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络腧穴学》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课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启承的桥梁课,该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高等专科层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面对专业新知识不断增加而课时逐步减少的现状,尽力探索能扎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率先将针灸推拿学专业主干课程经络学、腧穴学合并,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成一门针灸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并进行立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针灸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经络循行部位(划经)、穴位的定位(点穴)、各种刺灸法的操作,其内容贯穿于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课程,作为针灸临床基本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围绕着强化针灸基本技能的培养,我院对《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灸专业各层次(七年制硕士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三年制大专专业等)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以教授学生划线定经和准确定穴为主要目的,划线定经和准确定穴是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对后两门课程《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意义重大。学习《刺法灸法学》必须以经络腧穴为刺激点;学习《针灸治疗学》,疾病辨证有经络辨证,治疗以腧穴为组方。因而如何开展好《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往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经络腧穴学》作为高职高专中医类院校一门基础课程,是针灸学与推拿学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学》等其它相关针灸专业课程的基础,经络腧穴根植于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经络腧穴对医疗、康复和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经络腧穴学》这一学科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应得到充分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和灵活运用到临床和生活中,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6.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学生接触针灸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高。21世纪新版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使用,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但是每门课程的学习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课程自身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接触针灸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往往抱着很强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经络腧穴学》涉及的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如果只是机械地按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就会有厌倦感,影响到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提高《经络腧穴学》教学质量。[方法]在从事《经络腧穴学》教学工作10余年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结果]提出3条建议:(1)采用比较记忆法、善于归纳总结是学好经络腧穴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方法;(2)了解穴性,遣方用药,理贯针灸,可以培养学生辨证论治思维,提高针灸临床诊疗能力;(3)追根溯源学经络,师古不泥求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讲解每条经络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某些穴位的历史沿革。[结论]使学生深入了解针灸学科的形成发展,有助于培养其专业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是将原有的《经络学》、《腧穴学》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内容系统、科学、合理,便于教学,利于学生掌握针灸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改革《经络腧穴学》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逐步向主动获取知识过渡,从而建立起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根据作者在《经络腧穴学》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方法是为加深学生对经络腧穴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综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块、板书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者认为实施该方法应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和老师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1.
正《经络腧穴学》由经络学和腧穴学二部分组成,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主干课程,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其中,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腧穴学,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阐述腧穴的分布位置、作用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两者对针灸推拿及中医其他临床各科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经络腧穴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关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随着国家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我校经络腧穴学教研室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在全国首先将针灸主干课程经络学、腧穴学,通过完善教学队伍建设、创建先进的课程内容、编写高质量的教辅用书、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性教学、实施有效的考核制度等,建设成一门针灸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该课程教学覆盖了博士、硕士、本科及七年制等各层次,具有教学内容详实、方法新颖和效果优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针灸教学的重点课程。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针灸推拿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经络腧穴学》作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之一,其课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长学制班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试验的重点班种,学生具有基础较好,整体水平高,知识吸收快,理解、推理及思辩能力强等特点。针灸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学生系统学完中医各基础理论课程之后,才开设的一门临床课程,它包括《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治疗学》等内容,其  相似文献   

15.
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作为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是学好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其他针灸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针灸各种操作技能,发挥治病救人作用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其中腧穴定位实训教学部分又是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实训教学的改革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尝试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腧穴,即穴位,它是针灸、推拿及中医多种外治疗法施术的部位。《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重点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应诊能力的强弱。近年来,随着针灸、推拿疗法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提高,对其人才的需求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传统的《腧穴学》教学方法重视教而忽视学,整个教学过程均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点穴课(实验课)也是教师点、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期存在教学质量偏低的现象,具体…  相似文献   

17.
《经络腧穴学》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中医针灸及科研人才的必修课之一。授课对象是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5、7年制本科、研究生、专科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经络学主要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内脏、体表及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调控规律。腧穴学是以经络学为指导,阐述腧穴的分布位置、作用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扎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经络腧穴学》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对《经络腧穴学》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形成了"学-练-考-验"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训脱节、实训方式过于机械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枢纽。为了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基于虚拟数字人教学平台开展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文章着重从该平台基础学习模块、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及考核评价模块三个方面的设计思路及应用进行阐述。该平台已应用于2019级九年制本科生教学。应用结果显示,虚拟数字人教学平台既可有效补充传统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补充形成性评价体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创新型针灸人才。  相似文献   

20.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各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是学习针灸学的基础。应根据《经络腧穴学》的课程特点,探索基于课堂学习与基于问题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既要采取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根据课程特点制作基于问题学习的教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