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外排系统adeA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基因adeA,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联合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收集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80.0%和81.7%,对其它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90%以上;60株临床分离株检测出adeA主动外排基因52株,检出率为86.7%;CCCP可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加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adeA主动外排作用可能在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 AB)生物被膜形成与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关系,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1)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EPIs)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9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别测定9株XDR AB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情况.2)结晶紫染色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9株XDR AB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3)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9株XDR AB浮游状态与生物被膜状态下外排泵基因adeB、adeG、ade J的表达情况.结果 9株XDR AB除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生物被膜状态比浮游状态的XDR AB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1~32倍).4种EPIs均能够抑制XDR AB生物被膜的形成,以PAβN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在生物被膜态下,9株XDR AB的外排泵基因adeB和ade J的表达量与浮游状态adeB和ade J的表达量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 XDR AB生物被膜状态比浮游状态耐药性进一步增强与部分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相关;4种EPIs对XDR AB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致病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的标本,结果经鉴定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0株,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分别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保持敏感性100%,对多粘菌素B中介敏感性为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3%。结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FQS)药物单用和联合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用药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肉汤富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测定3种FQS药物单用和联合CCCP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MIC90、MPC、MPC90、细菌耐药选择质数(SI)和联合抑菌浓度(FIC)值。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0%、65.0%和60.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分别为4.00、8.00和4.00 mg·L-1;MPC90分别为87.20、83.60和24.40 mg·L-1;SI分别为21.80、10.50和6.1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联合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为2.00、1.00和1.00 mg·L-1;MPC90分别为16.40、6.40和6.80 mg·L-1;耐药率分别为5.0%、10.0%和10.0%;SI分别为8.20、6.40和6.80;FIC均为0.25。结论单药使用时,加替沙星限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可增强FQS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对其耐药表型和菌株防耐药突变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观察其对亚胺培南(IPM)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外排泵adeB、adeJ基因.结果1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除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达到60%~80%.加入CCCP抑制剂后有37株(28.9%)对亚胺培南的MIC比不加入CCCP的MIC值下降4倍及以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2.9%)与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株(10.7%)的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扩增有98株(76.6%)携带adeB基因,有75株(58.6%)携带adeJ基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外排泵基因adeB 和adeJ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和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于艳华  娄金丽 《北京医学》2017,(12):1225-1228
目的 评价9组抗菌药物组合对临床分离的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方法 采用棋盘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指数(FIC),判断药物组合的效应.结果 9组抗菌药物组合中,多黏菌素E+利福平、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协同作用比例大,分别为13/20,10/20;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相加作用比例大,分别为13/20、12/20、10/20;美罗培南+利福平,多黏菌素E+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后使其中一药MIC降入敏感范围内(美罗培南10株、利福平10株).结论 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非常规用药组合中,多黏菌素E+利福平联用表现较大比例的体外协同作用;常用药物中,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表现较大比例的体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方法 提取30株非重复性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对其进行处理,观察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同时采用PCR技术观察菌株中的外排泵基因Ade ABC、Ade FGH、Ade J、Ade E、Abe M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基因分布.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0.25~8.00μg/L,其中对替加环素敏感的菌株有27株,非敏感菌株有3株;通过CPR技术处理后发现非敏感菌株中除了Ade E外均为阳性,在敏感菌株中Ade ABC、Ade RS的基因检出率都在90%以上.讨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受外排泵基因Ade ABC、Ade FGH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在耐药方面的作用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通过比较加入羰基氰氯苯(carbonyl cyanldem-chlorophenyl hydrazone,CCCP)泵抑制剂前后,9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4种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变化,筛选出34株外排泵表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对34株菌进行外排泵蛋白基因adeB的检测和分析,并测序。结果最终筛选出对4种抗生素MIC值均降低4倍及以上菌34株(35.42%),34株外排泵表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 adeB基因33株,检出阳性率为97.06%。对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基因 adeB进行测序,经比对所测序列与基因库(Gene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00%。结论泵抑制剂CCCP对于逆转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起到重要作用,主动外排泵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单用及其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清开灵注射液、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替加环素对3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替加环素联合用药后对该菌株的MIC,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替加环素的MIC分别为12 500μg/ml、31.25μg/ml、0.5μg/ml,0.5μg/ml,对清开灵注射液的MIC为注射液稀释到原浓度的1/32,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替加环素的FIC范围为0.31~0.56。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可产生较好的相加或协同作用,并且能够减少常规抗菌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09-111,115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调查结果及替加环素对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150例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采用调查表形式调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种、基础疾病、病程、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免疫状况、有无侵入性操作、药敏结果等,统计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好发人群等。通过常规培养、分离筛选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50例,予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置入培养基(MH)中进行药敏试验。研究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及抑菌率。采用空白组、替加环素组、舒普深组及替加环素+舒普深组对15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及抑菌效果的观察及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年龄大、合并多种疾病、恶性肿瘤、病程长、用药种类单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是患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替加环素组的耐药率和抑菌率为10.0%和90.0%、舒普深组的耐药率和抑菌率为20.0%和80.0%,替加环素+舒普深组的耐药率和抑菌率为4.6%和95.4%。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通过与舒普深的联合应用,能够减少其耐药性,从而有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严重烧伤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与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膜药物通透性缺陷、药物外排系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等有关.针对烧伤创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磺胺嘧啶银霜、磺胺米隆溶液和银离子敷料是良好的局部外用药物.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的治疗方面,可选择多黏菌素、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但是,尤为重要的手段是联合应用抗生素.此外,该文还讨论了某些新型药物的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抗菌药物压力及常用紫外线消毒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替加环素(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在群体中存续的能力。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TGC敏感鲍曼不动杆菌3株,分别采用多步法及紫外线照射体外诱导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选取临床分离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在空白MHA平板中反复传代,测定其MIC值。最后选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TGC耐药株适应度代价研究。结果 应用多步法成功诱导出TGC耐药株;紫外线照射虽然对TGC耐药性未发生影响,但其MIC值有上升趋势。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代40代后菌株MIC值无明显变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相同条件下培养,体外单独培养时耐药株达到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的时间均较敏感株长;混合培养时,随着连续传代,耐药株菌落数量较敏感株迅速减少,甚至耐药株被清除。结论 TGC可诱导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耐药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GC耐药株较敏感株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AdeAB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两个方面探讨外排泵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13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进行表型检测;荧光定量PCR测定外排泵adeABC在5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和美罗培南协同实验的结果显示:138株临床分离菌中,CCCP抑制实验共筛选出泵阳性菌株28株,其中对美罗培南耐药的39株菌中有15株即38.4%的菌株为泵阳性株,对美罗培南敏感的99株菌中有13株即13.1%的菌株为泵阳性株。经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2.477b,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的adeB和16s rRNA后,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adeB表达量差异。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组的adeB的表达量是0.899±1.172,耐药组的表达量是21.101±21.443,敏感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耐药组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3,P=0.000)。结论主动外排泵机制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起作用。adeB基因或者adeABC外排泵机制可能在临床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排泵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添加和不添加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胺(PAβN)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5种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添加PAβN后,7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5种药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的菌株数分别为亚胺培南45(60.81%)株、美罗培南70(94.59%)株、庆大霉素0(0%)株、环丙沙星4(5.41%)株、头孢他啶45(60.81%)株。结论外排泵机制可能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机制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表型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84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随机选取8株,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筛查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耐药菌株的KPC酶、碳青霉烯酶和ESBLs基因,并测序分析。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AGE。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均≤4倍,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4倍者占50%(4/8)。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8株耐药菌结果阳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8株耐药菌中7株有blaOXA-23基因,5株含blaTEM-1基因,8株耐药菌均含有KPC-2酶基因;耐药菌株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5 ku处出现明显缺失。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KPC-2酶、blaOXA-23酶,外膜蛋白25 ku表达的缺失所致,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美罗培南的耐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4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提供适当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1月重症医学科分离的22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根据分布情况分别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为痰液、引流液、血液。痰液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菌株占比56.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7%和51%,对丁胺卡那、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3%和2.6%。而其他部位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丁胺卡那、替加环素无耐药。结论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由痰液标本中分离得到,耐药性较高,临床需高度重视,而引流液、血液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严格做好院感防控,才能有效地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分别对15株敏感ABA和15株耐头孢哌酮AB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0.8%-65.1%;0.5〈FIC〈1占34.9%-41.8%;1〈FIC〈2占0-17.3%;FIC〉2为0。结论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用后,对鲍曼不动杆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头孢哌酮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