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自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9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范围早期脓毒症组49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症休克组33例。按照患者入院后28d预后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t分别为33.136、21.863,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t=16.876,P0.05)。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上升,随着病情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且可作为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进行cTnI,乳酸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cTnI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cTnI、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TnI、乳酸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09(P0.05)。结论 cTnI和动脉血乳酸联合检测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严重脓毒症患者16例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主要感染部位、是否合并MODS、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后24h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按EF%结果分为EF%<40%组(26例)和EF%≥40%组(30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合计MODS发生率为58.9%(33/56),病死率为46.4%(26/56)。EF%<4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nI和CK-MB显著高于EF%≥40%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TnI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合并心肌功能障碍,且cTnI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积极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02—2018-12期间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和7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脓毒症患者,分别作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Gal-3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Gal-3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病死率、血清CRP及Gal-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血清Gal-3水平均显著高于未休克患者(均P0.05);死亡脓毒症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血清CRP及Gal-3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Gal-3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病情危急程度及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Gal-3水平预测脓毒症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敏感度为71.80%,特异度为64.3%,95%CI为0.571~0.888;Gal-3水平预测脓毒症预后情况的AUC为0.692,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50.00%,95%CI为0.574~0.810;脓毒症患者血清Gal-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26,P=0.016)。结论:Gal-3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显著升高,对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2组患者基本资料、TH及其他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存活组160例,死亡组108例。2组男女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氧合指数均低于存活组,而脉搏、血糖、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T3、FT3、APACHEⅡ评分是影响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TT3:OR=0.817,95%CI=0.697~1.012,P=0.014;FT3:OR=1.010,95%CI=0.873~1.145,P=0.001;APACHEⅡ评分:OR=1.563,95%CI=1.198~2.633,P=0.010]。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TT3、FT3降低,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血清TT3、FT3可作为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一项临床指标;APACHEⅡ评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性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乳酸(LAC)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比值(LAC/ScvO2)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02—2018-04期间应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48例,入院后分别作PCT、LAC及ScvO2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49)、严重脓毒症组(n=65)、脓毒症休克组(n=34),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水平、LAC/ScvO2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T、LAC/ScvO2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另以28d为观察终点,以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9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LAC/ScvO2的差异,并以是否死亡为状态变量,PCT、LAC/ScvO2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PCT、LAC/ScvO2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PCT水平、LAC/ScvO2、APACHEⅡ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LAC/ScvO2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存活组血清PCT水平、LAC/ScvO2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LAC/ScvO2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51,最佳临界值为2.65ng/ml和13.47,以两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最优,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0.896、90.38%、80.21%和83.78%。结论:PCT、LAC/ScvO2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较单独应用PCT、LAC/ScvO2的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在脓毒症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03-12—2019-09-20期间于本院就诊的55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21 d时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05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05、HMGB1水平与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5、HMGB1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0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miR-205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5与HMGB1、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HMGB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205、HMGB1与MOD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5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敏感度为67.30%,特异度为92.00%;血清HMGB1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敏感度为76.40%,特异度为94.00%;APACHEⅡ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敏感度为83.30%,特异度为88.90%。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5水平降低,血清HMGB1水平升高,对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ICU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诊断为脓毒症的第1、3、5、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水平的动态监测,并同时检测CRP、WBC和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 111例患者中存活92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死亡组血清PCT水平第3、5、7天分别是(16.2±5.2)、(14.3±3.6)、(13.9±2.7) 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4±2.3)、(3.8±1.2)、(2.2±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死亡组的CRP、WB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并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上述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ALB联合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病房195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ALB,并记录其余各项生理及实验室指标。以进入研究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ALB水平、ME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症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有无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ALB及各评分系统对预后的判定能力。结果 195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14.36%。死亡组患者年龄、MEDS、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而ALB水平低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中感染部位中的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基础疾病中的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比例均较存活组高(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是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水平、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ALB联合ME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3、0.756、0.781、0.760及0.789。结论 (1)ALB水平是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ALB水平联合MEDS评分较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可更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脓毒症分级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观察所有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不同转归结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血清PCT、CRP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0.217,P均0.05)。83例患者治疗后所有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为24.09%,其中存活组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PLT显著高于死亡组,而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DW及P-LCR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的检测可有效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患者预后与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有着密切关系,对病情的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PCT、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综合ICU脓毒症患者44例,将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24 h及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24 h APACHEⅡ、c Tn I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48 h c Tn I显著高于24 h(P〈0.05),48 h与24 h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48 h与24 h时CKMB、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患者c Tn I越高,预后越差。早期动态检测c Tn I可作为评价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一个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联合24 h乳酸清除率(24 h LCR)对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74例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51例)、死亡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HBP水平;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体内血乳酸含量,并计算24 h LCR;采用Pearson法分析HBP水平、24 h LCR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P、24 h LCR对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①多因素分析显示,HBP高水平、24 h LCR低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死亡组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HBP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4 h LCR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H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24 h LCR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BP预测肺炎并发脓毒症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截断值为22.89 ng/m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9%、92.2%;24 h LCR预测肺炎并发脓毒症不良预后的AUC为0.883,截断值为30.77%,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0%、80.4%;HBP联合24 h LCR预测肺炎并发脓毒症不良预后的AUC为0.932,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6%、98.0%;结论:死亡组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中HBP呈高水平,24 h LCR呈低水平,二者联合检测对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用于早期评价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判断的意义。方法:61例脓毒症患者入选,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27例,存活组34例。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测定患者入住急诊ICU后1 h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采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25,P0.05)。结论: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价脓毒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8例脓毒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水平,追踪其预后,分析心肌酶学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脓毒症组血清AST、LDH、CK、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AST、LDH、CK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死亡组CK-MB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5);脓毒症病人血清心肌酶学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数值呈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出现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学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CK-MB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就诊后予cTnI、CK-MB、乳酸等检查,并行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和SOFA(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6h复测血乳酸水平,随访28天,依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cTnI,CK-MB,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区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cTnI,CK-MB,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区别;并进行cTnI,CK-MB,乳酸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TnI、CK-MB、乳酸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cTnI、CKMB、乳酸、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cTnI、CK-MB、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cTnI、CK-MB、乳酸水平与APACHElI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675-0.899,P0.05),cTnI、CK-MB、乳酸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949、0.809、0.829,通过logistic回归所得联合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P0.05)。结论急诊脓毒性休克以及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采用cTnI、CK-MB和动脉血乳酸联合检测,对其病情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评估价值,cTnI、CK-MB、和乳酸水平愈高提示患者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42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1例,存活组30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38.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G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5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RT-PCR)检测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和相关指标(WBC、CRP、PCT、D-D、Lac、Cys-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筛选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①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间、存活组和死亡组间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③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低于脓毒症组(P0.05);④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microRNA-25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PCT、D-D、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且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croRNA-25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剂-1复合物(t-PAI-C)、肝素结合蛋白(HBP)、外周血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后28 d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感染部位、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t-PAI-C、HBP、HMGB1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探究t-PAI-C、HBP、HMGB1水平与cTnI、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AI-C、HBP、HMGB1诊断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随访期间出现死亡30例(28.57%),存活75例(71.43%)。死亡组患者的cTnI、t-PAI-C、HBP、HMGB1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58±0.43)...  相似文献   

19.
郑印  郭小丹  张正阳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4):271-276,28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脓毒症73例,严重脓毒症116例,脓毒性休克87例;比较3组入院时血小板参数差异,并记录276例患者28 d转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曲线显示各影响因素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入院时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且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脓毒症组(P0.05),与严重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小板计数(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患者中28 d共死亡62例(22.46%)为预后不良组,存活214例(77.54%)为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年龄、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血乳酸、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PDW、MPV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氧合指数、P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13.50%、SCr≥180.00μmol/L、APACHEⅡ评分≥22.50分、SOFA评分≥7.50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曲线显示,PDW、SCr、APACHEⅡ、SOFA评分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823、0.658、0.766、0.727,且以PDW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最高。结论:脓毒症病情越严重,PDW升高越显著,PDW升高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变化可用于预测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多发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APACHEⅡ评分值1周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脓毒症患者于入ICU第1、3、5天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2例,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ICU第1、3、5天血清PCT、CRP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第5天血清PCT与CRP、APACHEⅡ评分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1和0.69.CRP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对预后评估能力较好的依次为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和第3天的PCT水平(P<0.01),第5天的CRP浓度虽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但AUC值明显低于PCT和APACHEⅡ评分.结论 与CRP相比,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较好,并且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结合第3天的PCT在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