房切除术后即时再造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国外已有较多报道。我院最近手术1例,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女性,29岁,未婚,因右乳肿块于1986年11月在外院行肿块切除手术,经病理检查为分叶状囊肉瘤,继之再在该院施行“改良扩大根治术”,第二次手术病理检查无肿瘤组织残留,也未发现腋和胸廓旁淋巴结转移,术后又接受放射治疗,于1987年2月结束疗程。患者迫切要求重建乳房,于3月23日入我院诊治。入院检查局部和全身无肿瘤复发征象,右侧胸壁有一纵行手术疤痕,上达锁骨下达肋弓,胸壁皮肤菲薄,对侧乳房丰满,入院后曾作患侧背阔肌和胸大肌肌电图检查,均属正常。于1987年4月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采用完全左侧卧位,术前测量所需转移之皮瓣面积为17×6cm,所取皮瓣适足以转位到前胸的移植部位:先在背部沿设计皮瓣作椭圆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然后按设计方案形沿棘突、髂嵴到背阔肌外侧缘解剖并切断背阔肌,其外上缘肌肉部分逐渐收拢,使之成扇形,肌瓣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带蒂背阔肌轴型皮瓣修复上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蒂背阔肌轴型皮瓣修复上肢因严重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质外露继发感染的创面.结果:共做带蒂背阔肌轴型皮瓣修复上肢部分皮肤等组织缺损15例,成功率96.65%,其中10例为深部肌腱、骨关节外露,并继发感染创面,用该肌皮瓣修复,所有修复的肢体均保留和恢复了功能.结论:应用带蒂背阔肌轴型皮瓣修复上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感染创面,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7例8次采用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腹直肌和背阔肌等岛状肌皮瓣修复颈部和胸部缺损。采用此类皮瓣修复咽食管瘘、放射性损伤优于有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此类皮瓣具有(1)能够复盖大面积的组织缺损;(2)所用皮瓣远离放射区域;(3)可以一期手术;(4)容易成活等优点。全部病例均作了大幅度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