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内经》理论出发,浅述"六字诀"的开阖补泻规律。"六字诀"既可补身体之"虚",也可泻身体之"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健身气功"六字诀"使用"嘘呵呼呬吹嘻",引动相应的肝心脾肺肾三焦脏腑和经络气机,起到畅通经络、调息疗病、保健养生的功效。"吸气为补、呼气为泻",即吸气不发音为补,呼气吐音为泻。"六字诀"的"开阖补泻"规律与中医的开阖补泻理论相吻合。根据自身体质的偏虚偏实,有目的地习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整理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发现艾灸为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温和灸、隔物灸、扶阳灸、温针灸及艾灸与中药、埋线、推拿、拔罐等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可达到温通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疲劳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对于不寐多采用镇静催眠药治疗,这种方法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且依赖性及毒副作用较大。针灸治疗失眠疗效可靠,且无毒副作用。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或开始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醒时寐,甚或彻夜不眠。常见于西医之神经衰弱等疾病。吾师魏连海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潜心医学,治疗不寐颇有经验,依据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法,通过针刺相应经脉的五输穴治疗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深得吾师教诲,受益匪浅,曾亲身体验,疗效颇佳。现选医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率先将针灸推拿学专业主干课程经络学、腧穴学合并,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成一门针灸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并进行立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魏连海  尚秀葵 《针刺研究》1998,23(4):305-306
本文从学习《难经·七十五难》入手,结合临床病例阐述了“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意义,着重介绍了“污南补北”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补母泻子”的内含。  相似文献   
8.
隐性脊柱裂是先天骨化不完全导致的脊柱后弓的两侧未能融合连接而造成的缺损.脊柱裂最常发生于腰骶部,由此引起的下腰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以20~30岁的年轻人多见.  相似文献   
9.
袁云庆  刘葳  魏连海 《四川中医》2013,(12):128-130
目的:观察“泻南补北”结合快针通督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以“泻南补北”结合快针通督刺法治疗,隔日1次,lO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腰腿痛、连续步行时间、直腿抬高试验等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治愈28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9%。结论:本法疗效显著、操作规范、安全性好,为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拔罐对健康人体背部不同部位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经络罐通仪控制罐压为-0.04MPa,在健康受试者大椎及双侧大杼穴拔罐10min,通过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对大椎、身柱、神道、双侧肺俞、双侧心俞拔罐前,拔罐后即刻及拔罐后第5min、第10min、第15min、第20min、第25min、第30min的血流量进行记录。结果:起罐即刻,大椎、身柱及双侧肺俞血流量较拔罐前明显升高(均P〈0.05);与起罐即刻相比,大椎在起罐20min后各时间点,身柱在起罐后10min、15min,双侧肺俞在起罐即刻后各时间点,血流量均明显下降(均P〈0.05)。神道、双侧心俞血流量在拔罐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拔罐疗法可引起皮肤血流量的变化,且距离拔罐区域越近血流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