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布拉氏酵母菌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浆D-乳酸以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甲泼尼龙注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辅助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浆D-乳酸、IFAB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I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在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利于降低血浆D-乳酸、IFABP水平,改善患儿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检测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6月-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脓毒症患者,确诊72 h内留取尿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脉冲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尿LMR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IFABP浓度,分别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不同分值、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28 d转归分组,比较两种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对两者及胃肠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8例脓毒症患者尿LMR、IFABP均明显增高.APACHEⅡ评分>20分组尿LMR高于≤20分组(P=0.056);合并MODS组及死亡组尿LMR分别高于未合并MODS组与存活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20分组、合并MODS组、死亡组尿IFABP浓度分别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未合并MODS组、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应激性溃疡组尿IFABP浓度较无应激性溃疡组明显增高(P<0.05).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肠上皮细胞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尿LMR增高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尿IFABP浓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肠黏膜上皮损伤重者尿IFABP浓度也高;LMR、IFABP、胃肠功能评分三者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治疗的优化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n=34)和乌司他丁治疗组(n=34).分别于人住ICU当时与入住ICU后第2、3、7天(D0、D2、D3、D7)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生存情况.结果 (1)入科后,基础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基础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乌司他丁治疗组的下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基础治疗组(P<0.05),DAO、D-Lac水平在D2和D3观察点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至D7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FABP、DAO、D-La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但与ICU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减少ICU住院时间,但对降低28 d病死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血浆标示物D-乳酸和I-FABP的测定及分析,验证感染性休克犬早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以及肝素对感染性休克犬早期空肠绒毛微循环改善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LPS方法建立比格犬早期感染性休克模型.将40只实验犬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基础治疗组,肝素治疗组.术后稳定1h,即T0点,给LPS造模后1h,即T1点,之后序贯观察5h分别为T2,T3,T4,T5,T6点.在相应观察时间点(T1、T3、T6时间点)采集犬静脉血,经1 500 r/min,15 min离心后取血浆,以EP管分装后置入-80℃保存,通过ELISA法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同时应用OPS观察空肠绒毛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肝素组IFABP (21.6±2.3) pg/mL比较LPS组IFABP(100.48±8.42) pg/mL会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微循环有相应的改善.基础治疗组与LPS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存在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及肠黏膜损伤.肝素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犬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屏障功能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分析抑郁障碍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抑郁障碍组与健康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11.08±7.22)、(10.55±5.21)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D-乳酸水平分别为:(17.34±7.43)、(13.85±4.8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5.49±8.30)、(8.21±5.41)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5)。健康组中,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之间比较,3种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年龄40岁组和年龄≥40岁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10.59±7.71)、(11.41±6.50)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乳酸水平分别为:(15.17±6.89)、(20.45±7.13)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4.24±8.09)、(17.30±8.3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且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因此,抑郁障碍患者可能伴有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肠黏膜缺血、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肠道细菌易位的特征,且年龄增长有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联合HVHF组23例,分别于入住ICU当时、第2天、第3天、第7天采集外周血,测定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二胺氧化酶( DAO)、D-乳酸,并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FABP、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除第3天两组血浆I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联合HVHF组较同期常规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 P<0.05)。联合HVHF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9.1% vs 80.6%, P<0.05)。结论HVHF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通腑颗粒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MOD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北京地区10所三级医院208例MODS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分为通腑颗粒组和莫沙必利组,观察通腑颗粒对MODS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及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通腑颗粒组可促进MODS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蠕动,降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减轻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改善MODS患者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并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8~20分患者的病死率(P<0.05或P<0.01),但两组患者住ICU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腑颗粒多靶位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部分MOD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作用和评价谷氨酰胺联合酪酸梭菌(米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科D-IBS患者240例(D-IBS组),另选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活性(DAO)水平,同时检测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将24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分别为谷氨酰胺组(复方谷氨酰胺500mg,口服,每天3次)、酪酸梭菌组(米雅2粒,口服,每天3次),联合治疗组(复方谷氨酰胺500mg,口服,每天3次+米雅2粒,口服,每天3次)。用药1个月后检测D-IBS组患者3个亚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次数等)。结果 D-IBS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个亚组经治疗1个月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2个组(P0.05),单一用药的2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治疗后CRP、IL-6、IL-1β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与酪酸梭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联合治疗组95%,谷氨酰胺组86.1%,酪酸梭菌组84.8%,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疗效与肠黏膜屏障指标呈正相关关系。3个亚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D-IBS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谷氨酰胺、酪酸梭菌可通过改善黏膜通透性、修复黏膜屏障,有效改善症状,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TPN)治疗。A组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Gln)治疗7d。在治疗前后的第1、3、7天均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并统计两组TPN治疗时间、死亡率。选20例健康献血员做健康对照组(C组)。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DAO、D-乳酸、LPS浓度TPN治疗前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低于A组(P〈0.01)。TPN治疗时间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死亡率为25%,B组为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补充谷氨酰胺有助于增加MODS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显著降低血浆DAO、D-乳酸、LPS浓度,对保护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缩短TPN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以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前列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炎性指标、不良反应以及血清IFABP、GSH-Px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3~7 d后,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G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患者的血清I-FABP水平明显下降,GSH-Px水平明显上升,治疗效果明显,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脾汤加味对危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8年2月收治的危重症COPD合并AGI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脾汤加味。对比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粘膜PH值、胃动素变化、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2.15±0.23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26分,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胃粘膜PH值为7.391±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6±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胃动素为335.641±2.8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7.468±0.26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脾汤加味能够促进危重症COPD合并AGI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改善胃肠黏膜PH、胃动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患者血D-乳酸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1-2017-08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7d、14d,检测血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ICU住院时间和28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乳酸、DAO、TNF-α、IL-6、IL-10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治疗组患者D-乳酸和DAO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D-乳酸和DAO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4d,两组患者D-乳酸和DAO均低于治疗7d(P0.05);治疗组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治疗组TNF-α、IL-6、IL-10水平及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肠黏膜损伤患者血D-乳酸和DAO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39、0.382,P=0.015、0.000)。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肠黏膜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降低D-乳酸、DAO、TNF-α、IL-6和IL-10水平,降低SOFA评分,降低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显著,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分析其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重症高血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8)与参照组(n=48)。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肠外营养,研究组行常规治疗+低热量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各项指标、营养水平、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肠黏膜屏障各项指标包括血浆内毒素(ET)、D-乳酸(D-LAC)、二氨氧化酶(DAO)均低于参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参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实施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改善其营养状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精准化肠道清洁管理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以便为改善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19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试验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触诊、叩诊、听诊评估患者排便情况,依据其是否发生便秘给予通便或小量不保留灌肠;试验组在B超定位下评估肠管扩张情况,扩张评分≥5分给予通便或小量不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后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ODS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入院第4天,第7天试验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采用B超定位下精准化肠管扩张评分,指导护士及时做好重症患者肠道清理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作为SBP组,将其进一步分为SBP对照组、BBR治疗组、谷氨酰胺(Gln)治疗组,每组各40例,均予以保肝、利尿、抗感染治疗,BBR治疗组加用BBR口服,Gln治疗组加用Gln口服。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7d后临床症状、D-乳酸(D-Lac)、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健康对照组D-Lac、DAO、内毒素水平。结果 BBR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SB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n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SBP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R治疗组及Gln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SBP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BR治疗组与Gln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患者血清D-Lac、DAO、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BP组D-Lac、DAO、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BBR治疗组及Gln治疗组下降水平大于SB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BR治疗组与Gln治疗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SBP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BBR能改善肝硬化SBP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郦特军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1986-1988
目的 分析益生菌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及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124例T2DM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比例均显著上升(P<0.05),肠杆菌、肠球菌均显著下降(P<0.05),且益生菌组上升或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静息压力、最大自主性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5),直肠感觉阈值显著升高(P<0.05),且益生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IDF评分、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益生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FPG、2hPG、TG和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益生菌辅助治疗T2DM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肠道菌群紊乱、缓解胃肠压力、提升胃肠功能、降低血液D-乳酸、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升疗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李丽群 《全科护理》2020,18(20):2535-2537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脓毒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功能障碍干预前后评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护理干预1周后,研究组病人胃肠功能障碍、APACHEⅡ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95.83%)比对照组(81.25%)高,研究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脓毒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护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对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58例,其中肠破裂21例(肠破裂组),非肠破裂37例(非肠破裂组),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IFABP及PCT水平,对两组患者血清学结果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结果 外伤性肠破裂组IFAB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肠破裂组,肠破裂组IFABP及PCT水平术后明显下降,入院时、入院后4h、术前、术后24 h IFAB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准确率92.4%,敏感性96.3%,特异度72.8%,明显高于IFABP及PCT单独测定.结论 联合、动态测定血浆中IFABP及血PCT水平对外伤性肠破裂有早期诊断价值,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短肽型营养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其血浆D-乳酸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ARDS、MODS发生率的情况.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短肽型营养制剂(百普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D-乳酸水平、L/M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7、14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D-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4 d后,较对照组尿L/M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ARDS及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短肽型营养制剂百普素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并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RDS、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道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LC的126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1例和非糖尿病组85例。术前及术后第1、3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血清D-乳酸水平。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糖尿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第1、3天尿L/M、血清D-乳酸、尿IFABP均高于术前及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胆道结石患者行LC后会加重肠屏障功能障碍程度,术前控制好血糖水平或可降低肠道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