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过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慢病毒载体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制备CCI模型.CCI造模成功后第7天鞘内注射G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CCI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7、14、21天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于术后第21天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GDNF表达.结果 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CI组GDNF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鞘内注射G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后,脊髓GDNF表达上调,且CCI大鼠机械痛敏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上调脊髓GDNF表达可减轻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术后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Sham组、NS组、DMSO组和SB组,其中Sham组做假手术,后3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CCI模型。模型成功后,术后第6天开始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二甲亚砜、SB203580,每天2次,连续5 d。术前1 d、术后第1,3,5,7,9,11天测定机械性痛阈。术后第11天测定机械性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术前相比,Sham组术后机械性痛阈无明显改变(P>0.05),NS组和DMSO组在术后第1至11天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SB组在术后第1至5天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与NS组和DMSO组比较,SB组在术后第7至11天,机械性痛阈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S组和DMSO组脊髓背角COX-2蛋白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评分均高于Sham组(P<0.05),SB组COX-2蛋白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评分低于NS组和DMSO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SB203580可使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明显镇痛效应;可减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p38MAPK参与COX-2蛋白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曲古菌素A(TSA)缓解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sham+DMSO组(S组)、CCI+DMSO组(C组)、CCI+TSA组(T组)。于术后第7至第9天,每日1次向鞘内注射5% DMSO溶液或TSA 10 µg(TSA溶于10 µL 5% DMSO)。术后第10 天行为学测量后取各组大鼠腰段脊髓,检测HDAC4 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采用Sanger miRBase V19.0芯片筛选各组差异表达的微小RNA,选取miR-190b-5p和miR-142-3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 与S组比较,CCI术后3~10 d机械痛阈均明显降低(P<0.05),而鞘内注射TSA痛阈回升(P<0.05)。HDAC4表达于大鼠腰段脊髓灰质,主要位于胞质,CCI术后HDAC4蛋白表达增高(P<0.05),而 TSA可逆转其增高趋势(P<0.05)。与S组比较,C组大鼠腰段脊髓差异表达(fold change≥2或≤0.5,P< 0.05)的miRNAs共有83种;鞘注TSA可逆转CCI术后差异表达的miRNAs共58种(差异表达倍数fold change≥2或≤0.5),其中CCI术后表达下调,鞘注TSA后表达上调的miRNAs有41 种。通过real-time PCR,我们验证了miR-190b-5p和miR-142-3p的变化。结论 鞘内注射TSA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HDAC4上调及改变部分miRNAs的表达,这种改变可能参与TSA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2021鞘内给药对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鞘内置PE-10导管后随机分为4组:Sham组,SNI组,SNI+DMSO组和SNI+BN52021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第1、3、5、7、10和14天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天取大鼠L4~6段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os免疫阳性细胞。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P<0.05);BN52021鞘内注射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触觉异常痛敏的减轻。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BN52021可减轻SNI大鼠触觉异常痛敏,抑制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 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n =8):假手术组(Sham 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 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 组)、ISO-1 组(CCI+ 鞘内注射ISO-1)。鞘内置管5 d 后予以左侧坐骨神经结扎。 CCI 组和ISO-1 组连续14 d 鞘内注射10% DMSO 10 μl 或含ISO-1 30 μg 的DMSO 10 μl,每天1 次。在术前1 天, 术后第1、3、5、7、10 及14 天(给药2 h 后)测定机械痛阈值;在第7 和14 天取大鼠DRG,ELISA 检测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MIF 表达变化,并于第14 天记 录受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CV)。结果 与Sham 组比较,术后CCI 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 <0.05);与CCI 组比较, ISO-1 组术后第10 和14 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升高(P <0.05)。与Sham 组比较,CCI 组第7 和14 天背根神经 节MIF、TNF-α、IL-1β 表达上调(P <0.05);与CCI 组比较,ISO-1 组第7 和14 天MIF、TNF-α、IL-1β 表达下调(P <0.05)。神经电生理的结果显示,与Sham 组比较,CCI 大鼠坐骨神经的CV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ISO-1 组与CCI 组大鼠坐骨神经的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鞘内注射MIF 拮抗剂ISO-1 可以减轻大鼠机械痛敏,下调DRG MIF、TNF-α 和IL-1β 表达,但不能修复受损坐骨神经。 MIF 拮抗剂ISO-1 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反应,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NF-κB上调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CX3CR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痛阈和脊髓CX3C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5组(n=12):假手术+生理盐水(sham组)、CCI+生理盐水(CCI组)、假手术+PDTC1000pmol/d(PDTC+sham组)、CCI+PDTC100pmol/d(PDTC+CCI组1)、CCI+PDTC1000pmol/d(PDTC+CCI组2).鞘内置管5d后开始鞘内输注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PDTC,鞘内注射1d后建立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或者假手术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测定5组大鼠的痛敏值,并在鞘内注射4d后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3CR1的表达.结果:CCI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痛敏阈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3日降至最低点(P〈0.05),脊髓CX3CR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DTC+CCI组与CCI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痛敏阈值增高(P〈0.05),脊髓CX3C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PDTC可减轻CCI大鼠的病理性疼痛,并抑制脊髓CX3CR1的表达.活化的NF-κB可能通过上调脊髓CX3C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P)中的作用。方法18 只成年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6 只。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复制CCI大鼠模型;实验组:复制CCI 大鼠模型后第3 天腹腔注射漆树酸5 mg/kg。于复制大鼠CCI模型前1 天,以及第1、3、5 和7 天分别测定大鼠后足热痛阈及机械痛阈,并应用Western blot测定腰段脊髓CXCR2 的蛋白表达。结果CCI 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术侧下肢热痛阈值降低,模型组、实验组术侧下肢热 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大鼠第5 和7 天术侧热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痛阈变化趋势与热痛阈一致。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脊髓CXCR2 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CXCR2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髓CXCR2表达的异常上调,可导致NPP产生和维持。腹腔注射漆树酸能够部分抑制CCI大鼠脊髓腰段CXCR2的表达上调,并缓解CCI大鼠的疼痛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坐骨神经压缩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对照组(CCI组)、SB203580组(CCI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3天鞘内注射SB203580,剂量为0.1 ml/kg)。于CCI术前2 h以及术后第4~14天测定大鼠右足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4天取损伤侧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38 MAPK及BDNF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B203580组在CCI术后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术后,对照组、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CI术后第4~14天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SB203580组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B203580组损伤侧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损伤侧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抑制BDNF释放,从而缓解CCI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CCI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阈及脊髓背角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①CCI组:CCI术后14天处死;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③前对照剂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4小时后鞘内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给3天;④前给药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4小时鞘内给雷帕霉素溶液,连给3天;⑤后对照剂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7天鞘内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给3天;⑥后给药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7天鞘内给雷帕霉素溶液,连给3天。各组于CCI术前1天和术后第2、4、6、8、10、12、14天测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4天测痛后用多聚甲醛灌注大鼠,取L4~5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并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I手术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从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P<0.05);前后给药对照剂组与CCI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给药组痛阈从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上升并持续至手术后第14天,与CCI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相比,后给药组痛阈从CCI第8天开始上升并持续至手术后第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I组、前、后对照剂组手术侧脊髓背角GFAP染色阳性区平均光密度与阳性面积均有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给药组手术侧GFAP染色阳性区平均光密度与阳性面积与CCI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并抑制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钩吻素子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及其时效关系,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以热痛觉过敏为指标,观察连续皮下注射给予钩吻素子(0.28、7.0mg/kg,CCI术后第3~9d,每天2次)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观测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后第0.5,1,2,4,6h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及时效关系;Dixon序贯法分别测定钩吻素子皮下和鞘内注射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结果连续皮下注射7.0mg/kg钩吻素子组在术后第3d首次给药后,痛阈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术后第9d效应最显著(翻转率为93.8%,有效率达100%)。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0.5h术侧足痛阈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翻转率达62.9%,有效率达55.6%);1h痛阈最高(翻转率达70.8%,有效率达77.8%),随后痛阈有所下降,但6h仍显著高于CCI+saline组。单次皮下注射钩吻素子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为1.074mg/kg,单次鞘内注射的ED50为每只41.4μg,远低于皮下注射的ED50。结论钩吻素子具有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单次给予0.5h内起效,持效约5.5h;脊髓可能是其发挥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应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DAF)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影响,探索其在N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g,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即假手术组、CCI组和DAF组.后2组采用慢性坐骨神经损伤法制作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大鼠坐骨神经干后逐层缝合.DAF组于术前1d开始鞘内注射DAF溶液20μL,1次/d,连续7d,假手术组和CCI组在相同时间点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1、3、7d,用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法测定大鼠的痛阈值变化.术后7d处死大鼠,取L4~6段脊髓背角,用Western-Blot测定其DAF蛋白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和DAF组大鼠术后1、3、7d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与CCI组相比,DAF组大鼠术后3、7d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升高(P<0.05).Western-Blot 检测显示,CCI组大鼠脊髓背角DAF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CCI组相比,DAF组大鼠脊髓背角DAF表达上调(P <0.05).结论 鞘内注射DAF可抑制大鼠NPP的痛觉过敏,脊髓背角DAF的表达变化与NPP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P组)和GDNF治疗组(G组),每组30只。P组和G组采用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CCI)模型。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S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叫,隔日1次,连续14天;G组鞘内注射GDNF2I,z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μl,隔日1次,连续14天。各组大鼠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3、7、14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withdrawthermallatency,PWT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阂值(pawwithdrawalmechanicalthreshold,PWMT),然后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磷酸化JNK(P—JNK)蛋白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P组和G组PWTL和PWMT均缩短,脊髓背角P—JNK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组比较,G组PWTL和PWTL均延长,脊髓背角P—JNK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GDNF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P—JNK蛋白及P—ERK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4-CIN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CCI组(C0组)及4-CIN组(C1组).C0组与C1组建立CCI动物模型,S组仅分离而不结扎坐骨神经.术后第2天,C1组鞘内注射溶解于10%二甲基亚砜(DMSO) 10μl中的4-CIN(α-cyano-4-hydroxy-cinnamate)100 μmol,C0组仅鞘内注射DMSO10μl.各组在术前1d、术后第1,3,7,10,14天(T0-5)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结果 各组术前PWMT和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C0组在T1-5时PWMT[(11.71±2.81)g,(9.76±1.00)g,(8.22±1.33)g,(6.50± 1.48)g,(4.67± 1.03)g]、PWTL[(11.36±2.18)s,(11.60±2.54)s,(8.54±1.42)s,(7.59±1.00)s,(6.88±0.42)s]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C1组在给药后T2-5时与S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鞘内注射4-CIN可缓解CCI所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络丝蛋白是主要参与神经元发育和成熟大脑突触过程的大分子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神经元迁移过程终止后,脊髓尤其是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元中仍有络丝蛋白的表达。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但其在伤害性感受和疼痛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络丝蛋白shRNA对成年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5年,选取8~10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119只,置管成功108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正常(Norm)组12只、RNA干扰(RNAi)组12只、假手术(Sham)组12只、Sham+RNAi(SR)组6只、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CI)组27只、CCI+RNAi(CR)组27只、CCI+空载体(EV)组12只。CCI组、CR组和EV组制备CCI模型,RNAi组、SR组、CR组鞘内给予络丝蛋白shRNA慢病毒载体,EV组给予空载体。计算干预后第4、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于干预后第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络丝蛋白定位情况,检测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7、10、14、17、21天大鼠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WMT)、热辐射刺激潜伏期(PWTL)。结果 RNAi组第10天左、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orm组,CR组第10天左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ham组、CCI组,CCI组、CR组、EV组第10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CR组第10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I组,CCI组第4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I组左侧,CR组第4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R组左侧,CCI组右侧、CR组左侧第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CI组左侧,CR组右侧第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CI组右侧(P<0.05)。Norm组络丝蛋白弥漫性分布于脊髓背角Ⅰ~Ⅱ、Ⅴ板层和外侧脊髓核(LSN);RNAi组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板层及LSN中仅有极少量络丝蛋白,Ⅴ板层仍存少量表达;Sham组双侧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影响;CCI组右侧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侧;CR组双侧脊髓背角浅层仅有少量络丝蛋白表达;空载体对EV组络丝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第1、4、7、10、14、17、21天CCI组、CR组、EV组的PWMT、PWTL均低于Sham组,第7、10、14、17、21天CR组的PWMT、PWTL均低于CCI组(P<0.05)。结论 在生理状态下,脊髓背角络丝蛋白对痛觉阈值无明显作用,但脊髓背角络丝蛋白表达减少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Con组为空白对照组;S3、S7、S14组分别为假手术后3、7、14d测痛阈取标本;C3、C7、C14组分别为慢性坐骨神经紧缩性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术后3、7、14d测痛阈取标本。术后3、7、14d分别用VonFrey细丝测量机械性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腰膨大脊髓背角和DRG的标本,用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从转录和翻译水平研究mGluR5的表达变化。结果CCI手术组的术后痛阈均显著低于Con组和同时间段的假手术组(P<0.05)。CCI术后3d脊髓背角水平mGlu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3d组和Con组(P<0.05),而术后7和14d时CCI组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DRG水平,mGluR5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mGluR5在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早期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扩增子载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60~320 g,鞘内置管成功3 d后,建立坐骨神经结扎致神经痛(CCI)模型,随机分为以下4组(n=15):假手术组+生理盐水(Sham组),Sham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分支;CCI+生理盐水(NS组);CCI+Phsvires-LacZ空白载体组(SHZ组);CCI+Phsvires-HPPE-LacZ载体组(SHPZ组).将构建好的含HPPE的重组HSV-Ⅰ扩增子载体注入大鼠鞘内,1周后从NS组、SHZ组和SHPZ组中各抽出9只大鼠用于X-gal染色原位检测LacZ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HPPE的表达,放免法检测脊髓组织L-脑啡肽(L-EK)浓度,所有大鼠均测基础痛阈值,并在第3天、1、2,3、4、5周时测定大鼠右后爪机械痛阈值(PMWT)和热痛阈值(PWTL).结果 鞘内注射SHPZ后,外源人前脑啡肽原基因能有效表达,与对照组比较,SHPZ组PMWT和PTWL较注射前明显延长,于第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3周达到高峰,镇痛作用可持续5周.结论 鞘内注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扩增子载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