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留性脊神经损伤(SNI)大鼠鞘内注射LY294002能否通过抑制脊髓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进而影响pERK信号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24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Sham)组、SNI组、SNI+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 SNI+ LY294002(PI3K 抑制剂)组,每组6只,其中 SNI+LY294002组和SNI+DMSO组分别于SNI后第5天经鞘内注射LY294002和等体积DMSO ,每天1次,直到SNI后第14天。SNI前和SNI后1,3,5,7,10,14 d ,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 T )和热辐射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SNI后第14天,大鼠麻醉后取腰段脊髓行Western‐blot检测PI3K和pERK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后各时点SNI组大鼠的 PWMT 和PWTL 均下降,脊髓中PI3K和 pERK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与SNI组和SNI+DMSO组比较,SNI后各时点SNI+LY294002组大鼠的PWMT和PWTL均显著增高(P<0.05),PI3K和pERK的表达则下降(P<0.05)。结论经鞘内注射LY294002可抑制脊髓中PI3K ,进而影响pERK信号而缓解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神经调节因子(NRG1)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NRG1诱发大鼠疼痛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HRG1β组:鞘内注入外源性NRG1(HRG1β),生理盐水稀释,0.4 ng/μl,10μl,每日1次,连续3 d;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每日1次,连续3 d;HRG1β+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后1 h,经鞘内注入HRG1β4 ng,每日1次,连续3 d。不同时点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磷酸化AKT(pAKT)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给予外源性HRG1β后脊髓组织中p-AKT的水平显著增高,缩足潜伏期(PWL)、机械性痛阈(PW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能显著降低p-AKT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PWL、P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预处理后明显减轻HRG1β诱发的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P0.05),明显抑制p-AKT表达升高。结论 NRG1能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增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在NRG1诱发的大鼠疼痛中,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感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腰4、5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损伤后,脊髓背角广动力(widedynamicrange,WDR)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每组12只),分别检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并利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结果CCD术后大鼠出现了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CD组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增加、放电频率增加,对外周感受野轻刷、钳夹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36.36%(12/33)的CCD组大鼠WDR神经元对Aβ纤维刺激出现后放电现象。结论大鼠腰4、5背根节慢性压迫后引起WDR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其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阐明脊髓背角内不同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交互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备背根神经节压迫性损伤(CCD)模型,按照注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L-NAME组、AG组、8-Br-cGMP组、7-NI组、Cremophor组和PBS组,采用热痛刺激仪测定CCD大鼠鞘内注射前后热痛缩爪潜伏期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pCREB的表达。结果:CCD第5天大鼠术侧脊髓背角内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阳性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全层。与PBS组比较,L-NAME组、AG组和7-NI组于鞘内注射后2 h术侧脊髓背角内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1),8-Br-cGMP组术侧脊髓背角内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鞘内应用NOS抑制剂L-NAME、AG或7-NI组能够明显减少CCD大鼠脊髓背角中pCREB表达,
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CREB参与介导NO-cGMP-PKG信号传导通路在CCD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5.
仲吉英  张涛  徐枫  文先杰  梁桦 《重庆医学》2016,(34):4763-4765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背根节慢性受压痛大鼠(CCD)脊髓CaMKⅡ表达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CaMKⅡ通路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受压痛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8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CCD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2μg/kg组(Dex2);右美托咪定4 μg/kg组(Dex4);右美托咪定8 μg/kg组(Dex8).分别于鞘内置管前(T1),制备CCD模型前(T2)、CCD模型制备后5d鞘内给药前(T3)、鞘内给药后30 min(T4)、60 min(T5)、120 min(T6)、240 min (T7)检测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并于鞘内给药后240 min,各组取4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aMK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CCD组大鼠在T3~T7各时点MWT及TWL均显著降低,CCD组大鼠表现为明显的机械痛敏感和热痛敏感.NS组大鼠鞘内注射NS后对大鼠MWT及TWL无影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则可显著提高CCD大鼠MWT和TWL.与C组(0.24±0.04)比较,CCD组(0.59±0.09)、NS组(0.61±0.08)大鼠CaM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后,大鼠脊髓CaMKⅡ蛋白表达(0.45±0.06、0.39±0.05、0.36±0.06)增加幅度显著降低.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减轻CCD大鼠机械痛敏感和热痛敏感,抑制CCD大鼠脊髓CaMKⅡ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蒿本内酯介导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蒿本内酯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每组各10只.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值、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蒿本内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值、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蒿本内酯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 mRNA水平高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而Bax、caspase3 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蒿本内酯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蛋白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结论:蒿本内酯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能够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简称LY294002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和LY294002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LY294002治疗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等渗盐水腹腔注射;LY294002预防组和LY294002治疗组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35 min腹腔注射0.3 mg/kg体重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Akt、p-Akt、GSK-3β、p-GSK-3β的分布与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磷酸化状态。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Akt/Akt值(0.246±0.002、0.457±0.012、0.303±0.005、0.361±0.019)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857±0.014)、红景天苷治疗组(0.683±0.009)均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GSK-3β/GSK-3β值(0.137±0.004、0.380±0.026、0.148±0.013、0.267±0.050)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944±0.045)、红景天苷治疗组(0.895±0.043)亦明显降低(P<0.05),而红景天苷预防组与红景天苷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Akt/GSK-3β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增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春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大鼠模型的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模型组、造模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组(NaCMC)组、长春胺组、造模PI3K抑制剂LY294002玻璃体腔注射(IVT LY)+长春胺组、造模DMSO玻璃体腔注射(IVT DMSO)+长春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I3K抑制剂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为实验对象,MTT法观察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放射敏感性;RT-PCR检测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DNA-PKcs mRNA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ca-109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较低浓度(10μmol/L)时即可降低Eca-109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为1.58.药物LY294002组DNA-PKcs mRNA表达受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药物LY294002+照射组的表达较照射组下降(P<0.05).药物LY294002组G2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组较对照组升高(P<0.01),药物LY294002+照射组G2期细胞比例较照射组下降(P<0.05).结论: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ca-10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DNA-PKcs及减少G2期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前鞘内注射AlP(autocamtide-2-related inhibitory peptide AIP)或生理盐水组(BA组、BN组)、术后鞘内注射AIP或生理盐水组(AA组、AN组).测定SNI大鼠注射AIP前后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改变.结果 SNI大鼠从术后第2天至第14天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鞘内注射AIP能够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术前给药组术后1 d、2d、3d的MWT分别为(9.0±1.1)g、(9.1±1.5)g、(7.5±1.5)g,显著高于SNI组[分别为(5.9±0.9)g、(5.6±1.0)g、(5.7±1.0)g,均P<0.01];术后给药能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约4h,较之术前给药为短.结论 CaMKⅡ参人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疼痛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周琳  高小平  胡美伦 《重庆医学》2011,40(9):845-847,封二
目的 研究PI3K/Akt通路对大鼠缺氧缺血皮质神经元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转位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加LY294002 (PI3K特异性抑制剂)组,用Western blot检测3 h后3组细胞中PI3K/Akt磷酸化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GL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坐骨神经压缩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对照组(CCI组)、SB203580组(CCI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3天鞘内注射SB203580,剂量为0.1 ml/kg)。于CCI术前2 h以及术后第4~14天测定大鼠右足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4天取损伤侧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38 MAPK及BDNF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B203580组在CCI术后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术后,对照组、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CI术后第4~14天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SB203580组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B203580组损伤侧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损伤侧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抑制BDNF释放,从而缓解CCI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00~220 g,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神经病理性痛组、米诺环素组、乳铁蛋白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8μl;其余3组大鼠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神经病理性痛组鞘内仅注射生理盐水8μl;乳铁蛋白组鞘内注射乳铁蛋白100μg,米诺环素组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抑制剂)100μg。给药后每隔30 min以热刺激法测试大鼠热缩爪潜伏期,共180 min,测量7次后,常规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ba-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缩爪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缩爪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诺环素组与乳铁蛋白组爪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间接证明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诺环素组与乳铁蛋白组缩爪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直接证明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结论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对临床麻醉镇痛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过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慢病毒载体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制备CCI模型.CCI造模成功后第7天鞘内注射G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CCI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7、14、21天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于术后第21天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GDNF表达.结果 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CI组GDNF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鞘内注射G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后,脊髓GDNF表达上调,且CCI大鼠机械痛敏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上调脊髓GDNF表达可减轻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注射腺苷同类物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鞘内留置PE-10导管,一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3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 0.1,0.5,1.0 nmol)、拮抗组(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 CHA 0.5及1.0 nmol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明显低于CHA 1.0 nmol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CHA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预注格列本脲(三磷酸腺苷敏感型K 通道阻滞剂)能拮抗CHA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永峰  杨承祥 《广东医学》2008,29(12):1960-1962
目的 观察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痛域影响,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对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产生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Sham组:只分离皮肤、肌肉,不结扎坐骨神经; Sal组:形成CCI后注射生理盐水组; Cl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组; Clo+Y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和育亨宾组。采用热辐射法和von Frey细丝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结果 CCI大鼠在术后从7 d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能明显减轻热痛敏和机械痛敏(р<0.01)。结论 外周神经周围注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减轻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域,α2-肾上腺素受体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转归。 【关键词】 可乐定 外周注射 CCI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热痛敏 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减缓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造模+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CCI造模+鞘内注射0.1UA型肉毒毒素组,每组10只.术前1d及术后3、5、7、9、11、13、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脊髓p300在大鼠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24只大鼠鞘内置管后制作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300乙酰转移酶抑制剂C646组和对照剂C37组.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给药直至第14天,观察大鼠机械痛阈变化,术后第14天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p300的表达分布.结果 (1)p300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中,且CCI组表达量高于Sham组(P<0.05).(2)鞘内注射C646明显提高CCI大鼠机械痛阈,而注射C37和DMSO后大鼠痛阈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脊髓p300蛋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乙酰转移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质醇和11β羟基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并揭示姜黄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模型(CCI)组、CCI+溶剂(SC)组、CCI+姜黄素100 mg/kg(Cur100)组.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鼠爪热痛阈(PTWL)和机械痛阈(PMWT),术后3、7和14 d取血,同时取大鼠术侧L4、L5脊髓背角和背根节,用ELISA法测血清皮质醇浓度,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1~14 d PTWL和PMWT明显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侧脊髓背角和背根节内11βHSD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Cur100大鼠PMWT和PTWL显著提高(P<0.05),同时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应激引起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增加,姜黄素能减轻CCI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皮质醇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的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d),共10次,第20d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最早在第3次注射后(第6d)出现机械痛敏,并在第4次注射后(第8d)机械痛阈降到最低。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的坐骨神经髓鞘肿胀,部分髓鞘空泡变,部分许旺细胞结构破坏,许旺细胞核增多。结论间断重复腹腔注射2.0mg/(kg·d)紫杉醇可以成功建立SD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