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占髋部骨折的50%以上,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发生率逐渐增加~([1]),因保守治疗并发症高,手术治疗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骨折卧床并发症,一般首选手术治疗~([2-3])。但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术后恢复慢,特别是低营养状况患者,如何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创伤更值得关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量的观察,临床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植入髓内钉过程中,需对股骨近端髓腔采用钻头扩大髓  相似文献   

2.
罗超  刘芳  李文华  张新明  刘琦 《中外医疗》2014,(16):104-106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水泥型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采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1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25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Harris评分评价其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关节置换组下地负重时间早于内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泥型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关节置换能明显提前下地负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半髋关节置换(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FHR组),37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64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与PFNA组相比,FHR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但FHR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较PFN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可靠,术后可更早、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病~([1])。骨折内固定手术可重建股骨上端稳定性,为恢复髋关节功能创造条件,但手术后骨愈合、创伤反应,如肿胀、疼痛消退所需的静态环境与肌力、髋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恢复所需的动态锻炼之间存在一定矛盾~([2]),也和老年患者需要避免长期卧床,防止并发症存在冲  相似文献   

7.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病,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类型,高发于老年群体中,该疾病在临床中有较高的病死率,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该病的病死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中可得知,若是老年患者患有粗隆间骨折,1年内并发症引发的病死率高达30%,引发的致残率高达50%。依据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情,采取早期内固定的手术手段,能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仍是临床研究的探讨热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技术,包括内固定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解剖锁定钢板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等,本文简要探讨了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伟巍  洪潮  顾小华  曹欣宇 《上海医学》2007,30(8):630-631,F0004
随着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合并心、肺、脑及糖尿病等疾病,部分患者尚合并骨质疏松。该类患者一般内固定的并发症较多,又不能耐受较大的手术创伤。我院采用Sonamental公司生产的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慢性器质性疾病。保守治疗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不佳,并且疗程长、并发症多,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 方法:2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结果:本组21例,无切口感染,所有病例在2个月内骨性愈合,恢复下肢负重。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顺转子间骨折改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有效防止头颈切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失败患者,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13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其中出现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7例,髋内翻4例,螺旋刀片退出3例,骨折不愈合2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患者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且髋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优良率84.6%。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出现失败的原因有:骨折复位欠佳,内固定物位置不良,患者年龄大,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类型,术后负重时间过早等;出现内固定失败,人工关节置换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朝贵  伍旭辉  李健 《当代医学》2021,27(12):101-10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抗旋转与骨水泥双极半关节成形术联合克氏针张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Evans-Jensen分型均为Ⅲ型及Ⅳ型.采用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34例作为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26例作为置换组,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不同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固定组相对置换组而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长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显著疗效.临床上可综合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多方面考虑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动力髋螺钉组选择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有优势,P<0.05.但隐性失血量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更多,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相对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其显性失血少,但隐性失血多,需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73~88岁,平均79岁。内固定失败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初次骨折固定方法: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5例,DHS(滑动加压鹅头钉)固定6例,短重建钉固定2例。患肢活动受限且均有明显疼痛,基本丧失行走能力,8例经常服用止痛药,5例间断服止痛药。13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其中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11例有随访结果,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9个月,均可扶助行器或手杖行走,达到生活自理或大部分自理。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导致骨不连或严重畸形,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是一种拯救性的治疗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近期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是一种全新的治疗股骨转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HA组)治疗患者29例,同期行动力髋螺钉(DHS组)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A组和DHS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F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A组的骨质疏松程度、术后部分负重时间与DHS组及PF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于此类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而用于手术治疗,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内固定等多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手术后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区塌陷、股骨颈螺钉切出等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我院近2年来对2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内固定、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医学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患有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骨折的同时均伴有骨质疏松症.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实行人工股骨头置技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然后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患者的卧床时间,并对术前及术后的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评析.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96.00±31.23)与内固定治疗组的手术时间(96.26±30.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28.11±3.52)要明显少于内固定置换组(53.16±1.89),人工关节置换组的FRS下降分数为(22.59±11.54),Harris下降分数为(21.21±6.58);内固定置换组的FRS下降分数为(37.57±21.26),Harris下降分数为(29.12±6.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的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卧床时间方面具有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建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85-8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12~36个月随访,平均为(25.09±6.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部位都能实现骨性愈合,其中下蹲受限3例,其余患者都能正常行走。HSS评分:除了骨关节炎与股骨头患者为61分与45分,其余患者评分均在76~100分。HHS评分:除了股骨头患者为43分,其余患者评分均在86~100分。结论对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且伴有骨质疏松患者采取远端微创外固定支架固定加近端微创内固定治疗,手术风险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是外科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需注意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