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01—2013-01间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58例,A组为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计30例,B组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计28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伤椎相邻椎体矢状位Cobb角、计算椎体压缩比,并对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A组矢状位Cobb角术前平均25.4°,术后平均减少至11.3°,椎体压缩比术前平均57.8%,术后平均增加到89.1%。B组矢状位Cobb角术前平均25.7°,术后平均减少至10.1°,椎体压缩比术前平均58.2%,术后平均增加到92.3%。两组间对比可见B组术后伤椎相邻椎体后凸矫正程度及椎体压缩复位程度均好于A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对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相比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更为有效,但应根据不同病例进行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式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4例(A组),传统开放式入路32例(B组)。结果两组外周血肌酸激酶(CK)术前及术后1周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术后24、48 h差异明显,且A组CK浓度升高幅度小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椎旁肌的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膨胀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特别是二者在恢复及维持胸腰椎高度、生理曲度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临床诊断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经后路行复位、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病例获随访48例,其中应用膨胀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22例(A组),应用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26例(B组),观察复位、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的椎体前缘压缩率、矢状面后凸Cobb角.结果全部48例患者经平均15.2个月(12~20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未发现内植物并发症.平均愈合时间A组(2.8±0.8)月,B组(3.0±1.1)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值分别为(47.1±11.6)%、(23.2±5.1)°;术后随访矫正为(93.6±5.7)%、(5.2±2.7)°;B组术前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值分别为(45.8±12.1)%、(22.5±6.7)°;术后随访矫正为(80.2±8.3)%、(8.6±2.9)°.各组内术前与术后随访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差异均显著(P<0.05).A、B组间术前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组间术后随访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病例,采用膨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恢复、维持胸腰椎高度及生理曲度方面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Frank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Z=-2.552,P=0.011)。[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增加椎体高度稳定性,减少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路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青壮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均无神经功能障碍,采取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A组),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20例(B组).比较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以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即刻和1年时,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未见明显差异;而在术后3年时,2组中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有明显差异(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为98.1%±2.1%,B组为92.2%±4.49%,P<0.05;Cobb角:A组为4.75°±1.68°,B组为11.75°±4.72°,P<0.01).A组出现慢性腰痛1例(占5%),B组出现慢性腰痛3例(占15%),A组内固定未见失用病例,B组中有1例椎弓根钉尾尾冒松动,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段爆裂性椎体骨折,能维持椎体的高度,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内固定失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经肌间隙组(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疼痛经皮组分别为9.55±1.76cm、120.7±24.5min、50.6±13.7ml及3.5±1.0分;经肌间隙组分别为10.80±1.52cm、90.3±15.6min、152.0±25.8ml及5.1±1.7分,两组间差异除手术切口长度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取内固定时、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经皮组分别为(86.5±7.9)%和3.7°±4.5°、(84.5±8.1)%和3.9°±5.0°、(83.9±5.7)%和3.6°±4.5°;经肌间隙组分别为(88.1±8.6)%和3.2°±5.1°、(86.3±8.3)%和3.8°±5.4°、(85.6±7.1)%和3.7°±4.8°。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两组均没有明显丢失,两组间的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同时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4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后1周和术后1年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胸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两组术后1周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入路简单、术后遗留腰疼并发症少,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1328-1331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2011年3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2011年3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34岁,观察骨折椎的椎弓根螺钉位置及手术前后伤椎复位高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术后CT示伤椎椎弓根螺钉均在正常骨性结构内,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从术前平均(54.75±0.06)%恢复至术后平均(92.35±0.12)%,(P<0.05);骨折椎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25.13±2.67)°恢复至(4.83±1.43)°(P<0.05)。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P<0.05)。所有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结论]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胸腰段骨折治疗有效。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  相似文献   

11.
叶辉  陈其昕 《中国骨伤》2017,30(2):105-10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需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纯骨折患者,其中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微创组),32例采用传统切开暴露椎板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切口总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缓解快、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后凸Cobb角明显减小,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内固定效果,但可减小手术切口,避免开放手术广泛剥离腰背肌,缩短术后疼痛、卧床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临床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外科技术及经通道外科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均未合并其他骨折和脏器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损伤。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16例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椎旁肌内血肿形成经穿刺抽吸,切口局部加压后甲级愈合。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纵行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即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48 h VA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和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相似,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的即期和远期效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术后FBSS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手术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三维影像的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精准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O形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2例(微创组),其中4例行单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8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期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开放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0例(开放组),均行C2椎弓根螺钉和C3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辐射剂量、出血量、螺钉精准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放组,但术中透视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NDI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共置入螺钉60枚,其中C2椎弓根螺钉40枚,C3侧块螺钉20枚,均无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术后1级螺钉,微创组有85%(17/20),开放组有8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均无3级螺钉。结论联合微创和术中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安全精准地治疗Hangman骨折,并可降低软组织剥离损伤和术中出血量,可以作为Hangman骨折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手术出血量64±25ml,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传统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25min,手术出血量220±100ml;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5月收治的5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24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开放组(28例,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节段、胸腰椎损伤分类和损伤程度评分(TLICS)及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10个月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1~3 d复查CT,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判断并计算植钉准确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和开放组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132枚和158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植钉准确率分别为97.7%(129/132)和96.8%(153/1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777)。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0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内固定物断裂等情况。微创组于术后10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开放组不取出。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除术后3 d微创组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等方面优势显著,骨折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8例单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67例)、B组(采用Wiltse入路置钉,45例)、C组(采用传统开放置钉,3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B组少于C组(P<0.05),X线透视次数A组多于B、C组(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A组大于B、C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均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经皮椎弓根置钉和Wiltse入路置钉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腰部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医患放射线曝露时间长,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恢复略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的观察和比较来评价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共103例,分为3组,第1组:行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37例;第2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35例;第3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平均随访16.9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2、3个月、半年及末次随访的腰背痛评分,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结果]术后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第3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术后各时点2、3组的高度恢复率、后凸矫形率均明显大于第1组(P0.001);术后即刻三组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均显著减小(P0.001),而术后1个月时第1组高度恢复率(P0.001)、后凸矫形率(P0.05)明显下降,随后逐渐平稳,其他两组术后变化不大。[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尽量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