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性病高危人群中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情况及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用涂片和培养法对 1 30 1例STDs门诊患者和 2 2 4例妇教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1 52 5例性病高危人群中 ,检到酵母菌 487例 ,滴虫 2 4 2例 ,加特纳菌 2 35例 ,多形核白细胞G- 双球菌 32例 ;对分离培养的 2 38株酵母菌进行鉴定 ,其中白色念珠菌 2 0 4株 ,光滑念珠菌 1 7株 ,近平滑念珠菌 1 1株 ,热带念珠菌 2株 ,埃莫毕赤、清酒、无名和土生念珠菌各 1株。结论 :性病高危人群中阴道分泌物的病原菌仍以酵母菌占首位 ,带菌率达 31 .9%(487/ 1 52 5) ,其优势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占 85 .7% (2 0 4 / 2 38) ;淋菌的带菌率也高达 2 .1 % (32 / 1 52 5)。  相似文献   

2.
655例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建华  何朗  杨拓  薛月清  陈丽 《广东医学》2006,27(2):264-265
目的 了解白带异常门诊患者及院校女教职工体检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情况。方法用涂片法和培养法对435例妇科门诊白带异常患者和220例院校女教职工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435例白带异常门诊患者中,阴道分泌物查到酵母菌78例(17.9%),滴虫6例(1.4%),加特纳菌56例(12.9%),多形核白细胞G^-双球菌及其他菌株10例(2.3%);220例院校女教职工的阴道分泌物查到酵母菌3例(1.4%),加特纳菌1例(0.5%)。对81株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其中白色念珠菌69株,非白色念球菌12株。结论白带异常门诊患者中阴道分泌物的病原菌是复杂的,但仍以酵母菌占首位,带菌率达17.9%(78/435),其优势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5.2%(69/81),院校女教职工阴道分泌物仍以酵母菌占首位,带菌率1.4%(3/220),其中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3例全部为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情况及念珠菌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6800例在本院门诊就诊者行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菌种鉴定。结果:16800例就诊者宫颈分泌物查到酵母菌2059例,滴虫358例,加特纳菌1026例,淋球菌177例;对分离培养的1407株酵母菌进行菌种鉴定,其中白色念珠菌1177株,光滑念珠菌101株,近平滑念珠菌92株,克柔念珠菌13株,热带念珠菌11株、星形念珠菌8株、高里念珠菌5株。结论:广西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病原菌以酵母菌为主,带菌率高达12.3%(2059/16800),其优势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7.2%(1177/2059)。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阴道念珠菌病 (VC)的病因及酵母菌体外对伊曲康唑 (IT)、氟康唑 (FL)的敏感性。【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试剂盒对 10 7例疑诊为VC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 ,并用E test抗真菌药敏试条检测IT、FL对酵母菌的MIC值 ,判定敏感性。【结果】 10 7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培养阳性 87例 ,分离出白念珠菌 6 9株 ( 79 31% ,6 9/ 87) ,其中对IT敏感 6 7株、中敏 1株、耐药 1株 ,对FL均敏感 ( 6 9株 ) ;光滑念珠菌 10株 ( 11 49% ,10 / 87) ,其中对IT敏感 2株、中敏 2株、耐药 6株 ,对FL敏感 9株、耐药 1株 ;近平滑念珠菌 4例( 4 6 0 % ,4/ 87) ,对IT敏感 3株、耐药 1株 ,对FL均敏感 ( 4株 ) ;热带念珠菌、土生念珠菌、清酒念珠菌和埃莫毕赤念珠菌各 1例 ( 1 15 % ,187) ,其对IT、FL均敏感。【结论】VC最常见的病因仍是白念珠菌 ,但比率明显下降 ;用E test法检测酵母菌对IT、FL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临床上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酵母菌菌群分布及其E test药敏试验 ,并以此探讨E test法在真菌药敏方面的应用。方法 对 163份呼吸道分泌物作酵母菌常规培养分离而后取菌用Walk/AwayTM-4 0鉴定系统鉴定 ,并用E test试条作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 48株酵母菌 ,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 ,分别为 2 9株 (60 4% )和 9株 (18 8% ) ;而药敏试验中IT ,FC ,KE ,FL ,AP的耐药率分别为 44 1% ,8 8% ,41 2 % ,61 8%和 0。结论 呼吸道分泌物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 ,对各病原酵母菌抑菌效果则以FC和AP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鉴定方法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340例,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提取真菌培养标本,对检测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进行鉴定,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34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340株病原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分别为245株、35株及29株,分别占72.06%、10.29%及8.53%;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白色念珠菌最高耐药药物为5-氟胞嘧啶(26.53%),光滑念珠菌最高耐药药物为伊曲康唑(57.14%),热带念珠菌最高耐药药物为5-氟胞嘧啶(27.59%);近平滑念珠菌最高耐药药物为伊曲康唑和5-氟胞嘧啶(12.50%);克柔念珠菌最高耐药药物为氟康唑(100.0%)。结论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能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性,并根据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上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酵母菌菌群分布及其E-test药敏试验,并以此探讨 E-test法在真菌药敏方面的应用.方法对 163份呼吸道分泌物作酵母菌常规培养分离而后取菌用Walk/AwayTM-40鉴定系统鉴定,并用E-test试条作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8株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29株(60.4%)和9株(18.8%);而药敏试验中IT,FC,KE,FL,AP的耐药率分别为44.1%,8.8%,41.2%,61.8%和0.结论呼吸道分泌物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对各病原酵母菌抑菌效果则以FC和AP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临床上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酵母菌菌群分布及其E-test药敏试验,并以此探讨E-test法在真菌药敏方面的应用。方法:对163份呼吸道分泌物作酵母菌常规培养分离而后取菌用Walk/Away^TM-40鉴定系统鉴定,并用E-test试条件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8株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29株(60.4%)和9株(18.8%)。而药敏中IT,FC,KE,FL,AP的耐药率分别为44.1%,8.8%,41.2%,61.8%和0。结论:呼吸道分泌物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对各病原酵母菌抑菌效果则以FC和AP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刘小琦  杜琼  刘祥琴 《重庆医学》2017,(35):4927-4929
目的 分析常规镜检、荧光PCR核酸扩增法和真菌显色培养法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2016年于该院就诊的疑似阴道炎患者,收集镜检阴道分泌物真菌阳性和阴性标本各500例,用荧光PCR核酸扩增法鉴定念珠菌类型,并将100份荧光PCR核酸扩增法检测结果阳性标本进行真菌微生物培养,验证分型结果的正确率.结果 荧光PCR核酸扩增法和常规镜检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32,二者一致性差.5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阳性标本,荧光PCR核酸扩增法测得白色念珠菌感染382例(76.4%),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73例(14.6%),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10例(2.0%),白色念珠菌合并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0.6%),其他真菌感染32例(6.4%).5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阴性标本,荧光PCR核酸扩增法鉴定阳性共152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3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荧光PCR核酸扩增法与CHROMAgar快速显色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1,P=0.936).结论 对于有临床表现而镜检阴性的患者,建议行荧光PCR核酸扩增快速分型鉴定或真菌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酵母菌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应用手工鉴定法和科玛嘉显色培养鉴定法对1385份痰、咽拭子、尿液、粪便、血液、分泌物进行酵母菌分离鉴定,用ATBFUNGUS真菌药敏试验条测试酵母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1385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82株念珠菌,痰、咽拭子、尿液、粪便、血液、分泌物的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32.0%、23.4%、7.1%、27.9%、2.2%、4.1%。白色念珠菌173株,占61.3%,热带念珠菌46株,占16.3%。282株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在1%~30.8%。结论:酵母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菌种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6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共生菌。青海地区至今从未有人对念珠菌的带菌率进行过调查。为此,我们调查了西宁地区健康人、住院病人口咽、肛门、皮肤、阴道白色念珠菌及酵母菌的带菌率,及妊娠6个月以上妇女阴道白色念珠菌带菌率,现报告如下。二、材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  相似文献   

12.
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检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两种方法即盐水湿片法和真菌培养法检测阴道念珠菌 ,同时比较它们的方法学差异。方法 :对阴道炎病人的分泌物同时做盐水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 :调查 35 0例阴道炎病人 ,盐水湿片法 12 5例找到了芽孢及假菌丝 ,而真菌培养法阳性率 4 9.5 % (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 86 .5 % ;其次为光滑念珠菌 ;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与克柔念珠菌 ,偶见新型隐球酵母菌及酿酒酵母菌 )。结论 :盐水湿片法能快速检测真菌 ,但阳性率低于培养法 ,后者能将念珠菌鉴定到种并做出药敏试验 ,有利于临床用药 ,但所需时间较长 (平均 2 d~ 3d) ,不利于快速诊断 ,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受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林  彭志海  丁星  易俊文  柯群  朱泽航 《上海医学》2004,27(11):802-80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6月250例肝移植受体标本中病原学的检出情况。结果 250例肝移植手术标本中共分离出126株真菌,其中酵母菌占94%(119/12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耐氟康唑酵母菌如克柔酵母菌、近平滑酵母菌、热带酵母菌、季也蒙酵母菌增多。非酵母菌有土生隐球菌(4株)、新隐球菌(2株)、曲霉菌(1株)。真菌培养率与感染率不平衡,真菌感染率仅为17.2%,以3个月内多见(38/43例),感染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耐氟康唑酵母菌、曲霉菌,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腹腔、胆道。结论 加强肝移植受体真菌流行病学的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临床分离172株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法国生物-梅里埃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72株7种真菌,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68.6%,热带念珠菌11.1%,光滑念珠菌5.8%。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必须提高真菌的检测手段,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PCR扩增真菌ITS2区基因,结合基因测序法对痰标本中分离的60株真菌进行病原学鉴别。方法:收集痰标本分离的真菌菌落60份及2种真菌标准菌株(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培养菌落,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半巢式PCR扩增ITS2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后,结果与NCBI基因库中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致病菌的种属,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种真菌标准菌株的ITS2区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与种属一致。痰标本中60株真菌测序鉴定结果为:曲霉菌属24株(其中烟曲霉菌17例、黑曲霉菌3例、黄曲霉菌2例、土曲霉菌1例、变色曲霉1例),青霉菌属3株(小刺青霉菌1株、娄地青霉菌1株、产黄青霉菌1株),念珠菌属29株(白色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3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2株、鲁西坦念珠菌1株、季也蒙毕赤酵母菌1株),其它丝状菌还有暗孢节菱孢菌2株,淡紫拟青霉菌1株和串珠状赤霉菌1株。结论:基因测序法能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别痰培养的真菌种属,为本地区呼吸道真菌性疾病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邹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08-2109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即盐水湿片法和真菌培养法检测阴道念珠菌,同时比较它们的方法学差异.方法:对阴道炎病人的分泌物同时做盐水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调查350例阴道炎病人,盐水湿片法125例找到了芽孢及假菌丝,而真菌培养法阳性率49.5 %(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86.5 %;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与克柔念珠菌,偶见新型隐球酵母菌及酿酒酵母菌).结论:盐水湿片法能快速检测真菌,但阳性率低于培养法,后者能将念珠菌鉴定到种并做出药敏试验,有利于临床用药,但所需时间较长(平均2 d~3 d),不利于快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侯晓红  薛亚梅  吕杰强 《四川医学》2007,28(12):1396-1397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合并滴虫、加德纳菌、淋病奈瑟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涂片和培养法对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和120例妇教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35例,对照组12例(P〈0.01),合并滴虫感染的5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淋病奈瑟球菌的2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加德纳菌感染的6例,对照组10例(P〉0.05)。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合并UU感染,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诊治中有必要进行UU的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汀县医院临床分离的念珠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住院病人2012年2-9月8个月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标本,对分离鉴定出为念珠菌的菌株及其药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出了483株念珠菌,其中男女比例为57.1%/42.9%;中老年感染的病例占89.8%;所有的感染病例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353株(73.08%),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64株(13.25%),热带假丝酵母菌40株(8.28%);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敏感率是100.0%。结论:临床标本中感染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更易感染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芽管、厚膜孢子、菌膜、糖发酵等试验力法,从4386份临床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161株.经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所占比例为大,分别为31.2%及19.3%,且白色念珠菌与其它菌共存的检出量也最大,占56%(14/25)。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标本,以痰及阴道分泌物为多,提示阴道念珠菌感染增加了新生儿脐周感染的机会。说明孕妇合理用药,注意新生儿脐周消毒对预防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是人体胃肠道、口腔、阴道及皮肤上的正常寄生菌,很多正常健康妇女阴道中尚可查出,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发病。念珠菌的繁殖及发病有很多诱因。为了解一些高危人群阴道念珠菌的感染及发病情况,我们选择了38例女性乱人员作为研究组,并选择了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阴道发病情况检查及阴道分泌物的直接镜检。对有临床表现或/及镜检阳性的进行真菌培养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