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应用纸片增敏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的菌株,设计外排泵抑制试验对耐药菌株的外排泵进行检测.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以环丙沙星、多黏菌素E较低;同源性研究结果显示,共有8个型别;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中,13株为金属酶阳性;外排泵抑制剂可以使34株美罗培南耐药株的MIC值较单药时降低≥4倍.结论 该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以A、B型为主;严重感染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产金属酶和外排泵等耐药外排系统可能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调查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医院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情况,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非发酵菌362株,并检测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医院非发酵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9.2%、20.8%、25.0%、27.3%,其抗菌活性优于亚胺堵南和美罗培南,更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医院非发酵菌感染耐药率高,且多药耐药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治疗多药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介素2(IL-2)基因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Gpd抗原编码基因融合构建双价核酸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后的免疫应答效果及感染Tp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IL-2,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设为两个疫苗实验组,同时设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共4组,每组18只雄性新西兰兔,肌肉多点注射初次免疫,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感染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用pcDNA3.1(+)/Gpd-IL-2融合双价疫苗和pcDNA3.1(+)/Gpd单基因疫苗在免疫期间和感染期间均能检测到高滴度的IgG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分别可达1∶4096和1∶1024(P值均<0.01);两疫苗组之间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免疫后第8周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及单基因核酸疫苗组兔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分别为(447±22.4)μg/L、(225±17.6)μg/L,IL-2分别为(167±15.7)μg/L、(110±12.6)μg/L,均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均有明显增殖反应,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早期感染皮损观察显示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较之单基因疫苗组有着更低的皮损Tp检测阳性率(17.5%)、溃疡病灶发生率(15%)以及更短的皮损愈合时间.结论 用pcDNA3.1(+)/Gpd-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在兔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表达梅毒螺旋体黏附蛋白Tp0751,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为探索Tp0751重组蛋白在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去除Tp0751信号肽序列,构建原核表达体进行诱导表达;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反应性,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8a(+)-0751原核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103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能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纯化的Tp0751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能诱导家兔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在1∶10 240以上.结论 重组表达的Tp0751黏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本院2010年1~6月6 069份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临床送检6 069份标本中分离出1 372株病原菌分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 37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96株占14.3%,革兰阴性杆菌945株占68.9%,真菌227株占16.5%,其它4株占0.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及皮肤软组织为多.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泌尿系感染的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有尿培养5 013例,检出1 50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0.0%。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占52.1%,其次是肠球菌属,占11.5%,真菌占10.3%;泌尿系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为敏感,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较为敏感,其它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严重,临床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0~2012年泌尿系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医院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9.2%,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比例较高,为2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4.8%~23.8%,而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为2.6%~17.9%。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全血中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梅毒螺旋体(Tp)的DNA多聚酶Ⅰ基因(polA)以探讨检测全血标本中微量Tp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和常规PCR分别扩增165例可疑梅毒及非梅毒患者全血中Tp的polA,与血清学方法比较,探讨半巢式PCR方法在扩增全血中Tp DNA的意义。结果待测的165例标本中,与血清学方法比较,半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7%和95.9%,两者符合率为82.4%;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半巢式PCR敏感性远高于常规PCR。结论半巢式polA 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是血清学方法诊断梅毒的有效补充,但其检测的灵敏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分布;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进行抗菌谱分型;再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标本主要来自ICU、烧伤科、呼吸内科等.从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8.9%,其次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9%、中段尿16.7%,其它类型标本占5.5%.抗菌谱分型分为5型.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RAPD分型共得178株,分型率98.9%(178/180),分为9种类型:Ⅰ~Ⅸ.结论 RAPD分型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分型率较高;同一抗菌谱型的基因型可能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抗菌谱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结果 4380例痰培养标本中检出132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0.3%,其中G-菌占76.9%、G+菌占11.1%、真菌占12.0%。耐药性分析: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G-为主,但多药耐药的细菌及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