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芳萍  刘玲莉 《吉林医学》2013,34(12):2239-224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104例患者依据机械通气48 h后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检测其机械通气前血清PCT水平,分别设定PCT≥0.2 ng/ml、≥0.5 ng/ml、≥0.8 ng/ml、≥1.0 ng/ml为阳性值,同时测定血清内毒素(LPS)及白细胞计数(WBC),设定LPS:0~10 pg/ml为正常值,WBC(3.97~9.15)×109/L为正常值。比较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各指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计算各指标对于预测VAP的敏感性、特异性、尤登指数。结果:机械通气前VAP组和非VAP组的LPS和WBC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在VAP组较非VAP组显著升高(P<0.05);LPS与WBC计数对VAP的诊断灵敏性分别为65%(35/54)和75%(40/54),特异性分别为55%(27/50)和42%(21/50),尤登指数分别为0.2、0.17;以PCT≥0.5 ng/ml为截断点对VAP诊断的灵敏性为78%(42/54),特异性为83%(41/50),尤登指数为0.61。结论:血清PCT、LPS、WBC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但PCT检测用于预测VAP,优于其他检测指标,可作为早期快速预测VAP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122例AECOPD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n=102)和恶化组(n=20),分别在入院当日、入院第3天及入院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 TREM-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采用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与AECOPD患者28d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第7天血清s TREM-1、CRP及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当日(P<0.05),相同时间点恶化组患者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而血清CRP及PCT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好转组患者入院第7天血清s TREM-1表达水平较入院第3天明显降低(P<0.05);入院第3天血清s TREM-1水平检测对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AUC=0.846)优于入院当日(AUC=0.761)和入院第7天(AUC=0.675);入院当日、入院第3天及入院第7天血清s TREM-1水平与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呈正相关性关系(r1=0.612,r2=0.775,r3=0.563,P<0.05),入院第3天血清s TREM-1水平与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较入院当日和入院第7天更为密切。结论:血清s TREM-1水平与AECOPD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入院第3天检测血清s TREM-1水平对于AECOPD临床预后预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对危重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6例危重症患者在入ICU 24 h内测定血浆中s TREM-1降钙素原(PCT)浓度,并记录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根据24 h后是否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把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 TREM-1诊断MODS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MODS组血浆s TREM-1、PCT均显著高于非MODS组[s TREM-1(0.551±0.093)ng/L vs(0.292±0.059)ng/L,P<0.05;PCT(1.746±0.064)ng/L vs(1.586±0.046)ng/L,P<0.05]。血浆s TREM-1水平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以0.15 ng/L为诊断浓度阈值,s TREM-1早期诊断MODS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5.5%。结论检测血清s TREM-1对MOD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测定15例VAP患者(VAP组)和14例接受机械通气但无VAP的患者(非VAP组)血浆s TREM-1、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浓度,分析s TREM-1与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VAP组血浆s 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VAP组[(0.835±0.700)ng/L vs(0.388±0.188)ng/L,P0.05],而两组间PCT[(1.723±0.421)ng/L vs(1.771±0.343)ng/L]和IL-6[(1.510±0.362)ng/L vs(1.508±0.33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P组s TREM-1与IL-6、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相关性(r=0.521、0.663,P0.05)。血浆s TREM-1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以0.864 ng/L为诊断浓度阈值,s TREM-1诊断VAP的特异性为100.0%。结论血浆s TREM-1在VAP诊断中特异性高,对评估VAP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 TREM-1)、白介素17(IL-17)、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S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免疫比浊法检测120例SP患者(SP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s TREM-1、IL-17、PCT及PA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SP的相关性。测定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SP组s TREM-1、IL-17、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存活亚组第3天、第7天及出院当天s TREM-1水平均较第1天明显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同时期死亡亚组(P0.05);死亡亚组第1天、第3天、第7天s TREM-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当天水平明显升高(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94.0%、87.1%、71.2%,明显高于s TREM-1、IL-17、PCT及PA任一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P0.05)。结论 SP患者血清s TREM-1、IL-17、PCT水平明显升高,PA水平明显降低,与SP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SP的早期诊断率并指导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李川  方长太 《四川医学》2019,40(7):714-717
目的探讨血清中髓样触发受体-1(TREM-1)、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5例(AP组)、同期体检健康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并进行对比;并根据AP组患者的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P组患者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AP组患者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均显著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AP组患者的Balthazar CT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与Balthazar CT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升高显著,检测上述三种指标可为患者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28 d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4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RP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D-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时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CT、CRP及D-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清PCT、CRP及D-D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组患者入院第7天、14天血清PCT、CRP及D-D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血清PCT、CRP及D-D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87,0.695和0.701,且灵敏度、特异度均较为理想。结论:入院第7天血清PCT、CRP及D-D预测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应用血清标志物降钙素原(PCT)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发生VAP分为两组:VAP组(55例)和非VAP组(55例)。记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后WBC、CRP及PCT等炎症指标水平;并统计各炎症指标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前WBC、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机械通气后WBC、CR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VAP组(P<0.01);PCT对VAP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依次为81.52%、86.84%,均高于WBC和CRP。结论 PCT在危重症患者VAP早期诊断中特异性与敏感性更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0例AP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轻症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重症组);同期选取查体健康个体40例(对照组)。检测AP患者入院第1、3及7天的s TREM-1和PCT浓度,并记录血淀粉酶、血钙、血糖及C-反应蛋白浓度。同时,进行CT严重度指数(CTSI)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统计学分析AP患者入院第1、3及7天的s TREM-1和PCT浓度变化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观察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1重症组的住院天数(14.94±7.23)vs(8.22±4.31)d、CTSI评分(5.64±2.55)vs(3.23±1.12)、BISAP评分(3.34±1.62)vs(1.41±0.73)、APACHE II评分(11.55±7.87)vs(6.42±4.21),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2重症组的s TREM-1[(0.46±0.28)vs(0.31±0.20),(0.21±0.16)ng/ml)]、PCT浓度[(4.62±1.67)vs(0.67±0.12),(0.10±0.01)ng/ml)],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的s TREM-1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重症组患者入院第1、3及7天的s TREM-1(0.46±0.28)vs(0.31±0.20);(0.40±0.17)vs(0.27±0.11);0.31±0.14)vs(0.25±0.09)ng/ml、PCT浓度(4.62±1.67)vs(0.67±0.12);(3.52±1.07)vs(0.49±0.10);(1.94±0.86)vs(0.31±0.09)ng/ml,均高于轻症组,P<0.05。而且两组的s TREM-1和PCT浓度入院7 d内均呈递减趋势。4对AP患者严重程度诊断效能较大的是PCT浓度(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7.6%,AUC=0.972),其次是APACHE II评分(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2.8%,AUC=0.916)和s TREM-1浓度(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90.3%,AUC=0.892)。结论 AP患者s TREM-1和PCT浓度变化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能够预测AP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及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VAP患者及30例非VAP患者血清IL-32及PCT表达水平。结果 VAP组患者血清IL-32、PCT表达水平均高于非VAP组患者( P均<0.001)。结论血清PCT、IL-32表达水平升高可以作为VAP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降钙素原对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液透析患者51例,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4例,另设对照组22例。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CT对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感染组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3.01±2.39ng/mL vs 1.10±0.56ng/mL,P<0.05),非感染组PCT高于健康对照组(1.10±0.56ng/mL vs 0.25±0.19ng/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的临界值为1.0ng/mL,敏感性100%,特异性74.70%,败血症与非败血症的临界值为2.0ng/mL,敏感性100%,特异性62.60%。非感染组与对照临界值为0.5ng/mL,敏感性100.0%,特异性84.2%。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P、WBC。结论:PCT可作为血透患者合并感染的判断指标,其敏感度与特异性优于CRP和WBC,当PCT大于1.0 ng/mL时可诊断合并细菌感染,大于2ng/mL提示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大于或等于75岁AECOPD住院患者,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前检测其血清PCT及CRP值,分析两者敏感性及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28例患者,CRP>10mg/L敏感性为92.19%,PCT敏感性分别为(PCT>0.05ng/mL,43.75%,PCT>0.25ng/mL,28.13%);根据PCT值将患者分成3组,PCT<0.05ng/mL组CRP均值为42.86mg/L,0.05ng/mL<PCT<0.25ng/mL组CRP均值为67.18mg/L,及PCT≥0.25ng/mL组CRP均值为88.07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ECOPD患者PCT敏感性低,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指标;PCT越高的患者,其CRP也越高,两者早期联合检测有利于高龄AECOPD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3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入住ICU(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入住ICU的老年重症CAP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生存50例和死亡50例;选取同期未入住ICU的老年重症CAP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BNP、PCT、CRP水平及观察组入住ICU第1天和第5天血清BNP、PCT、CRP水平,比较其动态变化。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患者血清BNP(1622.34±10.93)pg/mL、PCT(50.54±11.43)ng/mL、CRP(81.34±10.0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BNP(157.32±20.01)pg/mL、PCT (4.35±1.13)ng/mL、CRP(19.38±2.13)ng/L,观察组死亡患者血清BNP、PCT、CRP明显高于生存患者,死亡患者第5天血清BNP(1924.22±10.02)pg/mL、PCT (57.30±9.02)ng/mL、CRP (88.30±12.32)ng/L与第1天血清BNP (1891.20±56.59)pg/mL、PCT(61.20±8.92)ng/mL、CRP(90.03±19.22)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BNP、PCT、CRP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有助于判断老年患者是否需要转入ICU强化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共140例,包括确诊CAP患者70例(A组),正常健康者70例(B组),分别测定并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清PC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是罗氏COBAS-e601),血清CRP采用贝克曼IMMAGE 800测定.结果 测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0.946±0.103ng/ml)和CRP(79.89±21.43mg/L)平均水平比正常健康者水平(0.030±0.013ng/ml和6.12±1.05mg/L)明显升高;PCT的特异性为97.5%,显著高于CRP的特异性(8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CRP对CAP的诊断及评估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PCT水平在早期诊断CAP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危重症VAP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47例。分别于确诊当天和确诊第4、8天测定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两组确诊当天的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确诊第4、8天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确诊第4、8天PCT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CT评估VAP患者死亡的结果如下:确诊当天95%CI:0.481~0.826,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6.00%、51.06%和59.72%;确诊第4天95%CI:0.693~0.984,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00%、89.36%和87.50%;确诊第8天95%CI:0.663~0.972,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0%、76.60%和77.78%。结论 PCT是危重症患者VAP的重要预测标志物,确诊第4天PCT水平对医师评估VAP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重症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64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观察组对症治疗后的血清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为(5.22±2.01)ng/ml,CRP为(70.9±21.3)mg/L;对照组血清PCT为(0.39±0.18)ng/ml,CRP为(13.2±4.1)mg/L,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对症治疗后,血清PCT为(1.25±0.43)ng/ml,CRP为(22.8±5.4)mg/L,血清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与CRP不仅可作为诊断重症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还能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临床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性的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AP患者,轻症AP(MAP)32例,重症AP(SAP)21例。入院3d后,采集血样检测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P患者组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MAP患者组(P<0.01)。PCT和CRP以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10倍(0.5ng/ml、50mg/L)为临界值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0%、93.7%和95.2%、78.1%。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和0.876。结论:血清PCT水平在SAP患者显著升高,其预测AP严重性优于CR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EICU的危重患者120例,其中脓毒症患者63例,非脓毒症患者57例作为对照。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脓毒症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大于非脓毒症组(P<0.05);血清PCT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大于血清CRP(P<0.05);生存组的血清PCT和CRP值在第1、3、5、7天均显著地小于死亡组(P<0.05),并有显著的时间效应(P<0.05),但在死亡组却无显著的时间效应(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是诊断脓毒症和评估预后的可靠指标,并且血清PCT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血清CRP。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3
目的分析和研究TREM-1、CD64、PCT在儿童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童脓毒症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普通感染患者30例设立为普通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儿童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患儿血清TREM-1、CD64及PCT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普通感染组患者的血清TREM-1、CD64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TREM-1、CD64及PCT水平分别为(77.56±12.79)pg/mL、(69.65±13.36)%、(5.87±1.23)pg/L、分别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REM-1、CD64、PCT可以作为儿童脓毒症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通过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清TREM-1、CD64、PCT水平,有利于疾病预后的评价及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胡雍军  郜攀  章陈晨  曹富丽  张俊鸿  熊玮 《重庆医学》2021,50(21):3639-3642,3646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呼吸频率检查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526例成年脓毒症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401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2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影响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率.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加快、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脓毒性休克的预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在预测脓毒性休克方面,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PCT、呼吸频率、白细胞(WBC)、呼吸频率联合血清PCT预测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868、0.582、0.631、0.885;CRP临界值为74 mg/L(灵敏度为57.6%,特异度为60.1%),PCT临界值为12 ng/mL(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9.8%),呼吸频率临界值为20次/分(灵敏度为46.4%,特异度为69.1%),WBC临界值为14×109/L(灵敏度为46.4%,特异度为78.6%),呼吸频率联合PCT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6.3%.结论 呼吸频率加快、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PCT能较好地预测脓毒性休克,其中血清PCT联合呼吸频率检查的预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